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邦聊聊武林中有趣的那些事!成龙和李连杰是可以比的,这个问题张安邦是愿意参与讨论的,我觉得网友还是比较单纯,也稍显业余,没有将周比利成龙的飞机、柳海龙、宾尼等由擂台悍将转型功夫明星的人算进来,这个问题就有意思多了,不然,问题的答案几乎就是几个名字,这个问题恐怕就没有这么多人参与讨论了。
如果张安邦没记错的话,李连杰应该是五届全国武术冠军,当时散打运动还没有正式开展,起码李连杰出道的时候,还没有散打运动一说,更没有所谓的现代搏击之说,当时的国情大家都理解。虽然李连杰不是现代散打搏击出身,但是不代表功夫是假的。也恰恰是竞技套路出身,不然还真塑造不了这么多功夫荧幕的经典武打形象。李连杰随着拍戏的需要,也开始学习拳击成龙的飞机、泰拳等实用技术,也接触到了太极推手,从他推广功守道可以看出端倪,这些都是他有功夫的佐证,但是,打这个事,我不敢说他能打、敢打,我只能说他会打,敢打这个没人敢让他试,太贵了,导演就不敢,投资人就不愿意,他 没有真打的机会,也没有打的理由,现代搏击运动员拼死拼活、打来打去想要的名和利,李连杰不到二十岁就有了,他为啥要去打?
成龙,从他的一些资料中也显示,小时候,没少打架,实战经验肯定有的,但是他的戏剧功夫跟李连杰的套路没啥两样,跟打关系不大。我觉得他俩半斤八两,在体校长大的孩子都知道,那是个啥环境成龙的飞机?不打架几乎不可能的,那个队的不会打架,今天 也许文明了,三四年前你试试看?
上图中张安邦在蔡云龙大师工作室留影
关注张安邦,聊聊武林中有趣的那些事成龙的飞机!也欢迎南京就近的朋友来“张安邦武术工作室”喝茶聊天,赚钱养家之余,多交个朋友呗!
电影《肥龙过江》豆瓣打出烂片级别的4.7分,有网友说花6块钱充会员成龙的飞机、都感觉有点亏,不上院线真的是正确的选择。
看了《肥龙过江》,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打斗挺好看,故事烂到底。
《肥龙过江》是想做一部动作喜剧。不过,故事失真并过于玩闹了。主题上,身份认同的讨论较浅。喜剧的做戏方法有些陈旧。
比如片名中关键的“肥”字、也没产生多少阻碍和笑料。甄子丹还是无阻碍地能打,既然让甄子丹变胖,后续情节却没有与他变胖产生互动?而且化妆水平还停留在《瘦身男女》的时代。
“肥佬电影”是一个类型喜剧,很多演员都作过尝试,通常都不会太差。但是一年前的《胖子行动队》文章和包贝尔的演技让人不敢恭维,不禁对这一类型片捏一把汗。
《肥龙过江》画面质感上和《追龙》有些接近。前面的动作喜剧+导火线杀破狼玩梗都是好情节(黑口罩打劫银行、记者递武器给暴徒打警察、记者问暴徒有什么感受),节奏紧凑,对白诙谐,笑点密集,港星轮番上阵,主线推进流畅,简直令人回到了最好的港片时代。
可惜镜头一转去东京就各种拉胯,一进入感情戏又是拉胯。故事开始拖沓,阴谋儿戏,对白没趣,只剩彩蛋和动作戏能看了,肥佬只是噱头,不论对人设还是剧情都毫无影响。除了身材很奇怪,长相很奇怪之外,让他变胖的意义又是什么呢?1、《肥龙过江》面包飞车厢内直播鱼市乱斗,歌舞町屋顶东京塔直升机跑酷对决,疯疯癫癫的港式喜剧风,比较精彩。不过,尽管利用道具打斗的动作设计和异域闯荡都很有成龙的味道,但是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
2、故事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松散,就是人到哪里打到哪里,中心故事不明确。虽然电影中用逃犯导演的身份串联起一个犯罪故事,但是主角朱福龙却与犯罪故事并无太大关系,整部电影在讲述过程中主角与这个相对完整的犯罪故事脱连,而他自身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线。
节奏差不多可以形容为把你神经嗨一把然后瘫好一阵子,然后又嗨一把……如此反复。
3、《肥龙过江》导演谷垣健治还是精于械斗场面的,让甄子丹致敬了李小龙,成龙,还有自己的《杀破狼》《导火线》。
4、这次甄子丹打得像成龙,大部分打斗利用环境和道具边跑边打,整体还是港式时装动作片,PK不是在楼顶就是在车上,有重复《警察故事》、《直击证人》的老一套之嫌。其实甄子丹的表情戏更适合认认真真地打,诙谐喜剧中打斗不太讨巧。
《肥龙过江》是继《囧妈》之后、又一部院线转网站的电影,虽然质量一般,但也算是紧跟时代的脚步吧。看了《肥龙过江》,倒是格外想念洪金宝了,那才是真正灵活的胖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