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2日中午,凤凰卫视官微宣布锵锵三人行停播窦文涛锵锵三人行。任何一档综艺节目,停播之前都会有告别说辞,主持人会各种煽情撒狗血,感谢观众朋友多年以来的支持,然后再用往期回顾凑几十分钟,把最终回画上圆满句号。
但《锵锵三人行》的结局,毫无预兆,最后一期许子东跟窦文涛聊的就是《敦刻尔克》电影,结果播完后他们就撤退了窦文涛锵锵三人行。官方给的说法是暂时告别,后会有期。但两年过去了,文涛和锵锵嘉宾们去了其他剧组聚首,但都不如三人行那样犀利,那样的让人期许,反而变得商业化,变得庸俗和无聊。
《圆桌派》也好,《一路书香》也罢,《锵锵行天下》也好窦文涛锵锵三人行。文涛做到了他在锵锵里面一直抱怨的境界,可以轻轻松松挣大钱,只要靠自己的名气,然后跟着节目组安排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言论,就能名利双收。甚至可以跟着一些所谓的流量鲜肉插科打诨,用自己的沟通能力去迎合那些屁也不懂的娱乐明星。
《锵锵三人行》的魅力窦文涛锵锵三人行,在于一张破桌子,一堆废报纸,三张椅子,一片绿布,三个口无遮拦的成年人释放他们最真实的想法。锵锵一直以来的标签就是自由,无论言论还是思想还是走向,都是自由而且没人可以限制的。
窦文涛说过,锵锵十几年来,刘长乐老板从没有用职权强迫窦文涛说过任何一句言不由衷的话,虽然可能有不合适的表达被剪掉或者不能播出,但只要播出的节目,都是文涛和嘉宾最真实的表达窦文涛锵锵三人行;
马未都说过,锵锵是他最爱的一档节目,如果自己时间允许,他想要一直呆在这里,因为国内只有这么一档节目,不用背稿子,不用提前排练,上节目想说什么说什么,没人会在镜头前打断你纠正你;
王蒙说过,看过他在锵锵表演的朋友,都希望他能在所有场合都那么自然,那么诙谐幽默,但王蒙说不行,只有在那里才可以那么放松。
锵锵三人行可能是华语界最自由,最有看点,也最真性情的一档节目,但它莫名其妙的没了,作为锵锵迷,隐约感到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没想到会毫无预兆的降临。
而窦文涛还是那么吊儿郎当,还是那么爱开车爱逗闷子,但失去了那个狭窄的绿布空间,失去了那个张口就来的三人圆桌,窦文涛变得和所有国内主持人一样,有趣但平庸。我知道他还是他,但他也不再是他。
我只希望凤凰卫视的官方说辞是真的:只是暂停播出,后会有期。
窦文涛是凤凰卫视金牌主持,认识他是早期主持一档叫文涛拍案的节目,那时的窦尚存几分正直和正义,按说名气见长应更具初心才是,可接下来让人感觉此人变的圆滑,世故,文痞,酸腐,很多题才的抛出让你感觉怪怪的,奸佞诡异的笑容中借所请嘉宾的口水就把别人的内裤给脱了,每当说到祖国大陆人文市井一些社会现象时,此人的邪乎性便超级亢奋,表面看学问很深涉猎很广,但一旦往深一点扩展,立刻扭转话题,他节目的立场无论怎样换名,都脱不掉一种叫保定府的味道,他的站位从他节目的特邀嘉宾就可以看出来,所谓的特色无非借嘻笑之气糟践中华传统文化和国人感情!
《锵锵三人行》做的是一张嘴的生意,3把椅子和3个杯子的“话痨”节目,套回了上亿元的广告投放。
“锵锵”是最不愤怒的节目。这里没有义愤填膺的谈话嘉宾,只有强烈表述欲的主角。“锵锵”不反智、不反信息量、不反世界观,不反动。所以,它的智慧是世俗的智慧,是通透的结果。越是俗人,越是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人,越是把自己姿态放低,越能在这档节目中找到共鸣之处吧。
在《新周刊》对《锵锵三人行》的网络受众调查中,“锵锵”观众的男女比例达到可贵的平衡,分别占到一半(女50.75%)对一半(男49.25%),这个观众群体的生态平衡来自“锵锵”在嘉宾上的明智选择:既有聪明男性,也有生猛女人。
有77%的人热爱“锵锵”是因为其话题的热辣和主持人的风格,同时有78%的人表示,窦文涛离开后“锵锵”将再无特色。窦文涛是其中灵魂,本身就很小的一个节目。
尤其值得浓墨重彩一笔的是,有56%的观众认为“锵锵”影响了自己生活中的谈话风格,教会了他们怎么有趣怎么来说、更加愿意与朋友交谈以及谈性不是禁忌。
“锵锵”受众在变化。老“锵锵”们为F40,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老“锵锵”们追捧三人行。70年代生人从上学时就听说这一档节目,一直到行走江湖进入社会,依然买账。而新的一代小朋友们则在视频网上能够轻易捕捉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节目单,网络电视和即时通信让他们在观看和观感时保持同步。
在地域上,每个都有“锵锵三人行”吧,随时在餐桌上展开话题,在街边店路演。既有京普,也有鲁言。不一定长期固定看“锵锵”,但姿态、语气、语速的拿腔弄调皆已“锵锵化”。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