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南部正式划入秦国版
战国时期义渠戎,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趋势是通过兼并战争而逐步走向统一。春秋期全国一百余国,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只剩下十几国。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战国初年义渠戎,秦国长期处于内乱,无暇外顾,居住在六盘山脉周围的义渠戎、乌氏戎受到秦国压力较小,生存环境相对宽松。虽在秦国“遂霸西戎”后,臣属于秦国,但时叛时服,对包括固原在内的领地仍实行有效直接的统治。乌氏戎活动的地区似乎更明确一些,在今六盘山东麓瓦亭一带。义渠戎在今固原东、北部,战国初期,秦国与义渠戎和乌氏戎发生的冲突甚少。史籍记载了义渠戎与秦国的两次战事。公元前444年,秦人出兵攻伐义渠戎,俘获义渠戎王。公元前430年,义渠戎向秦国发动袭击,曾进入秦腹地。战国中期,秦国实施变法,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商鞅实行第二次变法,其内容为推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制定秦律,军事力量迅速增强,“诸侯畏惧”。
公元前331年义渠戎,义渠国发生内乱,导致火并,秦国乘机出兵,占领义渠重要城廓郁郅(今甘肃庆阳),又挥师西进,灭亡乌氏戎国。
四年后义渠戎,秦惠文王五十一年(公元前327),秦国在占领的乌氏戎地设立乌氏县,此为今平凉、固原包括今宁夏全境一带始设的第一个县级行政建置。也就是说在秦国立国450年后才将固原一带纳入秦国版图。根据秦制。县归国君直接管辖(因还有封邑制),官吏由国君直接委派,可随时调换。县以下设乡、里。边地设县带有军事设防性质,在行政管理上,创立年终考核制度“上计”,即地方官每年年终要把所属郡县的户口、垦田、租税收入和“盗贼”多少的数字写在 木片上,送到国君那里,国君根据这些数字考察官员的政绩。乌氏县作为少数民族游牧区,秦国的制度能实施到何种程度是需要审度的,乌氏县显然没有明确的辖界。
固原头营战国墓葬出土的秦鼎,铭文为“咸阳一斗三升”,为发现秦量器最小的一种,确凿证实了今固原纳入秦国版图这一历史事实义渠戎。同时出土的错银铜镦,说明秦国重要身份的人物在固原的活动。
公元前320年,秦惠文王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巡视占领的西戎国土,经乌氏县到黄河边上的今盐池、灵武一带,为固原设置行政建置画上一个辉煌的句号。
节选自网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