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殖民地没有英国那么富饶和重要,所以没有对手争夺也没有独立倾向,这才得以保留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的解体确实没有大英帝国那么干脆,但是它也失去了主要的部分,至于保留下来的海外领地也都是些不重要的地区,举个例子:法国并没有像英国那样被其它国家追着要领地(与阿根廷、西班牙追着英国要领地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说明今天法国保有的领地都是些不重要的部分,或者说整个第二殖民帝国分到的只是贫瘠的土地,因此它的解体并不是很彻底圣巴特岛。
相比英国富饶的殖民地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空有殖民大国的样子,领地能提供的资源和市场并不多!因此不仅没有国家与法国争夺,当地人也大多不愿意独立!而英国就不一样了,二战之后英国的海外领地争先恐后的争取独立,而且很多英国的殖民地在独立之后都成为发达国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曼德拉接管前的南非等,这些殖民地独立之后的繁荣恰恰说明英国的殖民地相对富饶。而法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正是因法国殖民地的不重要,失去它们的可能性就更低,这是法国保留殖民地较多的主要原因。而英国的殖民地相对金贵的多,离开英国也能过得更好。比如控制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的直布罗陀和塞浦路斯,虽然塞浦路斯岛上穆斯林和希腊移民众多,但这里依旧保留了英属军事基地,如下图所示英国位于塞浦路斯的基地示意图。
塞浦路斯岛上的基地太重要,它可以间接控制苏伊士运河,因此土耳其和希腊对之虎视眈眈,但是忌惮英国的军事实力以及它背后的北约,一直敢怒不敢言;而西班牙相对胆大很多一直不放弃对直布罗陀的主权诉求,因为这里实在太重要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势力也不希望英国失去它,因此得以保留。如下图所示:分成两半的塞浦路斯还有属于英国的第三部分,而直布罗陀完全属于英国。
法国主要殖民地都在非洲,从这里失去的也最多,但很多人不知道法国依旧是非洲宪兵,享有很大权益。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面积最大的殖民地在非洲,如下图所示:法国控制了几乎整个西北非洲,从突尼斯到加蓬、从西非海岸到乍得几乎都是法国的殖民地,印度洋上海飘着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马达加斯加岛,但是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贫瘠的!重要的海岸和矿藏区都被列强控制。非洲殖民地独立之后曾实现国家富裕的只有南非和利比亚,利比亚是意大利殖民地富裕起来凭借石油资源,而南非所依靠的更多还是英国留下的工业!时至今日法国依旧是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年贸易额6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720亿美元,排第一的是谁大家都知道了!
非洲至今还保有两大法郎区,尽管法国本土已经弃用法郎很多年了,可见非洲大陆上原法国殖民地对宗主国的依赖性!法郎区有14个国家使用法郎,它们的货币政策必须由当地中央银行与法国央行共同制定,货币政策都要受制于人可见法国在非洲的地位之高了。这些已经取得主权独立的国家至今不能在经济上完全独立,也反映出当地自然条件恶劣作为法国殖民地都是鸡肋的现实,自然也就没有国家反对法国队它们的控制。而法国相对较好的殖民地在二战之后不久就独立了,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南半岛三国!
法国能长期控制殖民地,与其有别于英国的殖民地统治策略有直接关系,这也是造成殖民地严重依赖法国的重要原因。注重海权和商业利益的英国并不打算直接统治殖民地,对于当地文明不是很发达的美洲、澳洲蛮地,英国人采用直接的掠夺和占领,将财富建立在对当地落后文明的抹杀之上;对于印度、非洲和亚洲拥有先进文明的殖民地,则谋求与当地统治者合作寻求间接统治,换句话说英国人从来没有同化当地人的打算,彼此的差异和隔阂很容易导致帝国解体。而法国作为传统陆权强国所谋求的是“直接统治”,1848年法国将今天的阿尔及利亚变成自己的三个省,法律和管理模式与本土无异,这是英国从未尝试的。(即便本土被德国占领非洲依然保持对法国的忠诚)
为了同化当地人,法国甚至不惜血本的投入教育,竭尽全力普及法语,在一战之前每年都会投入数千万法郎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教育,时至今日原本是法国殖民地的国家里有40%左右的人说法语,殖民地的社会精英全部在这部分说法语的人中产生,非洲法国殖民地独立后的首任总统多半都有留学法国的经历,柬埔寨的高棉执政精英也同样如此。正是发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同化政策,确保殖民地向心力,以至于很多殖民地都不愿意从法国分离出去,而保留在今天的法兰西共和国体制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