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不仅是罗马人的噩梦汉拔尼,而且也是罗马人的克星。
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时候,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经曾经率领弱小的迦太基军队对抗强大的罗马军团汉拔尼。
在汉尼拔很小的时候汉拔尼,就跟随父亲和姐夫一起随军同行,深受父亲和姐夫的影响,年幼的汉尼拔在神殿内立下重誓:表示和罗马的仇恨不死不休!
在父亲和姐夫死了之后汉拔尼,年仅25岁的汉尼拔被驻扎在西班牙的军队推选为统帅。
由于罗马公然违反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条约汉拔尼,随即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政府直接向罗马宣战。
汉尼拔认为,与其等待罗马打上门来,还不如主动出击,把战火烧到意大利去。
由于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丧失了制海权,因此选择从海上向罗马挺进是已经不可能的。
而如果坐等罗马的进攻,迦太基会势必落败,于是汉尼拔选择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路线——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从敌人的背后杀向罗马。
其实,罗马也早就拟定了进攻迦太基的作战计划,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执政官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从西西里岛进攻迦太基。
而另一路由执政官西庇阿率领渡海去西班牙,以牵制汉尼拔!
但是汉尼拔却出其不意的翻越比利牛斯山突然出现在罗马境内,这着实让罗马人大吃一惊。
情急之下的罗马,急忙派出原来预定前往北非的2500人的队伍和由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的四万多军队准备渡河与汉尼拔进行决战。
但汉尼拔早有准备,他把军队部署成中间凸起的圆月型,待交锋之后又把军队变成凹陷的选月型。
在困乏不堪的罗马士兵刚刚渡过冰凉的特蕾比亚河之后,恰恰也正遇上了以逸待劳蓄势待发的迦太基军队的冲击。
汉尼拔在此次交战中,采用了罗马人从未曾想到过的战术:先以战象攻击罗马军团的骑兵,继而又以骑兵部队从侧面进攻罗马军团的步兵。
然后再以预先潜伏在树丛中的迦太基2000多骑兵扰乱敌人的后方。
在出其不意的打击下,罗马军队不敌迦太基军队,许多罗马士兵不是被迦太基军队砍死,就是在激流中淹死,最后塞姆普罗乌斯只带了一万余人冲出迦太基军队的包围圈。
此战过后,汉尼拔又率领迦太基军队屡次大败罗马军队,但后来罗马军队也学会了汉尼拔的作战策略,他们也派兵向迦太基进攻,迫使汉尼拔最终撤回迦太基。
这个问题有想象力,但是不现实,凭着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西汉王朝不可能消灭遥远的西罗马帝国,况且霍去病、汉武帝时期,是罗马共和国存在时期,西罗马帝国还没有存在。
霍去病生活在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汉武帝生活在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87年。
罗马共和国存在于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
罗马帝国存在于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53年,其中395年开始,罗马帝国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亡。
汉武帝是雄才大略帝王,霍去病是骑兵天才统帅,汉武帝借助“文景之治”多年积累的成果对匈奴展开了反击战,最终给予匈奴重创,基本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但是没有彻底消灭匈奴,匈奴是东汉时期分裂南北匈奴,东汉借机组成各族联军才消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由于汉武帝对外战争,导致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各种矛盾激化,统治不稳,汉武帝为此下罪已诏。汉武帝末期对外战争时常出现败仗,像李广利都兵败投降。
从历史上来看,唐朝和元朝往西面开拓领地很广阔。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打败东突厥和吐谷浑,消灭西突厥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名将苏定方所为的,是两代帝王期间所做的事情。元朝疆域广阔是成吉思汗和儿子、孙子辈三代人所为。所以,仅凭汉武帝和霍去病一代人消灭不了西罗马。
从历史上来看,农耕民族远征能力不强,大多数情况下处于防御地位。尤其中国崇尚儒教,讲究中庸;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思想占主导,别的不说,中国的帝王,成吉思汗、皇太极除外,其他帝王基本没有亲自率军远征其他地域的。西罗马离中国遥远,皇帝不出马,派大将远征,皇帝不一定放心的,所以,霍去病作为骠骑将军也不会远隔千里去争夺别国的山河土地。
假设以霍去病杰出军事才能,带领部队和西罗马军队相遇交战,获胜可能性极大。迦太基著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生活在公元前247至公元前183年,曾经多次以少胜多大败罗马共和囯军队。霍去病用兵特点和汉尼拔有相似地方,所以,霍去病带兵击败西罗马可能性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