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大推力火箭。

国内民企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是好事大推力火箭,但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天鹊"的指标据说排世界第三,在国内没说的,但参与国际竞争还需要进一步实用化,至少要让它的可靠性、性价比不弱于马斯克的"猎鹰"才会实打实地揽到业务——"赢家通吃"的现象在民营卫星发射领域比其它行业更突出大推力火箭。

据报道大推力火箭,"天鹊"试车的时间最长是20秒,显然只是概念验证性质的。想把这个发动机投入生产、安到火箭里、搭载上有效载荷、响应各种预设控制命令...直到真正进入太空,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总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大推力火箭。

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高低呢?普遍有一个现象就是看这个国家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如何?特别是在航天产业发展上的高低更能反映出该国的综合实力高低。毕竟航天产业是一个集合了整个国家几乎所有产业链而来的系统性工程。对于我们中国而言,当前我们已经拥有新一代绿色环保型火箭家族,并且在今年刚刚完成整个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以及接下来我们将要完成包括天宫载人空间站、天问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登月返回器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但是这些航天发射任务显然不是航天产业的终点和目标,毕竟对于所有人而言,真正的航天应该是类似电影中的星际傲游一番,比如说人类登陆月球、登陆火星这些距离我们较近、且很有可能适宜人类长期生存的星球。以载人登月来说,美苏太空争霸期间,美国借助土星五号超重型火箭完成了多次载人登月返回任务,虽然后面随着苏联的解体该项目而下马。但是也从此奠定了美国在航天产业领先全球的实力。所以我国正在研发中的长征9号超重型运载火箭就是这样一款定位于载人登月、并且在综合性能上完全不输土星五号的超重型运载火箭。很多人说长征9号相比现在的长征5号之间技术跨度太大,想要成功的路上荆棘更多,所以还是此前讨论的921载人火箭更为合适,而所谓的921载人登月火箭是一款基于现款长征5号火箭5米芯级并联而言的一款近地轨道最大载荷达到6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从技术成熟度来说,相比长征9号需要的480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还处于涡轮泵联调试验相比,921火箭采用的芯级已经经过多次发射趋于成熟,而且其使用的YF-100K芯级泵后摆发动机也经过了多次地面全推力测试,所以在技术上更为成熟可靠,那么在研发进度上相比长征9号更快一些,这为我国早日实现载人登月奠定了良好基础。首先不管是载人登月还是载人深空探测,都需要一款近地轨道运载力不低于100吨的超重型运载火箭,但是要想研发制造一款近地轨道运载力超过100吨以上的超重型运载火箭,主要有两种方式选择,一种是和土星五号一样,研发一款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00吨、近地轨道最大载荷高达118吨的超重型运载火箭,这样可以直接将整个登月轨道舱和登月器整体发射入轨,避免了二次空间对接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有助于提升登月返回或者深空探测的安全可靠性。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这样一款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00吨的超重型运载火箭研发难度很大,比如火箭芯级直径基本在10米级别,相比现有火箭芯级放大了一倍。同时一级火箭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最大推力也得达到500吨左右,或者是能够研发出推力超过千吨的超大固体火箭助推器。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处于技术验证阶段的921这种拼凑型火箭,实际上921火箭和此前美国SpaceX发射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一样,都是通过并联芯级和芯级布设更多数量发动机的方式来实现超重型运载火箭的超大推力需求的。而921运载火箭和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一样近地轨道运载力都在50吨多一点,所以对于载人登月或者深空探测而言,就需要连续发射两枚921运载火箭,并在近地轨道成功实现对接拼凑成一个质量过百吨载人登月器。前面也说过921运载火箭整体技术成熟,所以无论是研制风险还是研发难度上都更为合适。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这种芯级并联的火箭真的能适合载人登月等深空探测活动的话,已经成功发射多次的SapceX为什么还要耗费几十亿美元研发猛禽超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和“星舰”呢?从921火箭的弊端来说,其虽然整体技术更为成熟,而且其采用的CBC构型也选择了回收机制,但是按照921火箭单个芯级布设有多达7台YF100K发动机来说,整个921火箭的一级结构就有多达21台发动机,这样设计就直接和载人火箭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技术标准背道而驰,不利于载人安全。毕竟像此前的土星5号起飞推力更大,但是一级结构只使用了5台F-1火箭发动机,同样计划研制中的长征9号重型运载火箭一级结构包括四台助推器在内也只使用了12台大推力发动机,并且在核心的芯级结构上只有4台,大部分推力仍然由助推级提供,所以在研的921运载火箭虽然整体技术成熟可靠,通过空间对接的方式也能实现载人登月活动,但是从载人航天的风险角度来说却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当年苏联为什么败给了美国,就是因为苏联研制的N-1登月火箭一级有着多达30台发动机,结果是全部4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而下马。所以像30年后SpaceX公司同样发射一级采用了27台并联发动机的“重型猎鹰火箭”前,马斯克就直接表示重型猎鹰火箭要求同时点火27个发动机,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在首飞中就算发射失败也很正常,从中可见在载人火箭设计上大量采用多台并联发动机并不适合载人安全需求。所以对于我们中国航天产业发展来说,921火箭虽然技术成熟但是风险太大并不适合事实载人登月活动;而在研的长征9号虽然整体技术更难,但是却是实现载人登月等深空探测最好的选择。

大推力火箭:如何看待中国“天鹊”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大推力火箭:如何看待中国“天鹊”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大推力火箭:如何看待中国“天鹊”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