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你最先邀我回答陈世美的故事!
这是一个无争议的话题,秦香莲是对的。为什么,因陈世美是一个不忠,不孝,见利忘义,置亲情而不顾,违法乱纪,杀人灭口的违法犯罪分子。不管是在封建法度和现代法律面前都是罪大恶极之人陈世美的故事!为什么说他不忠,不孝又不义?他双亲在堂,寒窗苦读。支撑他学习的自然是父母(当然重要的也是其妻秦香莲)。当他学成进京时,父母已老正需他尽孝时。他却丢开了他们,受招驸马是不孝。违背与妻告别时承诺与誓言,为不义。欺君网上,隐瞒简历,视法度为儿戏,是不忠。秦香莲在家伺候父母,养育儿女,艰苦度日。又遇天灾,父母苦熬不过离世。秦香莲只好携子女进京找陈,可他看中的只是自己的仕途与皇家公主的上层生活。不但不认妻女,相反令其家将追杀妻儿,怎奈家将都不忍下手,又怕于陈的权势,自杀身忘。
构成间接杀人罪!当然陈在今天不一定会定成死罪陈世美的故事,但最高有期或无期刑责是逃不过的。而且这种人,在当今也必然是个大老虎!
只是冤了这位陈世美,人家可是一大好人,和故事中的为人恰好相反陈世美的故事!但故事中这类人却屡见不鲜,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据说陈世美陈世美的故事,确有其人,明朝人,从两湖四人一块上京赶考,只有陈世美一人中了,其它三个都落榜了,朝庭就让陈世美在京当官,其它三人,也想借陈世美的权利谋个差事干,陈世美不答应,让他们三人不要耽误了学业,回家好好用功读书,争取下科再考,但是这几个人误解了陈世美的好心,以为他无情无义,三个人都是知识分子,在回家路上,苦思冥想,给陈世美编了《铡美案》这出戏,而陈世美本人,还是个清官,一直坐官到终,告老还乡,家乡人对陈世美口啤还不错,据说:就铡美案这出戏,至今两湖不许演。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历史上还真是有陈世美这个人。不过不是宋代的,而是大清朝的。
陈世美是清初人,原名年谷,又名熟美,是湖北均州人。这个人学习不错,是顺治八年的进士,很优秀。清代的进士一般都是要当官的,陈世美之后就到了河北去当县官了。陈世美官当得还挺称职的,康熙皇帝比较赏识他,就提拔他去贵州担任布政使,可是从二品的高官了。
虽然位居高官,陈世美依然是为官清正,不徇私。就在陈世美官场得意之时,有两个以前玩的不错的老同学(同窗)——仇梦麟与胡梦蝶,来找到陈世美,想走走后门,某个差事做。这要是放在其他高官那里,这都不是个事,但是陈世美这里偏偏不行,断然拒绝了老同学的求助。
这两个人之后以写戏曲为生,心有怨气,就将陈世美的形象丑化,这两人改编戏曲《琵琶记》,编出一出陈世美抛弃旧妻的《秦香莲抱琵琶》好戏,之后在流传过程中,世人又进一步增加了处罚负心汉陈世美的“包公铡美”戏剧情节。
我们都知道,古代很多戏剧,就是教育人的一个生动教材,现在众所周知的京剧《铡美案》之剧情如下:
其实就是教育我们,不要做负心汉。
但是陈世美就郁闷了,本来是清朝的一个清官,在戏剧写手那里,穿越成了大宋的负心汉。清正廉洁的清官陈世美,就这样变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真是比窦娥还冤呢。由此可知,千万不要得罪了能写小说的朋友,说不定就被写成什么负心汉了~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欢迎关注@历史宝藏,更多历史文化原创内容等你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