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淝水战场,后秦军队并没有八十万,只有三十万淝水之战简介。苻坚为了灭掉东晋,总计拼凑了将近九十万的兵力,不过这些兵力是从各个州郡分道出发,并非集中出击。

淝水之战简介:“淝水之战”的前秦真的有八十万大军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在淝水之战前一年淝水之战简介,苻坚就召开公卿会议,商讨灭晋之事宜。当时苻坚摸了一下底,可以征集九十七万的军队。此时苻坚已经统一北方,只剩下东南的晋帝国未吞并,可谓领土辽阔。为了一战平定江南,苻坚采取每十丁征一兵的原则。其中良家子弟凡二十岁以下且有材勇者,皆授羽林郎。由于前秦帝国政治一直比较清明,征兵工作还算顺利,其中良家子弟前来报名参军的有三万余人,还都自带马匹,组成一支青年羽林军。

公元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御驾亲征,兵力之强大前所未有,在历史上亦属罕见。为了征服东晋,前秦帝国出动六十余万步兵,二十七万骑兵,总兵力超过八十七万!如此庞大的部队行进在路上,旗鼓相望,前后千里。当然,这些部队并非人一个地方出发,当苻融统领三十万前锋部队进抵颖口时,较偏远的地区的凉州兵团淝水之战简介、幽州兵团、冀州兵团、蜀汉兵团等尚在昼夜兼程赶路。

那么,当时东晋朝廷能动用的兵力是多少呢?

晋孝武帝紧急下诏,以征虏将军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为前锋都督,会同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共率八万人马以阻击秦军。八万人马!别说与前秦八十七万抗衡,就是与苻融的前锋兵团三十万人相比,也算少得可怜。

淝水之战的前哨战是洛涧之战。当时苻坚派朱序作为特使前往劝降谢石,然而,朱序本是晋国将领,因襄阳失守而被俘,并非真心实意投降苻坚。朱序暗地里把前秦军的情况告诉谢石,并建议:“倘若秦国百万大军都到齐,确实难以抗衡。如今应该乘各路人马尚到完全到位,速速发动进攻,如果能挫败其前锋部队,则可夺其士气,可一鼓作气击破他们。”

八万对三十万,还是可以一战;若是八万对八十七万,那只有缴械投降的份了。故而谢石决定冒险一战,险中求胜。他派刘牢之率五千精锐与前秦五万前锋战于洛涧,大破秦军,杀敌一万五千人。

因此,在淝水之战打开时,前秦军队实际上并没有三十万,撑死二十八万。不过,秦军除了淝水畔的二十余万大军之外,还有更庞大的兵力正向前线挺进。谢石、谢玄必须速战速决,以八万对阵二十余万敌军,尚可一搏,倘若拖延时日,八万对阵八十万,那就别打了。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晋军大破秦师于淝水,此役保卫了偏居东南的华夏政权,在历史具有划时代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