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结婚的现像,确实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流行,也就是所谓的“亲上加亲”,最著名的就是汉武帝娶了亲姑妈的女儿阿娇侯芊浥。汉武帝的姑妈就是汉朝历史上飞扬跋扈的长公主刘嫖,景帝刘启、梁王刘武、长公主刘嫖同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他们的父亲是汉文帝刘恒,母亲就是汉朝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窦太后——窦漪房。
(
汉武帝剧照)
古代皇家近亲结婚主要是一种有目的的政治联姻侯芊浥,然而,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家的亲上加亲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习俗。最初的原始人类并没家庭、婚姻和血缘概念,长辈与晚辈、父亲与女儿以及兄妹之间都有着混乱的两性关系。特别是兄妹之间结婚更是屡见不鲜。
(阿娇剧照)
当采集侯芊浥、狩猎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古人们在劳动中开始按照男女、年龄进行分工。随着人类思维的进步,父母开始不愿意与自己的子女发生两性关系。最杂乱的两性关系终于被人类摒弃了。比较固定的血缘群团,又称“血缘家庭或公社”发展起来了。虽然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两性关系被禁止,但是兄妹之间的通婚并系一直延续。这种血缘群婚在人类发展史上经历了百万年计的漫长岁月。据人类学家考证,在我国发现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均属于分类学上的直立人阶段,大致都处于血缘公社时期。
目前侯芊浥,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留传着兄妹通婚的神话。此外,不排除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现在仍然保留着血缘婚的残余。
我国有个著名的神话侯芊浥,一直流传至今。传说位于“三皇”之列的伏羲和女娲原来就是兄妹关系,一次大洪水,他们钻进一个大葫芦里逃过一劫,然后兄妹结婚,人类便是他们的后代。
另外,在我国陕西某地区有一座人祖庙,里面供奉着女娲。这里每到初春和初夏都会举行两次祭会,很多不育的妇女往往趁庙会之时,夹着床单,怀里藏着布娃娃,先到庙里烧香许愿,然后偷偷地夜宿附近的树林中。附近各村的青壮年男子在晚上也会潜入上山,遇到这些不育的妇女,便可就地同居。次日清晨,这些妇女低着头回村,不能回头张望,否则这次行动就可能徒劳无功。
马克思曾说过:“在原始时代,姊妹曾经是妻子,而这个合乎道德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亲结婚的弊病早已被人类认识。但在各方面相对落后的古代,人们是无法得知由于近亲结婚而造成的如畸形、弱智、早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们把这种现象只会赋予一种迷信色彩。并且,古人会把近亲婚姻当作家族关系团结的向征。
(女娲画像)
凑巧的是,在我们乡里就有一对近亲结婚的夫妻,他们一共生育了四个子女,前三个孩子勉强还算正常,最后一个不但智障而且还是半个哑巴。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谢谢提问者的问题。
人的生命往往与文化有不解之缘。唐诗如歌,沁入心扉,于我,是在中学时的那个开端。
一次,学校组织作文比赛,在封闭的空间里,我完成了《谈理想》,得到了全校第一名的赞赏。而最使我一生不忘的是文章后面赫然的十个大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时在文化荒原乡村,从未见过这样的语句,不知道是老师的话,还是谁的话,老师告诉了我。这是我人生当中得到唐诗百花园中的第一朵鲜花!那时只觉得这首诗写得登高望远、积极向上,与自己当时恢复高考后要考上大学、走出乡村、蓬勃向上的心境丝丝相扣,从此"唐诗"这个字眼和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就深深地扎入我的心田!又一次,上历史课,讲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时,卢老师声情并茂地吟诵"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句,我感到很稀奇,下课以后就请教老师。老师告诉我,这是李白的诗,并且还说出了一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打这时候起,"李白"这个名字和"唐诗三百首"这个说法,一同进入了我的心里。考上了大学,我第一次到图书馆,就借来了《唐诗三百首》,一边手抄,一边读,之后读了《唐诗别裁》,也经常看看《全唐诗》,我在唐诗王国里涵咏徜徉,乐而忘返。但真正使我驻足观花的,还是那些与我生命个体相融相合的那些诗。
曾经的,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种阔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种豪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那种奇想,以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深切的思乡之情,都时时拨动我的心弦。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给了我家国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给了我博大胸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引发了我对生命的畅想!而白居易的诗,少了李白高大上那种狂放自高,也少了杜甫那种忧郁不欢的低落徘徊,而多了平和中和之美。《琵琶行》全诗皆美,"唯见江心秋月白",我读到的是一种心境;"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我读懂了孔子"哀而不伤"的真义。更让我心下闲适优美的,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仿佛白居易就坐在我的面前。王维半隐半官的生活,读起他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找到了如何平复尘世的喧嚣,深切感到心灵上归根于静最重要。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仿佛他是与陶渊明对话家常,清新真诚。贺知章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与儿童对话中,自然是老人多了少年的心,等等。许许多多的诗,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伴随我一路前行。
现在静下深思,回望心路,真正能切入人的一生,与生命不弃不离相伴左右的,不是因为公认的名家名诗,而是与人生命最能相应相和的诗。诗,戳到了人的心底乐处,自然愉快相伴;如果相伴久了,自然共舞不分了!
我又看到,诗,很多反映的是偏失之情,或者抒发幽愤、一吐为快,或者放大自我、傲视古今,或者一己之情、发泄自我,或者闲云野鹤、欲脱尘世,等等,诗的背后多半是不完美的人生和缺撼的刹那。诗,又很多是脱离了诗教传统,而成为了个人宣泄的工具。所以,很多诗只能是某个时期阶段的情侣,只能是某个情感情绪的慰藉寄托,它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个伴随者。只有那些代表着人们共有的真情实感,那些充满善美的人生愿景,那些体现中和完美的诗篇诗句,才能成为所有人的心上人,魅力因此永恒!
我一直最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人生迎接的第一首诗句,也不仅仅因为,它饱含了老师对我所寄托的厚望;因为它,不论是我在青少年、中年以至退休的各个时期,也不论是我在事业上或顺或逆、情绪上或涨或落的不同境遇,每当读到它,它都给了我不竭的动力和梦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