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有机缘做这件事情孙冕,我想是上天赋予我的使命。”
很荣幸孙冕,能够在节目播出前采访到江湖人称“老爷子”的孙冕。
孙冕是谁?就算没听过这个名字,你也应该听过《新周刊》孙冕。1977年,20出头的孙冕踏足媒体圈,从在《南国戏剧》杂志做编辑到1987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份彩印娱乐报纸《新舞台》,从1992年创办三九广告传播公司,拍摄中国第一支名人广告《三九胃泰·李默然篇》,到1996年创办有态度的杂志《新周刊》。孙冕在媒体圈一干就是40年。
不仅如此,从2003年到2010年,七年时间,他先后攀越了云南哈巴雪山、四川四姑娘山大峰、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新疆慕士塔格峰、西藏启孜峰、印尼最高峰查亚峰,以及珠穆朗玛峰。登上珠穆朗玛峰时,孙冕已经57岁,也正应如此,他创造了两个世界唯一孙冕:全球杂志创始人中唯一把自己杂志旗帜举上峰顶的、全球从北侧登顶的年龄最大的华人。
此外孙冕,众所周知的老兵扶持计划以及行走的力量,处处都有孙冕的身影。而这一次,天性爱折腾的老爷子,把目光放在了传统文化和传统匠人身上。
早在《百心百匠》开播发布会时,作为节目出品人的孙冕如此说道:“在中国被誉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今天,我们却很少去回头看看,很多工匠艺人已经是最后一代的传承者,传统文化正在消亡的今天,我们这代人守土有责。”
采访间隙,老爷子也频频热泪盈眶,可以看得出,他为这档节目,为传统文化投入了太多太多。而这档节目究竟怎么样?马上就要知晓了。
《大侠霍元甲》是第一部在内地播出的香港电视剧,与它同时期播出的《上海滩》《陈真》《血疑》《排球女将》等剧,同样都引起轰动,不同之处在于,《大侠霍元甲》掀起了功夫热潮,也因此流传更广,影响更深。
1980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播出《上海滩》轰动一时,竞争对手丽的电视台(亚洲电视前身)请徐小明担任导演,希望拍摄一部功夫题材电视剧。徐晓明5岁以童星出道,从小习武,曾担纲多部电影和电视剧的男主角,后来转做幕后,以编剧、导演、监制、武术指导等身份参与百余部影视作品,最擅长拍摄动作片。
徐小明提出要拍霍元甲。早在1972年,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巅峰之作《精武门》中,霍元甲曾作为陈真(李小龙饰演)的师父出现;后来袁和平拍过电影《霍元甲》,可惜票房惨淡。所以在当时来说,霍元甲在香港并未深入人心,按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失败的IP”,能否以此PK《上海滩》,丽的电视台的老板毫无把握。
徐小明最终靠精彩的故事大纲说服了老板。他把故事开端设置在霍、赵两家比武,霍元甲自创“迷踪拳”,赵家落败,引出种种变故,正是赵家复仇心切,使得日本浪人趁虚而入,毒杀霍元甲。这部电视剧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结局并不圆满,但又渲染了极强的爱国精神,激发了勇敢与正义的力量。
徐小明果然不负众望,《大侠霍元甲》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宣传也很到位,开播后,每晚一到播出时间,香港大街小巷可谓空无一人,街边店铺门可罗雀。《大侠霍元甲》之后,徐小明又迅速跟进拍摄了续集《陈真》和《霍东阁》,其中特别是《陈真》,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比孤掌难鸣的《上海滩》,丽的电视台完胜,无线电视台只能接受暂时落败的现实。
《大侠霍元甲》很快推向了内地市场。最初丽的电视台将播放权送给央视做为文化交流,央视审查后认为不宜在全国播放,结果被广东电视台免费拿走,所以《大侠霍元甲》第一次在内地播放,是在广州。
那是1983年,播放《大侠霍元甲》的时间段,广州街头连公共汽车都见不到,因为司机和售票员都回家看电视了。《新周刊》创办人孙冕,当时在《百花园》报社工作,他把《霍元甲》《陈真》的电视剧改成故事,在报纸上连载,对着电视机拍剧照作为配图,结果报纸一下子火了,5分钱一份能卖100多万份。
随后全国各地电视台争相播放《大侠霍元甲》,1984年5月6日,央视终于在黄金时段播出了该剧。《大侠霍元甲》是粤语剧,广东电视台译制部与广东话剧团合作完成了国语配音。简肇强当时已50岁,给年轻的霍元甲配音仍十分到位。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成为流行金曲,一句“昏睡百年”唱醒中国人。
作为内地播放的第一部武打电视剧,《大侠霍元甲》有相当多的武打场面,靠的是实打实的真功夫,虎虎生风,拳拳到肉,自然而然掀起一股誓不可挡的习武风暴,全国青少年都在模仿迷踪拳的武打动作,霍元甲成为万众偶像。
当时电视剧中虚化了霍元甲是天津人,所以很多观众也忽略了这一点,很快,天津小说家冯育楠写出了小说《津门大侠霍元甲》,虽然精彩程度难比电视剧,但仍原了一个相对真实的霍元甲的故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