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的自杀咸丰皇帝的皇后,只是一种推断,理由如下:

咸丰皇帝的皇后:历史上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自杀是真的吗

咸丰皇帝的皇后:历史上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自杀是真的吗

咸丰皇帝的皇后:历史上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自杀是真的吗

咸丰时候,大清朝已经是危机四伏了咸丰皇帝的皇后。在面对英法联军侵华之时,咸丰被吓得逃往了河北。在河北,很多人认为咸丰帝心大,都这种情况了还沉溺于酒色与听戏之中。但实际上,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咸丰帝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来结束生命,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咸丰皇帝的皇后:历史上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自杀是真的吗

咸丰皇帝的皇后:历史上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自杀是真的吗

整个封建王朝咸丰皇帝的皇后,对于皇子的教育最严格的当属清朝了,早晨早早起床,晚上还不能睡得太早。既要读书写字,又要骑马射箭。要想争夺父皇的宠爱成为太子,那就得要在学习上多下功夫。咸丰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自然也明白自己对于大清的责任和地位。

然而咸丰皇帝的皇后,这一切都没有了,自己做了逃跑皇帝,撇下大清子民和朝中百官,仓皇而逃,逃得那么狼狈,那么没有尊严。即使后来大清与英法联军和谈成功,咸丰依然以各种借口留在河北,因为他实在是没有脸再回去见列祖列宗。

咸丰帝在位,大清朝遭遇了空前的危急,内忧外患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既有英法联军的侵略,又有太平天国的分庭抗礼。咸丰帝本可以有一番作为,然而他既没有雄才,更没有大略。在河北承德,咸丰帝羞愧至极,此时的他应该是想过要自杀,但是他是一个皇帝,如果再以明显的自杀方式结束生命,则会让人更加瞧不起,那就只有采取其他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推断呢咸丰皇帝的皇后?因为这从他后来的行为可以看出来。

咸丰帝本来身子骨就不好,这个也许是他的父皇犯下的错误。逃跑路上担惊害怕再加上心情抑郁,身体更加不堪。这种情况,咸丰帝自己应该比谁都清楚。可是他没有调养身体,而是继续放纵自己。怎么放纵的呢?主要是三种方式:酒、色、戏。

咸丰帝嗜酒,按说他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再饮酒了,可是他依然贪恋美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第二是好色,在河北,咸丰也经常夜夜欢歌,宠幸妃嫔,放纵自己。第三便是听戏。

在封建社会,听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看电影,是从皇帝到百姓都喜欢的娱乐活动,咸丰帝喜欢听戏也不奇怪。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过了就不好了。在听戏上,咸丰帝便是超过了度。白天处理了一天政务,本就十分疲惫,晚上听听戏曲放松一下也是好的。但是咸丰帝可不是只听一会,而是一听就听到深夜也不愿意离去。也许他是想逃避,甚至是患上了失眠症,反正是他不想回去。

凡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来,咸丰帝其实是在用这些个极端的方式来自戕,以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从而早早地离开这个烂摊子。就像当年宋徽宗明知大宋朝敌不过金国,还匆匆让位于宋钦宗,不想背负亡国之君的骂名。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咸丰皇帝哪里来的千万妃子?题主好大方,一下子送给他那么多嫔妃。咸丰不是晋武帝,不光身体吃不消,肯定也是养不起的。

咸丰皇帝的皇后:历史上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自杀是真的吗

咸丰皇帝的皇后:历史上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自杀是真的吗

咸丰皇帝的皇后:历史上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自杀是真的吗

咸丰皇帝一生中共有17个后妃,包括他在潜邸时的福晋和格格。但他不是独宠慈禧,他一生中宠爱的女人大概有四个。

咸丰皇帝的皇后:历史上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自杀是真的吗

咸丰皇帝的皇后:历史上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自杀是真的吗

咸丰皇帝的皇后:历史上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自杀是真的吗

道光27年,清宫选秀女,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16岁的萨克达氏入选。道光皇帝将她指婚给四皇子奕詝为福晋。同时,将一名宫女,正白旗旗丁武德之女武佳氏赐给奕詝,封为格格。

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皇子尚在潜邸,皇帝不可能直接送他一个宫女。很可能武佳氏是萨克达氏的贴身侍女,专门服侍她的。所以咸丰皇帝在潜邸时,只有一个福晋,没有侧福晋。

据史料载,奕詝与萨克达氏少年夫妻,感情很好,几乎形影不离。但萨克达氏命运多舛,在道光二十九年病逝,死的时候只有18岁,那时距离奕詝登基还有两年。如果她不死,应该就是无可争议的皇后。所以,萨克达氏应该是咸丰皇帝宠爱的第一个女人。

咸丰皇帝登基时,武佳氏被封为云贵人,咸丰三年册为云嫔。咸丰皇帝是个念旧的人,他是想在武佳氏的身上寄托对萨克达氏的哀思。

咸丰皇帝宠爱的第二个女人是皇后钮钴禄氏,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她与慈禧搭档,共同执掌晚清的政局,开创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钮钴禄氏出身于满洲镶黄旗,她的父亲是广西右江道穆杨阿。穆杨阿是内务府出身,家境殷实,全家追随穆杨阿的宦辙,钮钴禄氏从小就生活在广西,家庭很幸福。

幸福之家出来的孩子就阳光,性格开朗,比较单纯,同理也没有什么城府。但这样的女孩讨喜,所以钮钴禄氏是选秀女中最早胜出的。钮钴禄氏是咸丰二年二月选秀女入宫的,与慈禧太后同一天。但她是第一次入选时就内定为皇后的,一入宫就与慈禧有显著区别。

钮钴禄氏于咸丰二年四月封贞嫔,五月封贞贵妃,十月册为皇后。当时钮钴禄氏只有16岁,比慈禧太后小一岁。

咸丰皇帝与她很恩爱,但遗憾的是,钮钴禄氏一直不孕。钮钴禄氏当皇后以后,性格端庄,不苟言笑,但温婉体贴,也很大度。她是与咸丰皇帝相处时间最长的女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咸丰皇帝对她渐渐敬大于爱,有机密大事也喜欢与她商量,钮钴禄氏实际上是皇帝在后宫中唯一的知己。

咸丰皇帝第三个宠爱的人是塔塔拉氏,就是人们熟知的丽妃,也是咸丰皇帝宠了一辈子的女人。

塔塔拉氏是正红旗主事庆海之女,也是咸丰二年二月与慈禧同一天入宫的。丽妃在当代的影视剧中比较有名,都说她能歌善舞,其实她根本不善歌舞,她所有的艺术素养都是进宫以后咸丰皇帝培养的。咸丰皇帝喜欢听戏,丽妃都是随侍在侧,久而久之她也就成了半个行家了。

丽妃是咸丰皇帝所有嫔妃中第一个给皇帝生孩子的人。咸丰五年,她生下大公主,就是后来的荣安固伦公主,同治皇帝的姐姐。丽妃生了大公主,咸丰皇帝非常高兴,将她从丽嫔晋为丽妃,比慈禧晋妃早十个月。

丽妃也不是像影视剧里描写的那样美若天仙,但她应该是咸丰皇帝所有嫔妃中最有女人味的。她性情温顺,很会打扮,风情万种,属于气质美女。但她身体不好,常年生病。

慈禧也绝不像影视剧描写的那样对她不好,相反慈禧对她很好。同治初年,慈禧刚刚垂帘,就将丽妃晋为皇贵妃,一下子越两级晋升,而且是一步到位,直接就是嫔妃的最高级别,升无可升了。这在清宫里非比寻常,说明丽妃与慈禧和慈安都相处得很好。丽妃这个人为人处世让人有安全感,不会让人对她产生敌意。

丽妃活到五十几岁,光绪十六年薨。她的女儿荣安公主指婚给世袭一等公瓜尔佳符珍,嫁过去一年难产死了。但她却被照顾得很好,宫中的用度比两宫太后一点也不差。她死的时候,光绪皇帝亲自奠酒致祭,并尊谥她为庄静皇贵妃。可以说,丽妃是咸丰皇帝嫔妃中结果最好的一位。丽妃没有政治才华,反而让慈禧对她能坦诚相待。

最后一个得宠的就是慈禧了。不过她的得宠有点复杂。

慈禧刚进宫时不甚得宠,但她的封号是兰贵人,与同一天进宫的丽妃和索绰罗氏一样。这说明她们的家世都差不多。她们三人都是官员家庭出身,索绰罗氏的父亲是左都御史奎照,官职最高。丽妃的父亲只是一个主事,六品小官。慈禧的父亲四品道员,不高不低。索绰罗氏后来被封为婉嫔。

慈禧是家中长女,下面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她从小就开始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因此养成了独立、干练、杀伐果决的性格。

慈禧的这种个性和能力很容易在宫斗中胜出。她在咸丰六年生下皇长子载淳,与丽妃一起封嫔。但她与丽妃完全不一样,她的性格比较强势。她一开始是刻意取悦于咸丰皇帝,待生下皇长子以后则原形毕露,甚至也不大把咸丰皇帝放在眼里,让咸丰皇帝头疼不已。

慈禧不太在意咸丰皇帝的宠爱,她有儿子在手,不管以后那个嫔妃生了儿子,慈禧的儿子都是皇长子。而且,她有另外的寄托,那就是担任咸丰皇帝的政治秘书,这个职务不能靠姿色,也无人能替代。

清廷祖制,太监不能干政。因此清朝的皇帝不能像明朝的皇帝那样假手于太监处理政务,他们只能亲自动手。雍正皇帝曾经创下中国古代所有皇帝每日批阅奏折数量的最高记录。可到了咸丰皇帝时,这个传统坚持不下去了。

咸丰皇帝身体不好,不耐久坐,也不耐剧烦。这样就得找个人替代他批阅奏折,既然太监不行,那就是慈禧了。慈禧没读过书,但她父亲好歹是个读书人,所以慈禧粗通文墨。加上她在咸丰皇帝身边的耳濡目染,竟然无师自通了。

其实,说是替皇帝批阅奏折不是真的替代,真替代她也替不了。慈禧替皇帝处理奏章的程序是,先将每天内奏事处送来的奏折整理一下,分别轻重缓急,然后读给皇帝听。皇帝在听的时候做出指示,慈禧用指甲在奏折上做出记号,待皇帝休息时,慈禧再依据划痕的提示,用毛笔写上处理意见。当然,那些处理意见不是长篇大论,是一些如“知、知道了、依议、该部知道、准、准奏、准如所请”等常用词语。

与咸丰皇帝的不耐不同,这些秘书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慈禧的精神世界,使她乐此不疲。慈禧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在替咸丰皇帝批阅奏折时她逐渐掌握了清廷的规则和游戏方式,了解了朝中大臣和地方督抚的性格禀赋,也熟悉了朝局,为她日后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久而久之,慈禧有了自己的看法,她常常不满咸丰皇帝的处置,也常常直抒胸臆,让咸丰皇帝很为难。

咸丰皇帝对慈禧的态度是矛盾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在夫妻生活方面,他躲着慈禧,宠爱丽妃,尊敬皇后。但慈禧生了儿子,有功于社稷,他不能不按祖制提高慈禧的地位,也不能阻止慈禧成为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的存在。另一方面,虽然她很讨厌慈禧干政,但他又离不开她,后宫嫔妃中没有一个能担任慈禧的政治秘书职务,慈禧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