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杨华生,上海人还是很喜欢上海的滑稽戏的。但是,如今的上海人并不怎么看滑稽戏是有原因的。笔者就此来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杨华生,上海的滑稽戏缺乏好的写手好的作品。上海的滑稽界风气不是很正。没能培养或者说支持有能力有才华的作者写出好作品来。即使有了好作品也没能提供良好的平台给予展示。曾何几时,上海的滑稽剧《老娘舅》曾经的收视率接近春晚。但由于管理、引导、呵护不善,在热播十余年后被中断。个中的综合原因有待思考。记得参与编写巜老娘舅》的编剧有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人,叫陈森,写了近三十集,其中有的创了收视率的最高。这类滑稽编剧新力量也没能保护住。
其次杨华生,分配利益不均。好作品难求,但是却稿费低廉,大部分给了演员,而没了好作品也就没有演员什么事。恶性循环,使上海的滑稽戏停止不前也正常了。
再次杨华生,专业的滑稽工作者为了钱放弃主业依靠滑稽的影响转投其他综艺节目。如,舒悦在说一巜嗄山湖》不伦不类。有的出现在美食养生节目中。不务正业,只为争钱。其实,凭着他们能够出现在这些节目上就说明上海滑稽在上海人心中是有影响力和地位的。具备从新掘起的基础。
最后杨华生,上海的有关部门是外地人也不无关系。外来领导主宰了上海那一块的工作,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上海滑稽戏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情结和作用也阻碍了滑稽在上海的发展。当然,上海的滑稽要不断改善,更加符合形势的发展也是必须的。我们相信,上海人仍然喜欢上海滑稽戏的。这也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
嫩娘老师,上海滑稽界泰斗,被称为“百姓生活开心果”、“艺术常青树”,有名滑稽表演艺术家、被大家尊称为老舅妈、滑稽演员、滑稽名家。
说起来,嫩娘从事艺术表演至当时2000年左右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她在滑稽戏的舞台上运用多种方言,塑造了一百多个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起自己的艺术生涯,无论是早期的《活菩萨》、《三毛学生意》还是晚年的《老娘舅》,她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嫩娘老师她的艺术经历呢在50年参加了合作滑稽剧团,合作滑稽剧团的阵容是特别坚强的,有“杨、张、笑、沈”,杨呢,是杨华生;张樵农、笑嘻嘻、沈一乐;还有“程、刘、俞”,程呢、是程笑飞;小刘春山、俞祥明。绿杨、嫩娘等演出大型滑稽戏《活菩萨》在当时、50年、滑稽戏真是疯狂,尤其是他们演的《活菩萨》要演一年零九个月,场场都是爆满,票板一放出来呢、就卖完,观众是排队啊、要从新世界饭店一直排到天宫剧场楼上,外地人排队、一边排队一边在说,唉哟、不得了,这个上海的《活菩萨》怎么会演两年左右,我们报纸翻开来一看、客满,上面几个登好,一看就是客满。啊,我这次出差到上海来,一定要去看看《活菩萨》,不看《活菩萨》等于没到大上海。你想,那时的《活菩萨》在上海是观众喜欢得不得了。《活菩萨》里有一个资产阶级的小姐,这个小姐的性格是温柔、善良、美丽、大方,对爱情特别专一。这个角色是谁演的呢,就是嫩娘她演的,叫潘莲蓉。那么后来她就说,(由于)这个滑稽戏是人民的需要就分成两个剧团,变成大众滑稽剧团,演出《恭喜你》、《老娘舅》。自己和《老娘舅》有缘啊,自己年纪轻的时候也演《老娘舅》,这个《老娘舅》里的角色呢不是老舅妈,是梅英,是一个少女、农村妇女。那么这里呢,尤其是他们的滑稽戏要跟上时代的脉搏,才有生命力。《恭喜你》就是抗美援朝,《老娘舅》是农村戏,是号召农民要进互助组,自己这个娘舅呢进了互助组又出互助组,自己演的梅英就去说服他,当时导演安排什么呢,把梅英安排在插秧舞,自己是领舞的,自己(嫩娘她)呢学艺是在舞蹈团学的,所以导演知道的,就把她安排在舞蹈。
最令嫩娘终生难忘的是滑稽戏《三毛学生意》进京演出,中央领导同志对地方戏曲的关怀增加了滑稽演员的使命感。快开演的时候,六点半、怎么总理没来,六点三刻、总理又没来,大家朝她看了,自己被他们看得心里在跳,自己没在瞎说呀,他们对自己说是这样的怎么还不来呢,她也急得不得了,不知道到七点钟了,场子里的声音是掌声似雷动,啪、啪、啪,这样拍,拍了五分钟也不罢。他们把幕布掀开来看,一看、啊呀、周总理到了,周总理站起来、两只手一扬、往下一按,观众是鸦雀无声,后来就开幕了,大家非常的认真,一边演戏、一边气透不出,中央首长周总理来看我们的滑稽戏啊,开心得不得了。等到休息的时候,大家想了,周总理要来看我们了,大家当心啊、东西准备好、不知道休息的时候周总理也没有来,大家想、这下完了,总理总归不会来了,总理因为蛮忙的,怎么会有时间来看我们呢,等到戏演完了,周总理不是从后台来的,他是从前台跨到台上,走到台角。第一个和谁握手呢,就是朱发根、他们剧团里拉幕布的工人同志第一个和他握手,握了手之后再和大家握手,噢哟、大家开心得不得了,那么周总理就问长问短,你们剧团几个人、大家生活好吗,你们是现代戏、观众是欢迎的,不过你们滑稽戏要防止哦,要防止啥呢,防止流气、丑化、低级丶庸俗,这八个字他们永远记在心里面,作为他们的座右铭。
嫩娘的表演戏路很宽,但她深深地懂得要使自己在艺术上有所建树就要不断地借鉴和学习兄弟剧种和姐妹艺术的长处,博采众长才能厚积薄发、有所创新。她还演过话剧,在1999年9月份,就是当时的去年,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日出》,这是著名的曹禺先生写的、名著《日出》。她在里面演个顾八奶奶的角色,她演顾八奶奶呢,那时,她就把顾八奶奶那时的时代气息、人物性格和海派风味体现出来,演出后受到观众、领导一致认可,这是话剧。她还拍过很多电视剧,像《官场现形记》、《滑稽春秋》、《土豆摇篮曲》、《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那么还有《红房子风波》,还有很多,等等。那么她还拍过很多电影,刚才自己说过的《七十二家房客》、《三毛学生意》、《异想天开》、《大李 老李 与小李》、《小娇妻》等等,她还在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参加了许多大型的文艺节目,像《五星奖》里做评委,《真情满人间》也参加的,那么、还有主持过节目,主持节目是《挑战厨房》,是和曹可凡一起主持的,大型节目有1999年春节的时候演《龙王龙婆》。
滑稽演员是善于在舞台上制造笑料的、岂知嫩娘在生活中也是经常闹笑话。嫩娘的粗心大意成了她生活中的一大特色。有一次她是到绍兴去演出,演出一部《出租新娘》,和商福生一起演出,演出《出租新娘》的时候,一到绍兴,绍兴有一个叫东山,一走进去自己一看是开心得不得了,啊呀,我已经到了什么地方了,这一幅画像国画,啊、怎么有这么好看,不是有一座山的吗,一进去一座山上面刻了许多,她想是一幅国画,她开心得不得了,那么、有一个铁链条的桥、大家爬,她那时候手脚还是蛮好的,爬得蛮快的,回来就和商福生谈了,想不到绍兴那么小的一个地方也有这么美丽、这么诗情画意的地方,真开心、俩人谈得蛮热烈的,不知道那时剧团里定了一个制度,什么制度呢,是不能误场、误场要扣钱,那么、两个人还在谈,谈了嘛、别人说:“嫩娘、嫩娘”,因为她第一个出场丶和商福生一起出场,她是第一个、他是第二个,自己说:“噢、来了、来了、干什么,”“快点、要上场了”,“瞎说,还没到呢,我们听见的”,还讲讲他们瞎讲,误场误得一塌糊涂了,自己、啊、连一只皮包都忘了,到台上出洋相,第一个洋相,生活当中没有聚精会神。还有一次呢也是后台生火、其实不关自己什么事,天冷得很、那时是到杭州,她总归记得的,五十年代的时候、条件很苦,不像现在很舒服。一到后台很冷,那么要生火的,生火嘛,一个公安同志根本没注意、一盆火生着、他就走了,走了嘛,柴、炭不要加进去要灭的,自己在加柴,嫩娘上场,自己说、慢一点、这边火还没通好,“搞什么没通好、上场了。自己说,噢、噢丶噢,又误场,这是又一次。
生活中老舅妈的家庭要比荧屏上还要大得多,虽然老伴当时2000年去世快两年了,但是三代同堂的快乐使嫩娘并不孤独。六个子女,三个搞文艺,其他的又多半事业有成,每逢双休日孩子们来到身边是她最开心的时候,尽情地享受着家庭的天伦之乐,嫩娘拥有自己的节日,也真正体会到天伦之乐的内涵。她的小孩呢,是网络作家,出了一本书,办了一个影视网站;那么她的最大的儿子呢,他是国营企业的副总经理当时,现在退休了;她还有一个小孩是国企工厂里的厂长;还有一个小孩是在中外合资里工作的,是担任领导的重要工作。那么她当时还有第三代了,第三代嘛,有的在国外,有的在上海大学里做教师,有的搞影视工作、翻译、拍戏,有的在证券公司里工作,还有两个小孩在读书。自己好大一个家,一到星期六、星期日自己是开心的日子,三代人都来看自己,自己的房子挤不下,他们来都要排时间的,几点到几点你来,几点来挤不进的、要排队来的,所以星期六、星期日双休日是自己最快乐的、天伦之乐的日子,有时候有人请她做什么、她都回头他们的,这一天自己不能放弃。那么有人要问她了,嫩娘老师啊,你今年几岁了,她说、我今年七十五岁(当时2000年),噢、你七十五岁了,身体怎么样,身体倒是蛮好,自己“软件”查出来蛮好。人家听不懂“软件"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心脏啊、甚至于自己的脑子啊,心、肺、肝都好的,“硬件”不好,那么什么是“硬件”呢,就是关节炎,自己的关节炎一发是要命的,路也不能走,头颈骨也要痛,手也要痛,痛起来有时候东西也不能拿。嫩娘她一辈子对艺术是刻骨铭心的爱、一丝不苟,艺术是自己第二生命,她一辈子做人呢,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虽然她当时七十几岁,但是她思想觉得还年轻,她的心态觉得还年轻,她觉得自己这把刀虽然老,还蛮锋利的,自己还可以塑造许多的人物,为广大群众喜欢自己的人服务。
深深地爱着自己所从事的滑稽事业的嫩娘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创造之中,按她的话说“七老八十学吹打,活到老学到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