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是相声名家马季的儿子马东的父亲,常远是相声名家常宝华的孙子,侯耀华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三人同样是相声名门之后,又同样的没有从事相声。
有人说侯耀华说自己是相声演员马东的父亲,他只能算一个半路出家、借点名头的假相声演员吧!为什么他们都没能说相声呢?这还是要分开来看的。
马东没有学习相声主要是因为马季没打算让他学。一来马季说到“我热爱相声马东的父亲,但讨厌说相声这些人”,对于那些只会歌功颂德的相声人马季真的不喜欢,怎么可能让儿子去做这个。二来马季认为马东不是这块料,看着就不像一个说相声的。三来马季太忙了,没有时间教授马东相声。
而马东从小就没有打算学习相声,他对相声并没有什么兴趣。于是他学习计算机,出国留学,后来又从事脱口秀主持。现如今也是成功人士马东的父亲!
常远不学相声完全是因为不喜欢。常远从小被爷爷常宝华逼着学习相声马东的父亲,对相声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据常远自己说“那个时候一听说要和爷爷出去演出,就会心烦到失眠”。后来常远发现表演比说相声有意思的多,既然只是为了给观众带来快乐,换一种形式也未尝不可。于是他转行学习表演,并成功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之后加入开心麻花公司。
现在的常远是一名喜剧演员,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小品,都有自己的特色。给观众带来了不好的笑声,也算完成了爷爷的心愿。
侯耀华没从事相声是因为侯宝林大师不允许他学习。本来侯宝林对自己的儿子都有要求,不许他们学习相声。就是因为这个行当太辛苦。可是侯耀文就常常的偷学,没办法才从事相声。
侯耀华主要是因为从小就带眼镜,侯宝林就说这个样子怎么说相声。不戴眼镜看不清观众,带了眼镜又影响形象,坚决不允许他学相声。而且侯耀华本身也不是特别感兴趣,就没有深入学习。
直到侯耀文去世以后,侯耀华认为侯家的相声必须有人继承,于是他才拜师常宝华,开始说相声。当然了,更多的就是要一个相声演员的名分,以便能够收一些弟子,传承侯家的相声。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首先来说,两个人都是他们时代的佼佼者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给相声艺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点谁也不能抹杀
至于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他们只是其中的见证者和受害者,艺术之外的事情还是少谈吧
新时代的师徒关系
相声界有一个传统,那就是需要拜师父。拜了师父,认准了门才能得到相声门的认可。
这种传统自打相声诞生以来一直都在延续着。毕竟,那个时代的相声艺人是下九流,没有现在的地位这么高,挣的也不多。很多人都看不起干这一行的。
拜师父相当于签下了一份精神契约,无论再困难你也有义务把相声传下去,不能让相声断在你的手里。
这是以前的老传统
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处事方式,这些个拜师的陋习就被抛弃了,也没有人感到惋惜。毕竟,新时代相声也能够登入大雅之堂了,不再是下九流了,也就没有人在意那些繁文缛节了。
再来说马季,原名马树槐的他曾经是一名工厂的工人。因为一次演出的机会得到了很多大家的重视。其中就包括侯宝林、刘宝瑞。之后的马季进入了广播说唱团,有了更多的认识大咖的机会。
那个时候没有所谓的师父一说了
于是,马季被指派了四个老师,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这四位在相声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成了马季的老师。注意,这个老师和之前的师父一样也有点不一样。
新时代就有新时代的特点,有了四位顶尖的老师,马季也是为难。最后,又指定侯宝林做为马季的责任老师,言外之意就是如果马季学不成,侯宝林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至于后面的侯耀华不认可马季是侯宝林的徒弟一事,他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位置,还在这说胡话呢!
如果说侯宝林是把相声带入大雅之堂的第一人的话,那么马季就是将这种新时代的相声带上巅峰的唯一的人。
为什么说他是唯一的?
你看看他的这些徒弟就知道了,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黄宏、尹卓林等等
当然,这些徒弟和他与侯宝林的关系一样,都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他的这些个徒弟把新时代的相声带向了巅峰,可也面临着巅峰之后必然下滑的自然规律的尴尬。也就是现如今的主流相声的境地。
至于传言马季打侯宝林一事
这种事情发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马季和侯宝林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更是历史的受害者。
他们之间的是是非非或许有,或许没有,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你不能拿现在的标准去要求特定环境下的人去做什么事、去不做什么事,这都是不现实的。
也罢,到此为止吧
都是相声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不然的话哪来的交集?
没有交集又会哪来的恩怨?
是非功过,转头成空,何必再抓着那一点小尾巴不放手呢?
记住
他们都是相声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已经足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