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东汉末年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董迅。
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就任瘿陶长、柏人县县令;袁绍任命他为参军,先后出任钜鹿、魏郡太守,立了许多功劳董迅。后来,董昭的弟弟董访在张邈的军中任职,而张邈与袁绍有矛盾,袁绍听信谗言要杀董昭,董昭借觐见汉献帝脱离袁绍,半路上却被张杨留在河内。
此时,曹操兼任兖州太守,想从张杨处借道向西到达长安朝见汉献帝,张杨不答应董迅。在董昭的劝说下,张这才向朝廷通报曹操的情况,又上表荐举。董昭又替曹操写信给长安的各个将领如李傕、郭汜等人,根据他们的地位轻重不同分别表示殷勤友好。张杨也派遣使臣去联系曹操,曹操赠给张杨犬马金帛,从此与西部地区有了往来。汉献帝东归到达安邑,董昭跟随张杨从河内前往拜谒,被拜为议郎。
董昭帮助曹操在韩暹、杨奉、董承及张杨4方势力之间纵横捭阖,最终帮助曹操将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都董迅。
张杨被其部将杨丑所杀,张杨的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守住城池,等待袁绍来救董迅。董昭单身入城,劝谕薛洪、缪尚等人当日率领众人投降曹操。曹操让董昭出任冀州牧,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开始反曹,曹操讨伐刘备收复徐州后,任命董昭为徐州牧。在曹操征袁绍、乌桓,以及后来关羽出荆州向北攻打曹操时,董昭都为曹操多有功劳,深受曹操器重。以及曹操受封魏公、魏王的谋划都是出自董昭之手。
曹丕继魏王位后,董昭任将作大匠董迅。曹丕称帝后,升任大鸿胪。此后先后担任侍中、太常、光禄大夫、太仆等重要职位。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转任卫尉。太和六年(232年)升任司徒;青龙四年(236年)卒,享年81岁,谥定侯。
对于董昭的评价,《三国志》中将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列为一传董迅。认为董昭与程昱、郭嘉、刘晔、蒋济等人的才智策划谋略属于当时奇士之列。虽然在清廉治绩德行功业方面,与荀攸不同,而他们的筹划料想,却与荀攸不相上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