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隋朝杨广,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帝王,杨广的诗作水平是空前绝后的,诗人帝王当之无愧。
在这里,我们只论诗不言其他,请看他的《春江花月夜》二首隋朝杨广:
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隋朝杨广。
流波将月去隋朝杨广,潮水带星来。
这可能说的是大江入海情景,由于潮汐作用,傍晚的江水停止了咆哮,凝滞不动,而两岸的春花却满满当当地盛开着;(不一会)流波随着月晖款款而去,(又一会)潮水带着星光闪闪而来隋朝杨广!
那个时候,格律诗也才草创,没有那么多粘对规矩,但后联却是标准对仗句,工整贴切,意境深远。后来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深受其影响。
其二
夜露含花气,春潭瀁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夜晚的露水都含着花的气息,一潭春水荡漾着月亮的光晖;仿佛巫山神女,娥皇女英也飘然而至。
他的诗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模仿袭用,如: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没有这首诗的影子?
那个写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观,在他《满庭芳》里,干脆来了个照搬:斜阳处,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
杨广的诗还有满满的民歌味道:
雨从天上落,水从桥下流。
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
那个写了四万多首诗的帝王,要把他的诗与杨广对比一下,怕是要羞死了。
杨广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被黑的一位皇帝。历史上真实的杨广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他二十多岁荡平陈朝,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上皇帝后,创科举,建大运河,开疆拓土。尤其是征高句丽,虽以失败告终,但却打碎了高句丽崛起的梦想,为以后中国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这一不世之功,又有谁建成了。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只要有任一皇帝能做成杨广做到的一件大事,他就可以名垂青史了。杨广之所以亡国,就在于他太性急了,总想以十多年的时间完成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事,结果损耗国力,民不聊生,最终亡国。但这并不应该否定杨广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不能否认杨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大政治家。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几乎都会被描述为昏君、暴君,从夏桀、商纣到周幽,从秦二世到汉桓帝、汉灵帝,无不是暴君、昏君的典型。杨广作为隋朝二世而亡的皇帝,也被描述成无道昏君。无论在史书上还是影视剧中,他总是沉浸在骄奢淫逸、酒池肉林中,丝毫看不出有一点作为。
那么,隋炀帝杨广果真如此骄奢淫逸吗?果真如史上所载他弑父杀兄淫嫂,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皆失败,修运河下江南只为看琼花?笔者认为虽有基本事实,实际上却在很多历史细节上夸大事实,让人乍一听瞠目结舌。
实际上,皇帝的家事自古以来就很乱,无论是有道明君如唐太宗、清雍正,还是无道昏君如宋高宗,皇位的继承经常伴随着杀戮和阴谋。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前,杀兄屠弟,逼迫父亲禅位,不也没有影响他的圣明?雍正登基也隐藏了太多的阴谋,在他登基后对兄弟子侄的清洗可以想见在寻求最高宝座那些年,他们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杨广其实也不例外,他替父出征,战功显赫,最终野心蓬勃,想要自立,符合人的个性。
再看他三征高句丽,是延续南北朝对外战事的传统。南北朝期间,天下大乱,诸侯林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征伐早已习以为常。战事失败不代表杨广昏庸,只能代表自己技不如人。
修运河一说就更扯淡,修通运河是大一统朝代所必须做的政事,主要为发展漕运。从秦朝修灵渠再到后世王朝,几乎历朝历代都在修理运河。同样大运河也非一日之功,唐宋元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在修缮,只不过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大运河的主体是在隋朝修建的。
对待帝王的看待一定要一分为二,实际上在隋炀帝期间中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建立,隋朝的军事程度也非常强。隋炀帝作为皇帝,也曾有一番作为。从隋炀帝的过往,他平定天下诸侯,最终消灭陈朝,我们就应该知道他并非一般人。
所以,单纯的谈他是明君还是昏君实在过于无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