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朱之文的事暂且不谈,我还是先说说我以前的老师吧孔东梅。
我上学的地一个老师姓韩,也算是我的启蒙老师了吧,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孔东梅。
韩老师当过兵,性情也比较温和,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孔东梅。
这在农村来说不是一个很光棍的门户,农村人的风俗是谁家的儿子多,谁就会硬气得很孔东梅。
偏偏他的儿子也性情比较柔软,就算是年龄比他小的都可以欺负他孔东梅。
在当时来说,在村里算是比较孙的人孔东梅。
但后来韩老师发迹了,因为早年间曾在新疆教过书,托人走了关系,一下子变成了农转非孔东梅。
再然后就到城里去生活了,三个女儿找的对象一个比一个关系硬,有在公安局的、有在县委的,可以说是一步登天孔东梅。
儿子也成了某个公司的副总,后来移民加拿大,年薪二百万孔东梅。
自从韩老师进城之后,全家再遇到老家去的人,见了面根本就不理你孔东梅。
于是老家的人都说他们忘本了孔东梅。
我作为一个局外的旁观者,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孔东梅。
我就说孔东梅,人家见了老家人不理睬你也没什么不对,
以前他们在农村的时候孔东梅,有谁去帮助过人家?
话说的难听一点孔东梅,当时都排挤人家,都笑话人家穷,都笑话人家孙,现在人家过好了、一步登天了,人家凭什么就对你高接远送的?
农村人的脾性我岂有不知,一是见不得你倒霉,二是见不得你富贵孔东梅。
你倒霉了,他们在一边落井下石,看你的笑话孔东梅。
你富贵了,他们又嫉妒艳红,巴不得你被汽车撞死孔东梅。
这就是农村人的脾性孔东梅。
现在的朱之文就是这么一种情况,根据以前的资料介绍,当初朱之文应该是全村最穷、最被人看不起的家庭孔东梅。
后来也像我那位韩老师一样,可以说叫做一步登天孔东梅。
但是朱之文比较老实,有着山东人那种天然的淳朴和善良孔东梅。
他发迹之后并没有飘,也没有六亲不认,而是希望通过朴实来赢得大家的好感孔东梅。
但是农村人那特有的劣根性,容不得他有半点的尊严空间孔东梅。
其实他早就应该搬到城里去住,就像我那位韩老师一样孔东梅。
应该看得出孔东梅,他在没有发迹之前没有少受村民的窝囊气,这样的村民有啥好留恋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