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个问题。第一,“达尔文进化论被推翻了吗进化论被推翻?”答案是——没有。第二,“人类究竟是不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答案是——对的。
先看第一个问题。
关于我们生存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生物的由来,曾经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神创论”——主张大地天空、世间万物、飞禽走兽、男女老少,都是由神创造的。
“神创论”的源头是神话。远古的时候,处于婴儿期的人类,出于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为表达征服世界的信念,分别创造出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神话。这些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文学形式,也是人类哲学、宗教,包括神创论的源头。
例如在中国。盘古开天地的传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女娲造人,则被传为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先始。相传她以黄泥仿照自己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来天塌地陷,她又以石补天,斩鳖足立四极。女娲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每天创造出七十样东西。所以,她是被中国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例如在希腊。古希腊有和中国相似的传说,原来世界也是混沌一团(称为卡奥斯),后来大地女神盖亚生下了天庭之神乌拉诺斯和海洋之神蓬托斯。黑夜之神诺克斯生下了白昼之神赫墨拉,于是有了大地天空黑夜白昼,形成了人们眼中的现实的世界。
类似的神话传说为宗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真正意义的神创论,产生于天启宗教,即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个世界性的一神宗教。这三个宗教之间,有着紧密的渊源。其宗教经典是《圣经》(犹太教称为《旧约》,基督教及天主教等称为《新约》)和《古兰经》。
《圣经》和《古兰经》里都有创世纪的记载——原来世界也是一团空虚混沌,造物主(神)用五天的时间创造了天、地、光、水、空气、旱地、植物、月亮、太阳等。第六天创造了动物和昆虫,然后按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亚当和他的妻子夏娃,让他们住在伊甸园,并让他们和子孙管理他创造的这一切。造物主(神)对他的这些创造非常满意,第七天就休息了,这一天定为安息日。
源于上述宗教经典的记载,有了“神创论”一说。需要明确的是,“神创论”不是这些天启宗教的基本教义,而是由宗教高层阐发的政治教义。
和《圣经》产生的年代差不多,世界上也已形成了进化的思想。代表性的,一个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他的动物系列著作,明确阐述了进化的观点。再一个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尔雅》。这部著作是中国的第一部辞书,其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动物的本体论分类,所表达的进化观点令人叹为观止。
18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的发展,进化思想逐渐向成熟理论发展。当时的法国学者布丰(1707-1788)指出:地球上的生物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形态和功能。后来,在教会强大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公开宣布收回自己的观点。1801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第一次明确提出生物进化学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在经过20年研究之后,他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在世界上第一次系统提出了进化论的学说。所以,后人一提“进化论”,就必然地和达尔文联系在一起。
达尔文耗时20年研究,历时五年环绕全球进行考察,但把他的进化论概括起来,其实就讲了两个观点:第一,物种是可变的、进化的;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虽然看似简单,但他的结论,却对当时已经占据统治地位将近两千年的宗教观点形成了颠覆性的冲击。因此,立即遭到了猛烈的抨击。
至此,我们不妨来讨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否被推翻”的问题。
一个科学理论被“推翻”,无非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通过强权强行宣布其是错误的,并绝对禁止传播。第二种,被科学的方法证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种理论错了。
第一种办法,不是没有被尝试过。最好的例子就是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年2月17日)。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鼓励了16世纪欧洲的自由运动, 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因为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1592年被捕入狱,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与他相关的各种书籍也被烧毁。这是发生在欧洲的“焚书坑儒”。采用这种极端办法,并不能真正推翻真理。布鲁诺的研究特别是他坚持真理的精神,反而大大激发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1992年,罗马教廷宣布为布鲁诺平反。
第二种办法,是科学的办法。最好的例子是“永动机”。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年前后,传到了伊斯兰教世界,并由此传入西方。在欧洲,早期最著名的永动机设计是13世纪一个叫亨内考的法国人提出来的,没有成功。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经过自己实验后,敏锐地认为这种设想是不可能的。之后又有很多人试图搞第二类永动机,仍然无一成功。1775年,法国科学院宣布:“本科学院以后不再审查有关永动机的一切设计”。当时科学界,已经认识到制造永动机的企图是非科学的。
“达尔文进化论被推翻”属于第一种情况吗?不是。他有幸赶上工业革命后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廷没有“中世纪”时那种足以遏制科学、烧死科学家的强大权利了。
那么,是第二种情况吗?也不是。达尔文在世和直到现在,尽管可以指责进化论不完善、不能说服人,但始终没人能够举出充足的证据像否定永动机那样驳倒进化论。
客观地说,进化论刚刚问世时确实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主要是:第一,缺少过渡性的化石证据;第二,对于支持进化论的地球年龄当时无法证明(后来证明达尔文是对的);第三,无法解释自然选择的具体机理。
进化论没有被推翻,和这一理论自身在不断“进化”是紧密相关的。
1865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在遗传学研究上的进展,将进化论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
后来,奥地利的大科学家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指明了进化论发展和完善的方向。
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费希尔、莱特、霍尔丹等科学家,利用生物统计学,将群体遗传学引入了进化论。
再以后的切特韦里科夫、多布然斯基、赫胥黎等等科学家丰富了现代综合进化论,提出了进化“四因说”: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3、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方向;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现代综合进化论弥补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几乎所有缺陷,已经可以充分、详尽地解释生物的进化现象。当然,不能说进化论已经完美无缺了。科学没有终极真理,就如同牛顿的经典力学,在当时曾经看似到达了顶峰。但只一步,就被爱因斯坦跨越了。随着科学的进步,进化论进一步充实、丰富和完善是必然的。
但可以说的是,进化论,或者由达尔文所代表的进化的科学观点和理论,被完全推翻是不可能的了。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猴子变人”,不仅有传统进化论的考古化石作为佐证,而且有现代综合进化论的遗传学细胞线粒体内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检验的佐证——这一理论是科学的理论。
第一,大约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灵长类(Primates),也就是猴子,从其他哺乳动物之中进化分离了出来。“Primates”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为猴子专门起的名字,是“首要、第一等”的意思。日本人将其翻译成“灵长类”,即“众灵之长”的意思。
第二,大约3000万年前,猿(ape)从猴子里进化分离了出来。猿是大型高智能灵长哺乳动物的总称(林奈等科学家确立了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生物分类,完整勾勒了生物进化之树——人类属于灵长目人科)。现代的猿有四种(共有13种)——长臂猿、褐猿、黑猿、大猿。除去第一种小猿外,后三种均属“类人猿”,是人类的“表兄弟”。
第三,大约700万年至150万年前,“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从猿中进化分离了出来。这种猿被科学家称为“人类始祖”,也被称为“始祖地猿”。就是说,他们(不是用它们,因为科学家们已经将其划入“人科”)和树上的猿猴不同,虽然脑容量还比较小,但皆已直立行走。最早于1924年在南非发现其化石,后来发现了人类的“第一家庭”化石。
第四,大约在200万年至175万年之前,是南方古猿进化到“能人”的阶段。能人化石于1960年起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陆续发现。在分类上归入人科下面的人属能人种(Homo habilis)。能人有明显比南方古猿扩大的脑,并能以石块为材料制造工具。
第五,大约在170万年至20万年前,是“能人”进化到“直立人”的阶段。直立人化石最早于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现,上世纪2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陆续发现北京猿人的化石和石器,最终确立了直立人在人类演化史上的地位。直立人在分类上属于人属直立人种(Homo erectus)。目前为止,直立人化石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均有发现。
第六,约在20万年前“直立人”进化到“智人”阶段。智人(Homo sapiens)分为早期智人(远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现代人)。早期智人生活于20万年前到10余万年前。晚期智人生存约始于10万年前。其解剖结构已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因此被称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
再往后,大约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然后很快席卷整个欧亚大陆。下图是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一书中提供的智人征服世界的时间图表。
现在全世界的男男女女,都是智人的后代。这是科学家们经过DNA及核糖核酸检测得出的结论——现在所有人类,都是一个至少15万年前的美女“夏娃”的后代。
自然,“猴子变人”的理论同样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证据。但是推翻这一理论,也是不太可能了。
科学家们没有一刻的停歇,如火如荼地用科学手段在修订、充实、丰富着进化论的科学理论。同时,在圈外,许许多多的人们,也在风生水起地吐槽、贬低、抹黑,甚至咒骂进化论。真是很有意思的一幅图画。如果不是“神创论”的忠实信徒,多一番冷静,多一番谦虚,多一番了解和学习精神,是不是更好呢?
注:最近已连续写了五篇关于进化论的悟空问答,其中有内容交叉,但也区分了不同角度。特此说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