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丝毫不觉得有帝王之气康熙雍正乾隆,反倒十分好笑,下面我解读一下。
顺治→顺痔康熙雍正乾隆。有了痔疮就要去治疗,不要顺着,耽误了病情菊花可受不了啊。
康熙→糠稀康熙雍正乾隆,康熙康熙,吃糠喝稀。大概这才是康乾盛世的真相吧。
雍正→庸症。“邦畿千里康熙雍正乾隆,维民所止”。雍正被砍头啊。所以胤禛大怒,把出题人的头给砍了。真是个不读书的文盲暴君啊!
乾隆→嵌聋。鼻塞言路康熙雍正乾隆,宠爱和珅,不顾劝阻六下江南耗尽民脂民膏,还不是聋子吗?清朝的“盛世”就在他手里终结了。
嘉庆→嘉庆嘉庆,家家干净?太穷了?当然干净了,为了镇压川陕楚白莲教大起义,国库都空了,干干净净。
道光→到光,到这里清朝气数就要尽了?被盗光了?
咸丰→咸湿佬?
同治→痛痔。他不是痛痔,他是嫖妓梅毒佬。
光绪→再有光也续不上了,大清朝两眼一抹黑走到头了。
溥仪→仆役?当日本人的仆役?走狗汉奸?
说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这爷三撑起了清宫剧的半壁江山,都还算是客气的,简直就是清宫剧就差不多被这爷三给霸占了。
这也很可以理解。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这爷三本来占位时间就长,康熙在位61年,雍正在位13年,乾隆在位60年,外加4年太上皇时间,三位合计有130多年。清朝才多点时间?如果客观点说,无非是1644-1911,267年,这人就占了一半。如果从时间分配上来看,爷三点一半是合情合理的。
其二,这爷三都是有故事的,而且这些故事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比如康熙幼年上台,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蒙古,六下江南,太子两立两废,晚年皇子争位;雍正继位之谜,整肃吏治,打击政敌,嬉笑怒骂,留下很多可乐的事;乾隆皇帝含着金钥匙出生,但生母是谁、出生地在哪里也都存有疑问,他也是六下江南,游遍大江南北,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留下无数奇闻逸事。这些事情的存在,本身都是可以进行创作的大好题材。
其三,感觉这也是普通老百姓看影视剧的一个心态,就是图一乐呵,别那么严肃沉痛。因为这爷三都处在盛世,天下比较安定,大环境在那里摆着,随便弄一弄,都比较轻松。
相反,这爷三之后的时代就是一天不如一天。特别是道光之后,天下多事,外国人大举入侵,太平天国运动,国破家难,百姓颠沛流离,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创作出来的基本都是以抗争、反抗、流血、牺牲为主导。
借一句郭德纲的话,百姓就是图一乐,千万别来上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