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为什么28年不上朝呢?

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为什么28年不上朝呢?

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为什么28年不上朝呢?

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为什么28年不上朝呢?

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为什么28年不上朝呢?

看到大家的回答万历皇帝,有书君也想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前不久刚刚和很多朋友一起分享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其中,就对万历久不上朝的原因做了很详细的分析。

前两年万历皇帝,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掀起了一股全民追剧热潮。此剧播出期间话题不断,不但新老演员大火,这火势还蔓延到文化圈,将一本乍看之下,有点名不见经传的学术小书推到了大众面前,那就是《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最初其实是作为一本教科书创作的万历皇帝,由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所作,耶鲁大学出版。后来因为这本书视角独特,平淡中又不是力量,写得实在太牛了,于是乎便在大众的口碑下,成为了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历史作品。

在书中,作者以“万历十五年”为观察点,分别讲述了明朝晚期万历执政年间六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有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申时行;文官海瑞;武将戚继光;还有哲学家李贽。

表面上是在回顾这六个人物,实则是在借他们的人生起伏揭示明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两千年官僚体制必败的原因。

因为时间有限,有书君就单跟大家说道说道这个万历皇帝。

万历,九岁登基,五十七岁逝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同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说罢工就罢工的任性皇帝,并且他这一撂挑子就是三十年。不同于历史上那些荒淫浪荡、放飞自我的作死君主,万历对自己的江山,其实还是有感情的,只不过他看透了一切,深觉作为一个皇帝的无力而已。

太小登基,是他不幸的原因之一。年仅九岁的万历要时刻的表现为是一个皇帝而不是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必须每天早起,开各种会、见很多人,在看不懂的折子上做出批示,还要学习、背书、作文,保持仪表整洁、出言不乱……总之就是要一直不懂装懂,还不能露出马脚。

虽然身边也有亲妈慈圣皇太后,首辅张居正等人辅佐。然而,他们的这种“帮助”并不是对万历本人的关心,而是对他所代表的身份,出于自己作为臣子的责任。

因为年纪原因,这些人不允许小皇帝有任何的个人选择。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万历,听话温和,学问满腹,但却毫无主见和思想。直到张居正去世后,他才迎来了自己帝王生涯中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可惜,万历高兴的太早,不知道这才是自己人生杯具的开始。

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就急着想成为大权独揽的皇帝,首要任务就是让朝廷摆脱张居正的影响。为了显示自己有治世之才,他下了一道诏令,重新丈量土地。却不想事情居然闹大了,掀起了反张派和挺张派的激烈大撕逼,双方互揭老底,扒出了许多有关张居正和当朝官员的黑历史。

万历,大明王朝那一朵最纯洁的温室小花,哪见过这世面?至此他终于懂得了什么叫人心险恶,什么才是真正的政治。从此开始自我消沉,而后来争执已久的立储问题,则是压死这位皇帝斗志的最后一根稻草。

怎么回事呢?就是当时啊,万历其实是想立爱妃的儿子为太子,但是大臣们不同意,他们以祖宗规矩,道德纲常等反驳他,不能废长立幼。在这一问题上,双方僵持了近十年,最终还是万历缴械投降,同时他也放下了自己对帝王极权的最后一丝幻想——朕作为皇帝,真是说啥啥不算啊,还要这么一个牌坊,有什么用呢?于是,开始消极罢工三十年,直至平庸地死去,被人遗忘。

万历的这种认识,虽然是出现在“万历十五年”前后,但实际上这早已是千百年前就埋下的种子。一个年轻的皇帝并不能在政治上展现自己的创造力,个性也无从发挥,只能顺应着所谓的道德纲常,充当活着的祖宗。这在那个时候,是一种残酷的命运,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一逃脱。

作者总结到,中国过去的官僚体制,常常会以道德来代替法制,拿现在的话来说,这就算道德绑架!人们的行动全凭儒家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结果就是导致社会发展也受到了限制。众人的创造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这样即便是道德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无法弥补技术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