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主陵地宫是否开挖的问题,考古界一直都在争论,有支持开挖的,也有反对开挖的,争论双方也都有自己的理由秦陵地宫。

秦陵地宫: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挖不下去了是技术达不到还是另有隐情

国家所持态度是“不主动发掘”,之所以持此态度,主要是从文物保护方面考虑的。毕竟所有的古墓,以及墓葬中的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如果遭到损坏,那就再也不可能被重造了。这方面曾经有过很多次的惨痛教训,所以,国家是不会允许再进行类似“杀鸡取卵”式的考古发掘。

秦陵地宫: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挖不下去了是技术达不到还是另有隐情

秦陵地宫: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挖不下去了是技术达不到还是另有隐情

秦陵地宫: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挖不下去了是技术达不到还是另有隐情

秦始皇陵目前已经进行的考古发掘,主要集中在主陵周边的陪葬墓坑,对于主陵地宫,目前还没有发掘计划。之所以迟迟未开挖主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目前所具有的考古和工程技术能力,还达不到完美保护的标准。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原本都是彩色的,但在被发掘出土后不久,就会出现颜色褪去、脱落的现象。虽然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完美的保护方案。

除了陶俑及其表面的颜色之外,秦始皇陵地宫中,还很有可能出现壁画、绢纸、丝绸、食物等等类型的文物,现在也都没有完美的保护方案。这类文物的保护,特别是有机质的文物,也一直都是考古界的难题。

除了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文物保护问题之外,发掘方法和发掘过程,也会面临很多技术性问题,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虽然有了大地探测技术,但是并不能完美的探测出地宫的详细情况。而且按照史书记载,秦始皇陵地宫还采取了各类保护措施。如果不采用大规模的揭顶式的挖掘方式,而是采取寻找墓穴入口向内进行挖掘,那么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陵墓地宫的安全都无法保证。完全靠人工挖掘,将会是一个比修长城还漫长的过程,如果使用机械,陵墓结构就很有可能遭到破坏。

最主要的是,经过了2000年的地质变迁,陵墓地宫的墓道已经被填埋,地宫也很可能有塌陷和毁损了。所以,如果真要发掘秦始皇陵地宫,就必须是“大揭顶”式的发掘方式,必须去掉地表的封土。

按照现在的封土规模,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高76米,接近20万方的封土工程量。虽然资金问题,对于盛世中华而言,已经不是问题。但是移除封土需要有一个过程,就要进行现场保护,避免遗迹及发现的文物遭受风吹雨淋和日光侵害,那么就要搭建一个500米见方,高达近百米的一个大型保护建筑。从工程上来说,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而且发掘过程也会比较漫长,必须细细的进行清理,所有挖掉的封土,还要人工进行过筛,以便筛选出其中可能存留的文物。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就比如,比秦始皇陵小近50倍的秦公大墓,发掘清理工作就从1976年一直进行到了1986年才完成,整整十年呀。以此推算,秦始皇陵的发掘,500年?这……几十代人的接力呀!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发掘完毕之后,还要进行全面恢复,将地宫修复,然后将封土回填,重建封土堆。这将会是又一个新的大工程。

同时,秦始皇陵早已经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了,如果要发掘必将会世界瞩目,将会面临很多国际性的问题。如何协调国际考古界,是不是要进行国际合作等等,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所以,发掘一个秦始皇陵所面临的的问题太多,在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之前,还是保持现状比较好。

秦始皇陵修建在地底,没有空气的流通秦始皇的尸体是否腐烂呢

我是猫叔,很荣幸为您作答。

秦陵地宫: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挖不下去了是技术达不到还是另有隐情

关于秦始皇的尸体会不会保存完好,这个问题肯定争议很大,毕竟秦始皇陵寝并未打开,大家也只能靠推测、猜想来想象这个答案,既然如此,鄙人也把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不妥之处,还请方家多多担待。

秦陵地宫: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挖不下去了是技术达不到还是另有隐情

关于秦始皇尸体的保存问题,我认为他的尸体已经腐烂,起码已经大部分腐烂,为什么呢?我有以下几点理由。

秦陵地宫: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挖不下去了是技术达不到还是另有隐情

秦陵地宫:秦始皇陵墓为什么挖不下去了是技术达不到还是另有隐情

第一,如果《史记》可信,秦始皇的尸体在下葬之前就已经高度腐烂。

按照记载,秦始皇是第五次东巡的时候病死于河北沙丘宫,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市一带。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为了稳住局面,不引起身边人的怀疑,选择了秘不发丧,不仅如此,他们还安排车队继续巡幸,绕了很大的圈子才开始返回咸阳。漫说绕不绕圈子了,即使不绕圈子,大家看看地图,邢台离咸阳何其遥远,更何况当时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大军还要走走停停,要命的是,当时还是热天,尸体肯定腐烂发臭。

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赵高整了不少鲍鱼在周围,简直是臭气熏天,不用说,这几个月的路程过去,秦始皇的尸体腐烂成什么样子了,可以想象吧?

第二,墓室虽然空气不流通,但不腐环境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有些朋友估计对尸体不腐烂的事儿比较好奇,鄙人不才,但却是考古专业出身,虽然学艺不精,但也粗略知道一二。一般情况下,不腐败的环境形成条件比较苛刻,纯属概率事件,需要里面的微生物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才可以使尸体不腐败。至于秦始皇陵墓墓室到底会不会形成这样一种环境,谁也不敢打包票。不过,即使形成这种稳定环境,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由于秦始皇尸体下葬的时候已经高度腐败,所以,秦始皇尸体已经完全腐烂的概率要大一些。

第三,如果水银真的存在,且数量巨大,秦始皇的墓室可能保存比较好。按照史书的说法,秦始皇陵寝里面有大量水银存在,这个究竟是不是属实,还不敢完全确定,有人说骊山土壤水银含量很高,极有可能史书记载属实,但我可能有职业病,不打开墓室,我不敢完全断言这事情属实。假如墓室真的存在大量水银,那么墓室的保存完好程度还是令人期待的,毕竟水银挥发之后会形成一个剧毒环境,很多微生物都会被杀死,墓室会形成一个相对恒定的环境,对文物保存有很大的好处。

虽然水银的存在也会对尸体保存有一定好处,但我还是那句话,秦始皇尸体假如进入墓室前就已经高度腐烂,水银也是救不了他的。所以,尸体完整度应该也不会有惊喜。

好啦,以上就是鄙人的粗知浅见,如果您另有高见,或者有补充意见,欢迎留言讨论,但谢绝语言攻击。

我是猫叔,坚持原创,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