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和朴树谈过恋爱朴树的老婆!
说起朴树,竟不知这“朴”的读音,(piáo)或是(pǔ),可能是被大多韩国演员的(piáo)姓混淆了朴树的老婆。
他本名是濮树朴树的老婆,是朴素的朴(pǔ)。
朴树的歌真的是填满了整个青春岁月朴树的老婆,看朴树的笑真的感觉到平淡的幸福是什么滋味。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朴树的老婆,是划过天边刹那的瞬间”惊鸿一般短暂,《生如夏花》般灿烂。
很多人歌迷都在说,朴树独特的像一股清流。
1999年,担纲主演新青春电影《那时花开》的拍摄当中,朴树担任词曲并演唱的《那些花儿》亦被作为电影的主题音乐。
彼时,他与周迅相恋。
爱情一开始不会太差,带着羞涩的懵懂和强烈的荷尔蒙,美好的青春吧!至于为什么变成路人,因为太年轻,只知太痛。但它绚烂过,便足矣。
2004年凭借专辑《生如夏花》获得“第十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 最佳歌曲奖、最佳音乐录影带奖、最佳男歌手奖。
他名声大造,享誉歌坛。此时,他和妻子吴晓敏在一起。
朴树是歌坛一个意外的惊喜,1996年出道,至今24个年头,99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我去2000年》,时隔四年在2003推出第2张个人音乐专辑《生如夏花》,有时隔14年在2017年,推出第3张个人音乐专辑《猎户星座》,以此类推他推出第四张专辑的时候应该是2041年了,想想都可怕。
朴树给人的感觉是低调,单纯,随性,舞台上的朴树,只要一开口,人们便知道,他还是当初的那个真实的少年。隔着光阴,仿佛能看到一个白衣少年,在落日余晖下,低声吟唱,那背影坚定又孤单。
出道24年,发布三张专辑,大多的时候都处于消声匿迹,他没有像其他艺人一样趁着大火的时候,乘胜追击,这让人无法理解。但是让人更无法理解的是,他消失后的每一次出现,仍然如同当年,哎呀,朴树又火了,但是这有让人不觉得意外,娱乐圈向来是喜新厌旧的地方,但对朴树却格外的长情.
我们总喜欢用“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来形容朴树,是以为我们的缺少,我们都渴望成为朴树那样的人,干净、单纯、不世故,但是想做少年,太难。唯有在朴树的歌声里,才会记起自己曾经的少年模样。
朴树的音乐其实就是是最初的美好。哪怕当初的并不美好,人民都会念念不忘,更何况当初的朴树已经足够好,最初的朴树可谓如夏花般绚烂,而夏花每隔一季便会开放,永远值得期待.
朴树是相对静止的存在。他一直是他,不会被国际化。我们听朴树,就像等待一个不变的旧人,就算听歌的人变了,他还没变。
朴素的音乐一直比较纯粹,而他的这种纯粹是很多歌手没有的。
就是他的这种纯粹,也正是他的这种纯粹,让他的影响力持续很久,在乐坛的影响力一直是那么的大。
这个问题,与我前几天看到网友邀答的问题十分相似——“在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生活可以脱离媒介吗?为什么?”
题中包含2个小问题:1,我们能否适应脱离手机(网络)的生活?2,怎样帮助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人?
两个问题,都蛮有深度。前者包含所有会上网、甚至严重依赖网络(网瘾)的人群,后一个问题,则指向那些不擅长电子设备、对互联网接触甚少的长辈和部分人群。
今天这个文章,我就先针对第一个问题做个探讨——我们能否离开手机、网络,快乐的生活?
所谓生活,一面靠吃喝维持生命,此为“生”,一面要充实物质精神,此为“活”。没了手机、不上网,能不能活?答案是肯定的。
无法维持温饱,谈何物质精神。但现阶段除非无法自理又孤家寡人,活下去还是很容易的。
当你有了一定生存基础,毅然告别城市生活,前往深山老林自力更生,过上自给自足的日子,即使断网也未尝不可。如果身边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伙伴,也未必会脱离社会成为原始人。我们国家有许多地广人稀的地方,有些地方至今外出交通仍然不是很方便,网络需求并非特别强烈,自然俭朴的生活也熬得过去。
当你个人能力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也可以“选择放弃”互联网,比如一些艺人,像我们熟知的歌手朴树,它的妻子曾经在综艺访谈中曝光“朴树只用150元手机”的事情,许多人为这样一个“不食互联网人间烟火”的歌手表示叹服,能摆脱智能手机和巨量互联网信息的人,日常只用诺基亚手机与朋友通电话、而不是发微信刷抖音的人,心境得是多么平和,又是多么强大?朴树的人际关系,又得是多么纯粹啊?
关键点是,你要有这个心境,也要有这样的人际环境。若不是被迫荒野求生,你不会只想着温饱,一定会有精神追求;大多数人也不会像留守老人那样只靠着一个150块手机与周围亲戚保持联系。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容易满足你精神需求,以及与他人沟通联络,交换信息的东西,在大趋势的作用之下,许多人一定离不开它。
生而为人,身负重担,养家糊口,陶冶精神。既然我们无法社会脱轨,无法不考虑婚恋教育招聘,那就无法完全拒绝互联网。所以不要纠结,自己是不是会脱离手机,倒不如想想,自己是不是应该减轻“网瘾”,把重度依赖,改为适度利用。
善用网络,而不是迷恋网络,才能让互联网成为你挑战人生高度的武器,比如年轻人可以利用大数据,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利用网络外教学习多种外语,利用互联网寻求一份合适的工作。大龄人士也可以通过网络为自己充电,跨领域提升技能,甚至跨国交流经验;互联网并非洪水猛兽,就算它是,那么猛兽脖颈上也拴着铁链,而你,应该去做那个牵着铁链的主人。
记住:互联网,大数据,可以给你创造价值,也可以让你成为行走的信息傀儡。
听笔点的话没错——从今天开始,给自己定一个时间上限,除了工作学习时必要的上网时间,其余聊天、刷剧、看视频,压缩到2-3小时甚至更低,然后把空闲下来的时间,去浇花喂鱼,晒晒太阳,去陪陪家人,去真正地面对面与人交谈、畅聊。坚持一两个月,你会发现自己明显的气色变化,精神面貌和乐观程度要比整天玩手机好得多。
道理很简单,方法也并不难,重点是,你有没有毅力坚持。
你会像朴树一样只用150块的手机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