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将要灭亡的时候,各地的起义是此起彼伏。元朝的军队是疯狂的镇压,但是各地起义军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元朝的气数已尽,终于走向灭亡。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朴不花:
公元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在大都(现在的北京)称帝,把原来的征服的西夏、金国、宋、大理国和蒙古,合并成一个国家,国号叫"大元"。
元朝的统治者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把国民为分四等:蒙古族人、色目人(西夏、回族、西域等地)、北方汉人、南方汉人。蒙古族人是高高再上,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汉人是末等人就是奴隶。元朝从成宗以后,又传了九个皇帝,分别是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最后一个皇帝叫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无道,政治越来越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们没有了活路,纷纷起来造反。
元朝要灭亡时,画面最残酷的是几个元朝将领为争军权、抢地盘,拼的是你死我活,杀得是昏天地暗;元朝执掌王权的宫廷内部矛盾也在日益激化,统治阶级分裂成为两个互相倾扎、残杀的集团。双方都要争夺政权,都有贵族官僚支持,都有军事力量做后盾,势均力敌,斗得不可开交,逐渐形成了一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此时元朝上层统治者忙于内部撕杀,没有人顾得上那些起义军了?
在起义军中,最后以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所领导的军队实力最强大。朱元璋又用了几年的时间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统一江南。公元1367年10月,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领二十五万大军,打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浩浩荡荡向北京进军。在公元1368年攻陷元大都,结束了元朝97年的统治。
为什么说明朝太监是皇帝的“代言人”与“背锅者”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和“宠信太监,廷杖臣子”是明朝的两大标记。这其中最为后人诟病的就是明朝宠信太监达到了历史顶峰,所以在饱读圣贤书的士大夫眼里,明朝的太监就是祸国殃民的种子。
明朝皇帝不上朝,太监误国;
明朝当庭仗责大臣,太监误国;
大明亡了,还是太监误国。
虽然明朝太监再怎么手眼通天,误国误君,但是明朝并没有出现汉唐晚期太监操控皇权的情况。即便权势达到顶峰的九千岁魏忠贤,当天启皇帝这个保护伞一死,即便他夹着尾巴苟活也难免一死,所以说,明朝的太监只是依附在皇帝身边狐假虎威的一条狗而已。
一、明朝的皇帝们为什么要崇信太监说起来,明朝宠信太监的开端还要怪朱棣,燕王朱棣原本是一个驻守边关的藩王,而他的皇位是从自己侄子手里抢来的。但是在那些有骨气的文人士大夫眼里,这就是谋反,所以像方孝孺、黄子澄、练子宁等建文忠臣宁死不向朱棣低头,以至于身死族灭。
朱棣毕竟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他也怕历史把他写成谋反的恶魔,所以朱棣为了摆脱这个魔咒,便在自己的燕王驻地北平重建新都并升格为北京。朱棣总归来说还算是个好皇帝,但是朱棣之后的皇帝们,即便他们依然英明神武,但说到底也是凡人一个,十指全部张开也很难操纵偌大的帝国,他们需要一个听话的助手,文人只能光明正大的用,锦衣卫无法常伴身边,而太监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为什么说太监是最好的人选呢?
首先,断了子孙根的太监只能依附在皇帝身边,离开皇宫他们根本就活不下去;
其次,太监常年侍奉在皇帝身边,有的更是从小就服侍皇帝,所以皇帝额太监就有点主仆和朋友的关系了;
第三,皇帝想做的一些事情不想让外人知道时,太监就成了最好的帮手。
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内阁的权力不断加重,一度有盖过皇权的势头,而皇帝又不想上朝不想管事不想见大臣,握在手里的权力又不想失去,所以在皇帝和内阁中间就需要通过太监来润滑,比如监视大臣、票拟批红、传达旨意等等。
由于太监和大臣们也合不来,所以每次传达圣意的时候会有那么些许的偏差,加上臣子整日的见不到皇帝,所以大臣们的愤怒就只能撒气在太监身上,而这锅太监还不得不背。
二、太监在明朝到底是个什么角色明朝的太监,说好听点其实就是皇帝在人间的代言人,说难听点太监就是皇帝身边的一只哈巴狗。做普通人家的狗只需要做好看家护院就能吃饱穿暖,而作为皇家的狗想吃饱穿暖可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首先,要学会迎合圣意。皇帝手握帝国的所有权利,所以太监们要想在皇帝那里得到好处,光拍皇帝的马屁还不行,还需要懂得皇帝要什么、什么时候要、要什么样的。比如明武宗整的时期的大太监刘瑾,他就懂得武宗习性,经常帮助皇帝出宫厮混,进献飞禽走兽获得皇帝的芳心等。
其次,要敢于不怕死和文官集团作斗争。皇帝作为天子如果直面群臣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这时候,太监就应该勇敢的站出来与大臣们博弈。如果博弈胜利了,皇帝受益而太监被口诛笔伐;如果博弈失败了,皇帝撇清关系而太监被口诛笔伐然后被杀,多数时候这种博弈是受到皇帝的支持的,所以太监为了晋升台阶都铆足劲的和文官集团干。
第三,做个合格的背锅侠。皇帝作为一国之君,自然代表的是国家的颜面,皇帝犯错了自然是不能受到处罚的,但是这个错必须要指出来以儆效尤,那么谁来背这个锅哪?文人士大夫是行刑者自然不会是他们;亲王后妃那是皇帝的家人,动他们等于谋反,所以这个锅必须太监来背,而且还不能有怨言,因为你能为皇帝背黑锅那是看得起你。
我们都说明朝太监权倾朝野,腐败黑暗,但事实上这一切的恶果都是大明的皇帝们一手造成的,明朝太监权利虽然很大,但孙猴子再厉害唐僧一念咒也只能乖乖就范,更多的时候太监们只是皇帝在取经过程中的打手和先行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