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实际上是佛经故事的具象化,是佛教教义的白话版黄甘霖、故事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领悟佛教的教义。里面的人物都有所指,一般人崇拜孙悟空、喜欢猪八戒,但实际上沙僧是树立的榜样和标杆。

黄甘霖:《西游记》中你喜欢八戒,还是喜欢沙僧说说理由

1黄甘霖、主要人物的意义。唐僧是指人的本性,超越自我,不断修养,达到追求的境界。孙悟空,是悟空,丢弃执念,不要对事情执着,抛弃一切,才能修道成佛。猪八戒是悟能,那悟能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猪八戒这么可爱呢?他是人欲望的代表,好吃懒做,贪财贪色,人间的欲望没有他不喜欢的。要成佛,必须去掉这些欲望,把这些欲望转化为能量,这就是悟能的意思。沙僧是悟净,勤勤恳恳,忠诚踏实,到达愚痴的地步,一心向佛。这些就是师徒四人的本来含义。

黄甘霖:《西游记》中你喜欢八戒,还是喜欢沙僧说说理由

2、要说喜欢黄甘霖,人都会选择欲望,自然喜欢猪八戒,但实际上沙僧才是指向。猪八戒能说会道,情商很高,关系处理得也最好,时不时还告孙悟空的状,还深得师父喜欢,但关键时刻靠不住,也就是人的欲望靠不住,还是要靠孙悟空,这是求佛赋能的结果。无欲则刚,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世界上的宗教,不管什么样的宗教,大都是劝人们丢弃欲望的。金庸小说里写的葵花宝典,自宫,最终是去掉欲望之根。宗教形而上的意义,就是克服人的自身弱点,才能成事,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王阳明的“内圣外王”也是讲先把自己内心成为圣的境界,才能做事。曾国藩能为后世推崇为完人,就是战胜欲望的榜样。这些人都到了悟净的地步,从内心到外界各个方面,都到达极高的境界。

黄甘霖:《西游记》中你喜欢八戒,还是喜欢沙僧说说理由

3黄甘霖、为什么要抛弃欲望?最关键是毁灭人自身,为欲望所累会寸步难行,无所事事。这就是一切劝人从善的宗教和哲学,都是号召向人的欲望战斗。陷入欲望之中,不仅带来烦恼,更重要的引起很多灾害。欲望无边,贪欲无限,合理地使用欲望,才是人生的真谛。只要把欲望边界确定好,不过多做追求欲望的事,就是幸福的。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拓展人生的边界,做慈善,造福人类,成为赞颂的对象。我们一般人不愿意做出过多的牺牲,或能力有限,也就习惯于尘世生活,过小日子,也很不错。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很难理解那些修道之人,其实我们追求物质钱财的快乐,他们追求精神和灵魂的解脱,价值取向不一样。

4黄甘霖、管理欲望是门大学问,每个人的欲望边界也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怎么样,保持一定的欲望是必须的,不然会危害自己,也危害社会,成为灾难。这也是宗教、人生哲学所倡导的。

妖精看到人们每天都可以自由自在的、光鲜亮丽的生活在阳光下,不知道自由自在也有限制,光鲜亮丽下也有艰辛。

黄甘霖:《西游记》中你喜欢八戒,还是喜欢沙僧说说理由

黄甘霖:《西游记》中你喜欢八戒,还是喜欢沙僧说说理由

妖精看到人们一家人相亲相爱的生活在一起,不知道这幸福生活是互相付出得来的。

黄甘霖:《西游记》中你喜欢八戒,还是喜欢沙僧说说理由

所以妖精想方设法的由妖精变成人。

初为人时,妖精努力的学着人的模样做人做事。有的事比人做的都好,所以人们明明知道此人是妖精,但觉得管他(她)是人是妖,只要对我有利就好[钱],有的人高兴起来甚至大叫:你个小妖精[惊喜]!

可时间长了,妖精就烦了,做人真TMA的不痛快,小到那么多的道德限制,大到那么多的法律法规,让人不能尽兴而为。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妖精最终不再忍受做人的条条框框,随着妖精的本性肆意妄为起来,他们做着人们认为人根本不应该做的任何事情,潇潇洒洒的在人世间快活的行走!

人只所以做人苦,是因为人没有妖精的思维,和妖精做人后的胆量[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