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总目》中有云花间派鼻祖是:《花间集》十卷,后蜀赵崇祚编。其中选录18位词人500首诗词,词风近似,故史称"花间词派",作者亦被称为"花间词人"。
这18位词人中除了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没有关系以外,其余15位都是生活在五代十国的后蜀。他们分别是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
《花间集》因为其中所选录中作品内容多是写上层贵妇美人等的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由于女人经常以花作比,写女人的词集故被称作"花间"。这些词作都是文人贵族为歌台舞榭享乐生活需要而写。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
《花间集》在内容上虽然有许多缺陷,但是其在词史上却是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词体已正式登上文坛。《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词集。花间派也是我国第一个词派。
由于《花间集》选本中所选录作品以温庭筠为最多和质量相对来说最好。则通常以温庭筠为花间派鼻祖。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他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据《北梦琐言》记载,温庭筠每次进考场应试,按官韵写赋,写得极快,只要叉手八次,略微思考,八韵之赋就写成了,因此得名为“温八叉”。在中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极为罕见,实在令人惊叹之至!
婉约派词人你更欣赏哪一位谈谈你的理由
自从残唐五代花间派开创以来,经两宋发展而为婉约派到达顶峰,随后元摧残而明复兴,满清民国乃至近现代,宗之学之者俯拾皆是。大师以及超级大师在所多有。
唐温韦起,五代李氏父子以及冯延巳,北宋大小晏、张欧柳周秦李贺等,后来元好问,陈子龙,纳兰性德尽皆各领风骚。而其中尤其以北宋时成就最高,各人名篇佳作甚多,高下难定,只能说后人各有所喜罢了。
婉约一派,作品可喜者很多,然而作为词人,非要说更欣赏哪一位,那就是晏殊了。
晏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累官秘书省正字,右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相,以观文相出知永兴军。死后赠临淄公,谥元献,后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称,尤其擅长小令。风格婉丽、中有沉郁,不流于轻浮,为当时词坛所重。传柳七拜见晏殊,晏不喜,问柳:俊彦作曲子么?柳答:一如相公亦作曲子。晏回: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虽不喜柳,但又识才荐才,范文正,欧阳文忠,都是出自他的门下。
晏殊处在北宋发展最高峰的时段,一生显贵,做过二十年太平宰相。作品旖旎欢愉中孕育着沉郁悲戚。比起前面“花间”诸子,显得青出于蓝。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这一联对仗工切,音韵温婉,出句伤春光之流逝,对句感怀旧之归来。率为千古名句。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
以晏殊之身份,如此“念远”“伤春”,笔力沉重,格调高健却不失之温婉,实乃晏殊词中别出一格。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这三句朴实无华,不做修饰,不见一字伤离却道尽离别滋味。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
好梦无愁却因酒醒,斜阳返照庭院深深,一场暮春浓睡起,引却淡淡哀愁。
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只这四句,道尽了人间相思苦,纵是天地有涯,相思也无尽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