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分封的诸侯中季布英布,英布可能是项羽最信任的一个了。

季布英布: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不过,项羽虽信任英布,却并不了解英布,最后,英布还是被更了解他的刘邦集团挖走了季布英布。

季布英布: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好战友英布季布英布,出身贫民,曾以刑徒身份在骊山修筑皇陵。后来,又逃入江中为盗,聚集了数千人。

季布英布: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秦末起义时季布英布,他率众加入项梁义军,开始跟随项梁、项羽作战。

季布英布: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巨鹿之战,英布与蒲将军为先锋,率先渡河,初战得胜后,又数绝甬道,为项羽“神迹”打下基础季布英布。

季布英布: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此后,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西进,英布又为先锋。

先入关中的刘邦曾在函谷关闭门防守,英布二话不说直接打了下来!

可以说,无论是歼灭秦军,还是压制刘邦,英布都是项羽的首功之将。

所以,项羽对英布有特殊的信任。

项羽分封诸侯,英布被封为九江王。

杀义帝,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项羽也是委托给英布去干的。

可是,很快,好战友之间就出现了裂痕。

裂痕楚汉战争开始后,曾经一马当先的好兄弟,英布却“消极”了起来。

齐的田荣造反,项羽找英布征兵(霸王是诸侯之长,有权征调诸侯作战),英布却推脱身体有病,只派了数千人前去助战。

刘邦一路攻破彭城,英布又拒绝去帮楚。(得亏是项羽牛逼,再次上演军事奇迹,否则,这次就直接被灭了)

英布如此不配合,项羽很不爽,屡次派人责备,并召他前去,英布不敢。

曾经的亲密战友,如今出现了裂痕。

需求变了项羽与英布之所以出现裂痕,是因为项羽不懂英布的需求。

当年,出身低贱的英布,只有拼死作战,才可能出人头地,裂土封王,自然骁勇积极。

可是,如今,英布从一个骊山囚徒,一跃成为一个万乘之主,他的需求已经变了。

杀义帝,对英布没有任何意义,好处都是项羽的。人家替你背上这么大一锅,项羽似乎没有太多表示。

项羽打田荣,是平定齐乱,对英布基本没有实际意义。

当时,其他诸侯,要么已经和刘邦眉来眼去,要么保持中立,像英布这样,还出几千兵已经算是积极了的。

刘邦抵达彭城时,大兵56万,气势汹汹。

这个时候指望英布“佐楚”,是让英布去送死呀!

作为诸侯王,英布的需求已经不是出生入死、出人头地了。他最大的需求是:保持安全、扩大地盘。

项羽一味以征调、责备来招呼英布,还指望英布像当年一样一马当先,怎么可能长久呢?

挖角项羽不懂英布的需求,刘邦身边有人懂。

隋何找到英布,人狠话不多,几句话就把英布搞定了。

1、项羽和你已经闹掰了!

项羽屡次征调,你都不服从,现在关系已经闹成这样了,早晚来收拾你!

2、刘邦不会输。

刘邦虽败,但已经收拢诸侯,以成皋、荥阳为阻,以关中、巴蜀为基地。

我们只要坚守不动,就不会输!

何况,你也看到了,天下诸侯,多已反项羽,连彭越也在梁地反楚了。项羽就算能赢刘邦,也会被诸侯反抗。

3、事成以后利益大。

事成之后,刘邦分更大的地盘给你!

句句命中要害!

保持中立?项羽不会饶了你!帮助项羽?晚了!帮助刘邦?万无一失!利益大大!

隋何话不多,但人狠!

就在英布暗中答应,却决心未下时,项羽的使者来了。

隋何直接说:九江王已经依附汉王,项羽凭什么让他发兵?

英布,就这样被挖走了!

被算死的英布刘邦集团抓住英布需求,成功挖角。

英布大约想不到:刘邦集团牢牢抓着这个需求,把他算死了!

英布,是刘邦最后一个收拾的异姓王。

因为,刘邦集团已经看穿了英布。

在收拾其他异姓王时,英布无动于衷。

萧何就曾断言:英布本无意造反,只是看到韩信、彭越都被诛了,出于安全考虑,才决心造反。

而造反后,英布的战略也被刘邦集团算死了。

英布造反时,薛公就说:英布有上中下三策!施上策,则“山东非汉有也”。施中策。“胜败之数未可知也”。

不过,英布从骊山囚徒到裂土封王,已经知足了,没有取天下的志向,他一定会“归众于越,身归长沙”,只扩充力量,以求自保。

英布所为,完全不出这些预料!

面对已经看穿自己的刘邦,英布毫无办法!

成为诸侯王后,英布的需求变了。项羽却一味以上下级的方式对待英布,彼此的合作自然难以长久。

无论是反秦时的亲密战友,还是楚汉战争时的叛楚助汉,英布从未背叛自己的立场。

英布背叛的,只是项羽的幻想。

成为帝王后,刘邦的需求变了。英布却直到造反时都寄希望于继续“裂土封王”。

无论是楚汉战争时的极力拉拢,还是称帝后的除之而后快,刘邦也从未背叛自己的立场。他背叛的,只是英布的幻想。

只有时刻考虑对方的需求,才能争取长期合作,预防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