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是有才能的皇帝杨广怎么死的,唯才能之大,才能误国之深。他身上既有北朝的粗旷野性,在江南期间也沾染了南朝的奢华习气,在位期间,整修大运河,按经济南移的实际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做了改州为郡等事,又好大喜功,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不惜民力,终于民变于下,关陇贵族谋夺于内,弄得灰心丧志,只得借巡游为名,躲在江都不出。随行的在关中招募的骁果军不干了,思乡心切纷纷逃归。
隋朝天下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天下一盘散沙杨广已无能力收拾,天天在江都揽镜自照,有时自言自语,有时对萧皇后说,大好头颈,谁当斫之!搞得萧皇后和群臣不知所措,无从置辞,大家慢慢也不上奏表了,反正说了也白说,徒乱人心杨广怎么死的。君主如此低落,部下可想而知,军队的逃亡现象更加严重,就是在当地为他们物色美女组成家庭,买田置业,也挽留不了他们的心,依然归心似箭,直到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等人的加入,形势发生剧变。(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本来骁果军在策划另一轮逃亡,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司马德戡统领万余骁果军驻扎于江都城内,见状知无法阻止,便产生了抢一笔再一同走的心理,于是联系上性情狂逆的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唯恐天下不乱,听后非常高兴,提出要做就要做最大的生意,弑君杨广怎么死的。与众人谋划后,拥立兄长宇文化及为首,宇文化及听了脸色全变了,不敢不答应。一场叛乱迅速形成。(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618年六月十日晚,司马德戡引骁果军从玄武门入,裴虔通与元礼直入宫中搜捕,参与的还有校尉令狐行达、骁果军将领马文举及孟景、杨览、唐奉义等人。当晚恰是右屯卫将军独孤盛当宿卫,一见大惊,横刀相对问干什么,裴虔通说不关你的事。独孤盛大怒,骂道“老贼,你这叫什么话,胆敢犯上作乱”?连盔甲都没来得及披挂,便同政变士卒格斗,战死。 隋炀帝听得殿外人声噪杂,心知不妙,躲藏无处,只得硬着头皮应对,问马文举他们为何要谋反,马文举回说,你即位以来,胡作非为,大损民力,天下人都反,何只我们?杨广说,我确实对不起老百姓,只是你们这些人,食皇禄受皇恩,以什么借口造反?能服天下之人呢?众人一时辩驳不过。(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僵持到天明,谋反将领包括宇文化及陆续到场。商议如何杀掉杨广。杨广说,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拿鸩酒来。要喝毒酒而死。本来之前杨广也让随侍的人准备着毒酒,只是当夜大乱,侍人毒酒都不见了,马文举等叛将一时也找不到鸩酒,怕夜长梦多,就命令狐行达按住皇帝,杨广见状,解下身上的练巾交给令狐行达,令狐行达以白练缢死了炀帝。
把隋炀帝杨广换成崇祯帝朱由检,隋朝还会二世而亡吗?
杨广和朱由检有什么突出特点?
杨广,好大喜功。
朱由检,刚愎自用。
隋和明是不是都是因为各自末帝的特点亡的?
抛开隋,先说明。
史学界有的认为明亡于万历,有的认为明亡于嘉靖。说崇祯毛病不少,但都认为不完全是他的错。
我们再看看朱由检上台面临啥:外患--逐渐强大的后金,党争--阉党,东林,浙党,楚党,内乱--各种农民起义,最致命的,对于一个农业国--连续不断的天灾。
人总要活着,天灾让农民没法活,就起义,派兵镇压要钱,抵御外患要钱,他上台的时候国家已经没钱了!有人说:江南不是没事吗?加赋。 呵呵,第一朝中各党在江南都有切身利益,各种大道理阻拦,就算定下来,执行也不痛快。而且,加少了没有用,加多了就激起民变...
一个皇袍都打补丁的皇帝,惨。
杨广呢?
杨坚留下的底子其实不错。包括全国按区域设义仓。不会有短时期粮食问题。
有人说开凿运河是为了看琼花,且不说是不是真的,大运河对于打通中国当时的经济命脉是绝对有益的。但是,同时他又征高丽。
征高丽从地缘政治角度,没毛病。一块大陆,不会允许两个民族同时强大。
关键是高丽屡抚屡叛。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取得了胜势。人家上表请降。他就大度地原谅。撤兵人家接着闹。再去打一通,不行了再降,他再同意...
不恤民力。老百姓折腾不起了!
从两个朝代灭亡来看,明,亡于天灾,隋,亡于人祸。
如果把杨广换成朱由检,以老爹留下的家底来说,朱由检会集中精力办大事,应该不会二世而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