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头上有弹片的原因沈柏年,沈放经常从噩梦中惊醒,而他梦中所经历的东西,是他内心最希望忘却,也被他主动放到了内心最深的地方的过往,他不愿意想起,却屡屡被这些过往折磨。
他每一次的梦境几乎都是固定的,战争沈柏年、死亡还有童年生活的不幸,而惊醒他的往往都是童年的不幸——父亲在打他,哥哥和母亲怎么都拉不下来,哥哥护住他,父亲就打哥哥,母亲心疼他们兄弟,用身体护住他们,而他们的父亲丝毫没有因为妻子的劝说而停止手里的动作,他毫不留情地用鞭子抽打着沈放的母亲。
每一次到这个地方沈柏年,沈放都会惊醒,而且往往是一身冷汗。
可见比起他处处都是杀机的双重潜伏生活,被父亲打沈柏年、父亲打母亲才是他最惧怕、最伤心的事。
当然沈柏年,如果父亲沈柏年只是家暴他们母子三人,沈放还能忍。他不能忍的是父亲口口声声像正人君子似的教育兄弟二人,却背着母亲在外面另找了一个女人过日子,俨然过起了家外有家的生活。
正是因为外面的那个女人,沈柏年回到家中对儿子的毒打,对妻子的无视更加变本加厉。
沈放的母亲受不了精神和肉体的打击,一病不起,去世了。
母亲的死对沈放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他童年所有的温暖都是母亲给与的,现在母亲已经去世,这个家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恰恰这个时候,沈柏年给沈放安排了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希望他们赶快结婚。和沈放定亲的女孩叫姚碧君,沈柏年曾经有愧于姚家,他让沈放娶姚碧君,就是为了让因为自己而死的姚碧君的哥哥可以瞑目。
沈放不愿意娶她,不是因为姚碧君的原因,而是因为沈柏年,在少年时期的沈放心里,父亲就是一个魔鬼,父亲的一切他都不喜欢、不接受。当然也包括父亲给他安排的婚姻,他觉得自己根本没有义务去替父亲赎罪。
所以,在成亲的当天,沈放逃婚了,他把沈枫这个名字还给了父亲,自己给自己取名叫沈放,然后报考了军官学校。
就这样一走就是八年,沈放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我党优秀的情报员。但他心中对父亲的仇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反而更严重了,他憎恨父亲,也因此不愿意接受和承认父亲包办的婚姻。
沈柏年自杀了,胡伯为了保护沈放而死,苏静婉去了苏北,姚碧君去陪父亲,原本全家福照片上的人,就只剩下沈林和沈放一起过年。
看着空旷的家里,沈林再一次来了火气,一直以来,他都认为,如果不是沈放肆意妄为,沈家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哪怕没有陈伟奎,沈林也已经知道了沈放的真实身份,因为罗立忠在临死前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而沈林,在长期的监视中,心里也已经有数。
只不过,从不徇私的他也动摇了,在他心中,沈家同样重要,父亲的叮嘱犹在耳边。
沈林要痛斥沈放,沈放要策反沈林,兄弟俩为了立场大吵一顿是在所难免。
可是,当两个人吵完了,沈林发现,苏静婉突然去而复返,此刻就站在房间外面。
苏静婉听到了吗?
毋庸置疑。如果不是得出这个结论,沈林也不会面露杀气。
关键的问题在于,苏静婉听到会有什么后果。所以,苏静婉为何去而复返就成了关键。
这其中的原因,通过剧中的一些细节可以知道:
1.苏静婉是个日本人,但是她很熟悉中国文化,讲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说明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
她的家人可能是日本军人,在战争中死去,只剩下她一个人滞留在中国。
剧中,苏静婉听的音乐很低沉,有点哀乐的感觉,有些像日本音乐的风格,所以,沈柏年从来不允许她听。
苏静婉说自己是孤独的,哪怕沈柏年在的时候,她只是一个孤女。如果她是个日本人,在战后生活在中国,当然是孤独的。
当收留自己的沈柏年离开了,苏静婉觉得自己也不能再待在沈家,成为别人的负担,所以,她找借口去了苏北,可苏北,哪里还有她的亲人。
2.苏静婉对沈林有好感。剧中,苏静婉每次看沈林的眼神是不一样的,这也让大家觉得她喜欢沈林。
可苏静婉明白,沈林心里只有那位给自己挡子弹的亡妻,并没有自己。
这让她选择离开。可真的离开了,她又忍不住想念在沈家的日子。
如果只是这样,苏静婉即便听到也没有问题,以她对沈家的感情,是不会出卖沈家兄弟的。
但是从这点信息,我们也知道,苏静婉有软肋。
只要有软肋,就会被人利用。
在预告中,吕步清审问曼丽,又威胁姚碧君让她继续监视沈放,那么,他也难免会威胁苏静婉,让她监视沈林。
所以,这才是对苏静婉真正的考验,沈家兄弟又要继续联手,迈过有一座高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