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唐玄宗的宠臣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
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胡将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掀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的序幕。
安禄山为什么要悍然发动如此大规模且影响深远的叛乱呢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
一方面,安禄山的权力过大。要知道唐玄宗时期,在边地设置了十个节度使,每个节度使不仅拥有2至9万人的军队,而当时唐朝全部军队的总数不过57万。节度使不仅拥有长期受自己控制的军队,还兼管当地的民政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财赋,很快发展成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地方节度使能够“拥兵自重”,而安禄山身兼多地节度使,权势滔天,更加上欲壑难填,从而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另一方面安禄山的野心极大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第二,财富惹的祸。唐朝的阶级制度很特别,唐初原就有“出将入相”的制度,但到了“口剑蜜腹”的李林甫和"一丘之貂"的杨国忠为宰相时,为了巩固的宰相之位,便向玄宗提议用胡人为将。因为胡人是异族,即使有再大的功劳,也不可能入朝为相。殊不知此举必然引起胡人的不满,而边防重镇长期落入胡人之手,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当胡人出身的安禄山得到唐玄宗宠信时,实力不断壮大后,骄横跋扈、贪得无厌的他自然不把宰相放在眼里。
李林甫和杨国忠也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他们多次向唐玄宗表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三位权臣明争暗夺,剑拔弩张。李林甫和杨国忠情急之下派兵捕杀了安禄山的心腹校将,安禄山一怒之下扯兵造反。
公元756年,震惊天天下的"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连夜带领嫔妃以及贴身禁军仓皇出逃。第二天,逃亡队伍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时,随行的将士发生政变,当朝宰相杨国忠死于乱军之中。随后,叛乱的将士要求"严惩"杨国忠的姊妹杨贵妃。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好忍痛割爱,将最为宠爱的"红颜祸水"杨贵妃自谥于马嵬坡,这才平息内部的叛乱。
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是靠一流的拍马屁功夫发迹的。
安禄山是突厥族人,从小丧父,过着无依无靠的飘荡生活。长大成人后,精通六国语言且骁勇的安禄山,被幽州节度张守珪收为义子。后来,聪明伶俐、善于奉承的安禄山谋到了第一个职务——平卢兵马使。
唐开元二十九年,御史中丞张利贞视察河北,当来到第一站平卢时,正要寻找通往京师的阶梯而感无门路的安禄山觉得时机来了,于是他吩咐部下百般讨好朝廷大员张利贞,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无微不至。张利贞离开时,安禄山给张利贞及他随及的亲信赠送了金银玉器等“厚礼”。 张利贞受了贿赂,回去后在唐玄宗面前极力夸赞安禄山。安禄山的 “美名”于是很快传遍了朝廷。
于是没过多久,安禄 山连升三级,被迁升为营州都督、平卢军使、顺化州刺史三要职。从此安禄山逐渐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
一次,唐玄宗安排太子李亨接见前来朝见的安禄山,八面玲珑的安禄山当然探得了唐玄宗的安排,也知道太子在场,但他却装起糊涂来,见了太子竟然不叩不拜,直到唐玄宗出现,安禄山才君臣之大礼。唐玄宗于是自然指责他为什么不叩拜太子。
安禄山等的就是唐玄宗这一问,于是马上胸有成竹地答道:“微臣是一个胡人,臣不懂国法家规,不知道太子是个什么官职?”唐玄宗被他的话鼓乐了,笑着说:“太子就是储君,朕万岁之后,由他继位,是代替朕主宰天下的君王。”安禄山听了,磕头说:“微臣愚笨,心里只有陛下一人,不知有太子,罪该万死。”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皇帝。唐玄宗听了他的“真心话”,满心喜悦,对他更加宠爱。
然而,靠拍马成宠臣的安禄山最后却成了安史之乱的祸首,把唐朝的盛世拦腰斩断,谱写一段血泪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