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0日上午邯郸大学事件,河北邯郸稽山新天地发生一起跳楼事件,一对夫妻吵架,男子在捅伤妻子后纵火烧家,随后赤裸身体跳楼身亡,被捅伤的女子被救出后送医进行治疗。
案件发生后,民警立即联系120对伤者进行抢救,同时配合消防部门开展灭火救援,遗憾的是,跳楼的男子不幸当场身亡,受伤的女子目前无生命危险邯郸大学事件。
在大家都说爱的日子里发生这样的事邯郸大学事件,真的是一个大写的笑话,当然,也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日子,有爱了,就有不爱了的,这才是人之常情。对于夫妻之间在处理婚姻危机时的做法,我有话说:
第一、既然能走到一起邯郸大学事件,说明两个人还是曾经相爱过,既然走不下去了,怎么就不能彼此放下对方,好说好散呢?
要爱就深爱,不爱就走开,不要彼此伤害不好吗邯郸大学事件?怎么说不好了,恨起来比陌生人都不如。
何况,两个人可能还有你们共同的孩子,什么事至于让你们大打出手,毫无顾忌呢?你可以说夫妻本是林中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可是孩子身上流淌着你们的血液,你们彼此的伤害不就是对孩子的伤害吗?
哪怕不再一起过了,不能彼此放过吗?
第二、即使对方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比如背叛了你,杀人也不过头点地,所以对方还不至于死,即使犯法了,处置他的也不应该是他的爱人,应该是法律。
所以,无论如何于情于理你都没有权利来结束对方的生命。
第三、从案情来看,男子的所作所为都属于不正常人的作为。他不光想致妻子于死地,他连自己都不放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所以,他显然是打算破罐子破摔,要和妻子同归于尽。
也许他根本没想到,他在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却没有找到妻子,因为他妻子幸存,没有被他杀死。
更不明白的是,他不活了,拉上妻子垫背就算了,他还一把火把房子点了。不寄希望于他替别人着想,但是不知道他到底为了什么,怎么这么泄愤,连房子都不放过!
所以,他已经失去理智!
具体什么情况,可能还得等他妻子来说明白,死者为大,我们不合适说三道四,但是,对于活着的人,我们应该有咋样的态度还是应该深思!
其实这世界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老天爷也没有打算让那个人过得顺遂如意,遇到什么事就想法解决,为什么非得弄得你死我活才算完事?
所以,冲动之下,应该克制自己,冲动是魔鬼,不要为逞一时之快,坐下不可饶恕让自己后悔的事!
前几天刚看过这则报道,据说河北宋女士在去年陆续将5000万元购买了邯郸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存期6个月,收益率2.82%,蹊跷的是,宋女士并没有拿着存单,而是交给银行保管了,半年后存款到期,宋女士被告知无法取出这些资金。
想想还是比较可怕的:
一是资金数额巨大,如果存款有争议,资金暂时不能用,每天利息损失就是5000元;
二是到银行存款感觉很安全,但是也要看业务是否合规,像宋女士这种情况,业务上很可能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三是资金量大了千万要考虑分散投资,5000万放在一家银行,买一种理财产品,一旦有问题太可怕了。
现在还没有任何调查结论,但是我们还是要从中吸取一些教训,避免在理财中走入误区。
关于结构性存款宋女士购买的是结构性存款,这种产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存款,是一种基于存款的理财产品,是否受存款保险基金保障,要看底层资产是不是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如果纳入资产负债表,只要银行不破产,本金就不应该有问题;如果没有纳入,那就是理财产品了,本金安全是不能保障的。
结构性存款收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收益,这部分银行是承诺保障的,新闻里说的2.82%,我认为可能就是固定收益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挂钩金融衍生品的,达到约定的条件才能兑现。像宋女士5000万的结构性存款,综合收益率应该在4-5%左右才是正常的,但是现在看,固定收益部分好像都存在问题。
关于存款安全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说屡见不鲜,多种多样,但是总结起来都是一个特点,那就是存款变理财,存款变保险,银行向用户推荐理财产品时含糊其辞,用户听了高收益后半推半就,风险全都放到到脑后,出了问题开始相互埋怨。
说到底,所有的问题脱不开一个“利”字。存款是一种非常通用的金融业务,相信任何成年人都应该清楚,象宋女士手握5000万资金,不可能不明白什么是存款、什么是结构性存款、什么是理财产品,之所以选择结构性存款,还办理了存单保管业务,其中应该是有利益驱动的,一旦拿到了多余的利益,必然就要承担更多的风险,现在银行不给取钱,光利息损失每天就有5000元,这样看就得不偿失了。
结论所以,到银行办理存款业务一定要态度坚决,语言鲜明,千万不要听别人忽悠。如果购买理财产品,先研究清楚再出手,千万不要拿着钱去存款,中间忽然变卦。纵观所有理财纠纷报道,都是去办理存款业务的过程中间变更为理财产品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营销人员更愿意推销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因为这样的产品自己的提成多,给客户介绍的收益也高,更容易达成意向,但是,这其中被忽视的就是风险,避开风险谈收益就是一种欺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