一说到“四大天王”,就能想到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杨华生。又或是魔家四兄弟,也是被称为四大天王,即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及魔礼寿,而滑稽史史上也有“四大天王”,1949年的上海诞生的滑稽界历史上的四大天王,即杨华生、张樵侬、笑嘻嘻与沈一乐,也是最成功的“四股档”,简称“杨张笑沈”。
杨华生老先生杨华生,滑稽戏有名演员、泰斗、名家,一代滑稽大师。2012年5月24日,杨华生因肺部感染在家人陪伴下逝世于上海曙光医院。遗体告别仪式当天,亲朋好友及众多戏迷纷纷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杨华生其实从85岁开始杨华生,就长住曙光医院疗养,半个月前,他突然因为肺部感染开始吐血,之后身体情况开始急转直下。杨华生作为滑稽界的泰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说学演唱功底扎实。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角色。对于丈夫的离开,他的太太宋小琴的心情难以言说。她说她和杨华生几十年的夫妻,从来没有因为事情脸红过,她对杨华生的照顾应该讲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因为他是自己的老伴,自己对他一定要照顾好。
杨华生是上海家喻户晓的滑稽泰斗杨华生,很少有人知道他儿时最钟情的竟然足另一门国粹京剧,但因为当时家里条件贫困,他迫于生计投入了回报比较丰富的滑稽戏这一行。他一打听下来,觉得有个剧特好,就是滑稽戏,一个可以拿两百块钱,一个可以拿一块钱,他想我唱话剧唱文明戏,只能拿一块钱,我如果唱滑稽戏就可以拿两百块,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放弃了京剧梦后,杨华生却意外成为了一代滑稽名家。
由于天赋异禀杨华生,年纪不大杨华生就成为了师傅鲍乐乐最为得意的门生,当时杨华生提出要拜鲍乐乐为师,鲍乐乐就一直看着他,觉得这个小孩子很有才能,鲍乐乐爱才如命,很喜欢有才能的人,就收了杨华生。杨华生当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鲍乐乐就自己出钱,因为他喜欢杨华生,相当欢喜,自己出钱给他买长衫,给他三敲板,整套行头弄好以后将他推到台上。
杨华生的事业高峰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末,1949年滑稽界四大天王在广播电台四友独唱,走过大街小巷,随时随地都能在商店的无线录音中听到他们的演出,红火程度不一般。1958年,四大天王再度联手,以解放前上海底层市民的艰苦生活为素材,写就了《七十二家房客》轰动一时,杨华生凭借着收放自如的唱腔,丰富社会经验与舞台经验,塑造了伪警察三六九这个人物形象,非常经典,三六九其实就是大世界,按笔划来算,是杨华生内心在纪念它。
另外,他在《苏州二公差》,《阿Q正传》中塑造的角色也是家喻户晓,杨华生以方言唱京剧的表演更让人叫绝。他演绎的独角戏《宁波空城计》每次看,让人笑破肚皮。从13岁学艺,到73岁退休,他将一生的美好时光都献给了滑稽艺术,大师虽已远去,但他那些栩栩如生的经典形象将永远留在观众的心中。
创始于90年代初的系列广播剧《滑稽王小毛》可算是上海滩上的一档名牌节目了,当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滑稽王小毛》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了上海人晚餐桌上一道不可少的开胃菜。说起《滑稽王小毛》,自然得提到王小毛的首任扮演者著名滑稽演员王汝刚了。当时的王汝刚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演员,而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了上海滩上家喻户晓的滑稽明星了,这其中有他自己的一份努力,当然也离不开观众对于他的支持和关心,而笑便是王汝刚和观众之间最佳的沟通桥梁。
他从艺这么多年数来,使他最感到满意的、也就是得意的,自己确实争取了一部分青年观众,这个是他最得意的。当然,要做到这步是不容易的,因为青年观众层次是一代代产生的,你要一代代去产生它是不容易的,他的《滑稽王小毛》节目是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这个专栏节目走红上海的,当然了《滑稽王小毛》节目不是自己一个人主播,是好几个人主播,但是他作为《滑稽王小毛》扮演者之一,他是在广播里争取了一部分听众朋友,同时他在屏幕当中也争取了一部分观众,但最主要是在舞台上他争取了一部分的观众朋友,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己的表演至少影响了两代人,第一代和他同年龄,第二代就是他们的父母、就是《滑稽王小毛》刚出来的时候这批老观众,他们是喜欢的,当然,自己也应该影响第三代,也就是他下一代的小孩,但是现在当时下面的这些小孩要去争取他们呢,就不是很容易了,因为这些小孩眼界开阔了、市面也见多了,时代也在进步,可以选择的娱乐项目也比较多;要争取这部分观众呢才是我(他)们事业兴旺的标志,所以他在这方面只不过是做些努力和尝试,他相信我们搞曲艺的同仁也会在这部分动些脑筋,争取、培养我们新的观众群体。那么他的观众群体当中呢,这倒不夸张的,真的是比较广,从大学教师、教授开始,到小菜场里卖小菜为止,各个层次的人都有。因为为什么呢,他从艺时间比较长,而且节目比较多,因此就先入为主,大家看得比较多些,所以观众层次比较广一些。
舞台上的王汝刚绝对可称得上是一个千变忙了,今天他可以是历经世事沧桑的老人,明天他或许又成了不问世事的孩童;今天他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富豪,明天他或许又变成了终日为生机奔忙的小鞋匠。无论是哪一种形象,王汝刚总是可以将人物演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而这一切都多亏了王汝刚在进入滑稽界以前的一些生活经历。他记得最初上舞台是1978年,在1978年之前呢他从小就喜欢文艺的,参加少年宫讲故事啊,唱唱歌、跳跳舞啊,后来嘛,到工厂里去工作过,也到农村去插过队,担任过厂医。经历呢,应该说是蛮丰富的,这么多生活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也给他带来了创作、塑造人物的基础。他正式加入剧团是1978年,左将近年底。当时他们剧团百废待兴,当时几位老前辈杨华生、笑嘻嘻、绿杨就以这些老艺人为主体,然后吸收了原来大公、大众滑稽剧团一部分演员和一些群众文艺当中的活跃分子,他就属于第三种人,就是在群众文艺当中比较活跃的人,他被他们吸收到剧团去参加工作。当时他厂里的工作也是蛮好的,说句通俗点的话,朝南坐、医务室嘛,这时候自己开病假条、开药什么的,所以工作还是比较舒适的,自己倒也不太愿意到文艺单位去工作,但是天性好动,而且从心底说起来,还是喜欢文艺的。加上他父亲对他倒是反对的,所以他父亲说,你不要去唱戏了,因为他父亲是搞建筑的,造房子、搞建筑,你不要去搞,吃文艺饭没什么意思、没什么出息的,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倒是真的不想去,难为了我(他)们两位艺术家,一个是杨华生、一个是笑嘻嘻,他们都到他家来,和他父亲两个人促膝谈心,大家都说了文化大革命当中的遭遇,把他父亲说动了,他就同意让王汝刚他参加这个剧团,所以这事情好像在自己眼前一样,实际上时间当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这些老艺人是他的引路人,是他们将王汝刚他引进了艺术的山门。
虽说王汝刚入行到当时从未正式拜过一个老师,但他的聪颖好学却为他赢得了众多滑稽名家的赏识,当初就是靠着杨华生、绿杨、笑嘻嘻等众多滑稽老艺人的帮助,王汝刚才得到了父亲的应允进入了滑稽界,又是靠着这些老艺人的扶持王汝刚才真正开始学会演戏了。参加剧团刚开始呢,他是担任一些小角色,比如说《糊涂爹娘》中的孙小宝,《七十二家房客》中的小皮匠、《苏州两公差》中的小金官等等等等,所以这几个小角色一演呢,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了,说:虽然是个小角色,但是以小见大,说他蛮有艺术潜力的,当然,这是老前辈对他的鼓励,从此他就定下心来、他就在剧团中开始参加工作了。刚刚进剧团时,他是借到剧团里去的,所以后来一直在剧团里工作,一直到当时现在。他觉得他在滑稽戏艺术道路上、在曲艺的艺术道路上第一、自己是离不开我们的老前辈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培养,这方面自己深受感动。在独脚戏方面,他跟笑嘻嘻老师学得比较多,笑嘻嘻老师独脚戏的功底相当厚,所以他是手把手教他的。记得那时,每次教王汝刚他戏时总是在夜戏散了之后,比如晚上散场10点钟,叫自己到他家去。那么他的习惯,从小唱戏的、晚上是夜神仙、越到晚上精神越好,他就利用这段时间教自己演独脚戏,有时候弄到一、二点钟,自己是已经要打瞌睡了,自己睡得早、起得早,因为自己在农村插队落户这么多年养成习惯了,太阳落山了、基本要睡觉了,太阳还没出来、自己要起来了,所以到了家后人很累的,自己说:老师、差不多了,快一、二点了,他回答自己、急什么,你在上海又不是在外地,自己说公共汽车已经没了,很近的、走回去好了。当时王汝刚他家住在虹口,他家在南京路,有好几次(王汝刚)他自己也笑出来了,从笑嘻嘻老师回到自己家里已经早上四点左右了,他们弄堂口有个大饼摊头、他们已经在生炉子了,准备烘大饼、煎油条了。虽然说,这段时间自己觉得比较辛苦,白天要排戏、晚上也要排戏、演出,回到家里比较晚,但是这段时间对自己现在回忆起来自己深深地感到我们几位老师对自己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虽然那时吃了些苦、比较累的,但是现在自己在独脚戏方面可以说,自己打下的功底就是靠这几位老师。而绿杨老师呢,就是杨华生的胞妹,绿杨老师对他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在演大戏方面她对自己的启发、帮助真可谓是一句句教自己,因为滑稽戏是重在语言节奏,节奏很重要,而绿杨老师的节奏相当好,有人形容他们团里三位老演员杨华生、笑嘻嘻、绿杨,一个是稳、一个是准、一个是狠。绿杨老师的本事是狠,她的噱头要么不出,出起来、绝了,一定会使你捧腹大笑,因此自己,虽然说,在这条从艺道路上自己没正式拜一位老师,但是这些老师都是自己的老师,因此自己是绝对没有门户之见的,包括他们外团他所钦佩的周柏春老师、姚慕双老师,自己一有机会和他们交谈的时候,自己就会向他们讨教一些经验,他觉得和这些老同志、老先生谈话是一种享受,是他吸取艺术营养的极好机会,每次和他们谈话,都是自己思想和艺术上的升华,所以当时他交的朋友都是年龄比他大的,自己在他们的人生阅历、舞台经验方面吸取了相当多的营养,这个是王汝刚他成功的诀窍之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笑却是无限的”,这是王汝刚平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最初凭着兴趣踏进滑稽界开始,这句话便成了他的座右铭,也注定王汝刚要为滑稽这门笑的艺术奉献他的一生。这不,当时的最近他当上了人民滑稽剧团的团长开始操心起滑稽的未来了。
当时的最近他担任了剧团的团长,自己业务比较忙,而且挑这样一副担子,那么他觉得自己比较累,但是好在呢,自己有许多同仁和许多观众、听众朋友对自己热情的支持。他相信、在我们两个文明建设的当时现在,我们搞戏曲、尽管有些挫折;搞曲艺的、尽管有些低潮,自己相信欢笑是人人欢喜的,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的,而且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大家欢迎的。他担任了团长之后呢,很多朋友很担心,王汝刚你现在四十出头(当时),正是事业上顶峰的时候,担任一定的行政工作是否对你的业务受到影响,自己说呢,这肯定的、担任行政职务之后对自己或多或少会带来些影响,但是既然坐到这个位子,在其位、谋其政,首先要考虑到要把全团的人创作的积极性带动起来,把全团的业务搞上去,这是他所想的比较主要的问题,同时他也没疏忽他自己的艺术创作,这好比两只包,一只是公的、一只是私的,首先自己拎的是公的包,其次拎的是我私的包。私的包虽然小,但是这个包也有点分量,自己也要养家糊口,自己也要靠这个艺术生产来维持生活的,但是最主要还是我(他)们剧团里这只大包,还要考虑到他们剧团里六十几个人的一些问题的,所以说对他的工作有一些影响,但是说妥善解决好、怎么协调好这是自己应当尽心尽力的。首先对自己来说,私的应该考虑得少一些,公的考虑得多一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