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来说“碧波仙子”这部剧里,红鱼儿最后是死了的碧波仙子剧情。最后一集,她精身散去变为凡人,随后沉入湖底为救其余7位义士(也就是八仙中的另七个),也正因此举得道成仙变成了何仙姑。在我理解,红鱼儿是红鱼儿,何仙姑是何仙姑。红鱼儿心里一直爱着李安,而李安同样如此,但最后与李安共度一生的却仍是赵秀姑娘。这一点倒是像极了碧血剑里袁承志与温青青阿九的感情。纵观整剧,红鱼儿与凤妹在湖底的对话,以及李安与恶道在道观关于爱情的论述让我感悟颇深!本以为“碧波仙子”是一部仙人之间浪漫缱绻的爱情故事,没想到最后变成了八仙齐聚,真是不得不佩服编剧的思路,也让我吐了一口老血啊~照着编剧的思路,这碧波仙子可算是八仙过海的前传了,哈哈?~抛去这些,此剧还算值得一看。我也是奔着小春哥来的哈哈
关于这个问题,我建议题主自己先看一遍原著碧波仙子剧情。
原著诛仙整体故事架构分了几个大段碧波仙子剧情,碧瑶实际处于魔教第一次攻打青云山。魔教攻打青云山后碧瑶就此下线。
实际上本书第一女主毫无疑问一直都是陆雪琪碧波仙子剧情,整个故事架构也是张小凡与陆雪琪的恋爱过程。在不同的大分段里女二女三各有其人。之所以出现碧瑶作为原著女三都够不上的角色被碧瑶粉抬上女一的情况是因为,人们对碧瑶这种悲剧的疯狂爱恋所感动。但遗憾的是爱情从来都是两个人的事情,碧瑶毫无疑问是爱张小凡的,但张小凡与陆雪琪早已芳心暗许。从七脉会武张小凡快打死陆雪琪最后收手,陆雪琪脱力放出了大招无法收手把张小凡打得半死,此时陆雪琪已经爱上张小凡,事后下山陆雪琪一路怕张小凡飞行不慎摔死多有照顾就可以看出来了。张小凡又是咋喜欢上陆雪琪的呢?张小凡真正动情其实应该是陆雪琪纵身跳下死灵冤为张小凡殉情开始的,如果不是渊下有水,那么此时二人必然都已经死了。二人在重伤下相依相偎长达一个多月,其实已经互相爱恋,在原著中二人这种场景在几个大段故事里都有描写。碧瑶的死让张小凡陷入了深深自责,以致于奔波十年无果最终崩溃跑去小竹峰后山与陆雪琪诉情。
纵观整个诛仙碧波仙子剧情,碧瑶其实只是个推动剧情的影子,有些人只看到了碧瑶为爱而死却看不到陆雪琪与张小凡患难与共,如若不然运气好,陆雪琪为张小凡早在死灵渊就死了……
你不说我还真没注意,看来这“妖”类电影还真的在年底扎堆亮相了。但其实你看了电影之后你也应该知道,虽然都名为“妖”,但其实内容大相径庭。《妖猫传》讲的是借(猫)尸还魂、替主人报仇的故事,《妖铃铃》讲的是钉子户与拆迁队大战的故事,而《二代妖精》是未来都市中人和妖相恋的故事。这三部电影当中,其实只有《二代妖精》算是跟“妖”真正沾边的,其它的都只是挂个名头而已。
其实,真正盛产妖精电影的地方,一个是香港,一个是日本。香港从邵氏电影开始,就频繁推出各种花样繁多的妖精,而且一个比一个美艳。比如1965年的《聊斋志异》,白冰饰演的狐狸精风姿绰约,慰藉了那些考场失意的书生,与他们相见还踏歌而来,分外风雅。《鱼美人》中的李菁饰演的碧波仙子,妖气少了很多,更有一种贤妻良母的风采。
到了后来,香港陆续出现了很多女妖,比如《大话西游》里的白晶晶和春三十娘、《妖兽都市》里的幻姬、《钟无艳》里的夏迎春、《情癫大圣》里的岳美艳等等。但要说最喜欢饰演妖精的,非王祖贤莫属,《倩女幽魂》里容貌清秀、气质典雅的小倩令她一举成名,从此之后成了妖精专业户,《青蛇》里的白素贞,《画皮之阴阳法王》中的尤枫,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日本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的血脉,让他们的妖精文化也十分发达,并且打造出了独树一帜的神秘文化。比如铃木清顺导演的《狸御殿》中章子怡饰演的狸公主十分可爱,是“一只没有尾巴的小狐狸”;而《怪谈》当中岸惠子饰演的雪女就显得十分骇人,一身白色和服,典型的日本女鬼造型。
反过来看《二代妖精》,会发现它跟我们之前印象中的妖精完全不同,既不是脱胎于文学作品,从造型上看也不是东方特有的物种,还有点西方吸血鬼的感觉,而他们他们所生存的环境还是具有未来感的都市。所以,这种情节和角色设置,违和感还是挺重的。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先例。1992年徐克编剧、麦大杰执导的《妖兽都市》就是把妖怪们请到了都市当中,李嘉欣饰演的幻姬,就是一个美艳又现代的妖精。
但无论如何,讲的是妖,说的还是人,就像《聊斋》里面唱的那样“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可惜,《二代妖精》没有给我们这样的感觉。
(鲸鱼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