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普六茹,功大于过。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理学的祖师爷朱熹激动地提到隋文帝:“地凭宸极普六茹,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纮,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 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论》中说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隋炀帝杨广曾这样歌颂过父亲:“高祖文皇帝受天明命,奄有区夏,拯群飞于四海,革凋敝于百王,恤狱缓刑,生灵皆遂其性,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恢夷宇宙,混壹车书。 ”曾孙子越王杨侗这样赞美他,“高祖文皇帝圣略神功,载造区夏。张四维而临万宇,侔三皇而并五帝。” 宋朝的陈普在《历代传授歌》中道:“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大儒王夫之赞评道:“隋文之待威也,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威之所以自见者,亦以平四海、正风俗为己功。”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自隋文帝开始穿黄袍以后,从此中国后代皇帝都穿黄色的衣服了。 后世的大文豪苏东坡称他“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 后世的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可见隋文帝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很多。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度、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
时也普六茹,运也,命也。
由于东汉末年的民族内迁的民族政策,使那些北方的胡族们,内迁到中原的腹地,在中原王朝强大之时,这些胡族,尚能够遵守律法,臣服于中央政府,一旦政局有变,便会乘势而起 普六茹。
三国时代普六茹,曹魏牢牢掌控着北方政权,尽管羌人不时作乱,当时尚未成心腹之患,而在司马晋篡魏后的开始阶段,也有着新王朝的勃发向上走之气,新晋王朝终结了三国时代,并完成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统一的西晋王朝(当时河套地区已经被羌人占据)
然而司马西晋的统一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司马家族的分封政策,司马家族各个藩王都手握重权,司马炎死后,“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即位,天下八位司马家族诸侯王为争夺权力,互相骑兵混战,一时间北方中原腹地天下大乱。而此时已经内迁并蛰伏的匈奴等立马是闻风而动,从匈奴单于刘渊起兵建立汉(前赵)开始,中国历史上迎来了各种胡族的集中爆发,匈奴鲜卑羯氐羌,中原华夏民族迎来史上的空前浩劫.....
五胡内迁
北方胡人少数民族政权和东晋的对峙
中原生灵涂炭,大批人民和贵族们逃往江南,在西晋被匈奴人、羯人攻灭后,司马睿在江南贵族们的支持下建立东晋,维持着半壁江山,但是司马氏的东晋仍在无休止的内斗,司马皇族基本上都是权臣的傀儡和玩偶。
北方胡膻遍地,南方内斗不休,貌似中国完成统一遥遥无期,这时候北方迎来统一天下的机会公元350年左右,北方的氐人在苻氏家族的带领下,趁着石虎的残暴带来的后赵的分裂、以及冉闵的迅速崛起和覆亡的机会不断攻灭北方各国,特别是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而且创造几乎是北方政权最大的版图。在此形势下,苻坚举国南征东晋,意图一统天下,可是此时的前秦立国过短,而且国内民族众多,派系林立,苻坚没有完全解决自己的内部问题,而此时的南方正是名臣谢安主政,还有著名的战斗强悍的北府兵,结果是苻坚八十余万前秦大军,在淝水之战败于东晋,结果导致前秦内部各派别争相反叛,前秦被灭,北方陷入重重战国,东晋趁势收复了淮河以北的一些领土,这一场北方统一南方的大梦碎了。
淝水之战前夕前秦已经统一北方
北方不行,南方怎么样?此时的南方的东晋没有多少进取之心,而政权逐渐有权臣把持,东晋的名将桓温依仗着对北伐的战功逐渐左右东晋的政权,可是此时的王谢家族的影响力仍在,桓温篡晋自立的想法没有实现,而其子桓玄却直接篡位建立所谓的大楚,而此时的东晋将领起兵勤王的过程中,刘裕的脱颖而出,攻灭了桓玄,并逐渐掌握东晋的主导权,并在最后篡位代晋建立宋国,此为南朝的开始,也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最为强大的时期,宋武帝刘裕和其子宋文帝刘义隆将南方的北伐事业推向顶峰,攻取了长安、洛阳等关中地区,并将慕容鲜卑的南燕、羌人的后秦等灭国,可是刘宋遇到崛起中拓跋鲜卑,很快拓跋鲜卑将刘宋逐出关中地区,并进一步将势力拓展淮河一带,刘宋的北伐失败。
刘裕北伐攻灭后秦、南燕夺取关中、河南大片地区,但是急于回南方篡位的刘裕最终将北伐半途而废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是南北朝北朝的第一个朝代,北魏统一北方后,仍然定都与平城(山西大同)兼顾中原和塞北,可是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他觉得鲜卑人依然坚持胡人的制度不能够长久,于是饱受汉文化浸淫的他开始以南征的名义迁都到洛阳,并且强迫鲜卑人汉化,要求鲜卑贵族着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并且按照汉人制度治理国家。正是孝文帝的改革,是北方的汉文化得以复兴,使一直以来的南方的把持的所谓正统,开始逐渐北移到北朝手中,不过孝文帝的改革形成了北方的门阀家族,这些门阀后来一直影响着后来的隋唐。
北魏的汉风袭来,中原汉文化的复兴,可是没有治疗北魏的顽疾那就是原本的手握兵权的军阀贵族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因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变得愈演愈烈,于是尔朱荣等人开始粉墨登场,直接的后果就是北魏分裂后东魏和西魏,而此时的南朝,也迎来权臣篡位的政权更迭,刘宋之后,萧齐、萧梁,南陈等先后更迭出现。
北魏孝文帝元宏以南征为名完成迁都并进行汉化改革
北方的东西魏名义是元姓家族(拓跋家族改姓为元),但是都是国内的权臣把持政权,西魏由宇文氏把持,东魏则由高氏掌握,后来高氏篡魏建齐,是为北齐,宇文氏篡魏建周,是为北周。北周和北齐在北方的攻伐上互有胜负,但是后周占有上风,到了后周第四任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他蛰伏12年,突然击杀了权臣宇文护,然后再北周实行均田制、府兵制的改革,并根据当时寺庙占有大量财富却不尽兴纳税的实际情况大肆灭佛拆庙,短时间内使北周国富民强,并在诛杀宇文护的的五年之后,就兴兵灭掉了高氏的北齐。一统了北方。此时的北周国力昌盛,经过孝文帝的改革之后,北方各民族已经深度汉化,国家的凝聚力也远超前秦之时,此时的南方的南陈在陈霸先死后,即位的陈后主衰弱无能,是南朝最软弱的一个朝代,北周的一统天下似乎是近在眼前,可惜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在灭北齐不久之后,就病亡,年仅36岁,一代雄主英年早逝。
北周平灭北齐一统北方后的形势
自古以来虎父多犬子,宇文邕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北周宣帝,可是这货是个花花公子,喝酒吃绕玩女人纵欲过度,只当了一年皇帝就退位去当太上皇,把皇位给自己的幼子北周静帝宇文衍,然后再把自己给玩死了,宇文赟死后,他的岳父,他儿子的姥爷杨坚又名普六茹坚(杨坚的鲜卑姓为普六茹)矫诏把持了朝政,然后上演着篡位的老戏码建立了隋朝,杨坚建隋的过程中没有多少腥风血雨,政权基本上平稳过渡,所以避免了对国力的消耗,而且杨坚建立隋朝后,继续着周武帝的政策,并进一步进行积极的改革,将隋朝带入发展的快车道,此时的南陈后主却仍在花丛中醉生梦死。于是588年,隋朝派兵灭亡南陈如摧枯拉朽,最终完成西晋以来将近400年的中国上空前绝后的大分裂时期。
灭亡南陈统一中国的隋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