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漪房就是从农家女成为宫女,然后成为皇后的典型朴不花。
窦漪房生于楚汉相争的乱世,生活困顿,不久窦父窦母去世,留下窦氏三兄妹。其中,窦漪房天生丽质,聪慧识体,不但照顾兄弟们的生活,梦想嫁入一户好人家,为家人谋个出路,不料最终被选入宫。窦漪房此时内心绝望,但因她性情温柔,成为吕雉宫中的一名小宫女。不久刘邦病逝,太后吕雉为救国,赐给众庶子每人五名宫女,窦漪房就这样被送给代王。一路上,她一想到远离家乡,就终日以面洗泪,然而代王刘恒并没有看上争奇斗艳的宫女,而是喜欢上了神情落寞的窦漪房。
最终她成为了代王的宠妾,一连生下了馆陶、刘启、刘武,并且对薄太后和王后甚至嫡子们,毕恭毕敬,安分守己,在代王宫中赢得了美名。
几年过去,代王后病逝,此时育有儿子的嫔妃,只有窦漪房一人,因此,她开始代王后处理宫中事务。
这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正在进行一场宫廷政变,吕氏家族无人生还,大汉王朝皇位空缺,最终从刘姓后人们,选中代王刘恒成为汉孝文皇帝。在文帝元年,窦姬成为皇后,长子刘启成为皇太子,并且后来成为有名的窦太后,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继续遵行刘邦时期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向了强盛时期。
中国古代有没有外国籍太监
这个问题的回答已有人详述元顺帝时高丽人朴不花为太监情况。我补充两点。一,这个史实出自"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全记录"一书中。高丽自晋起就是中原各朝属国,其王须中央朝庭策封,同时也学了宫中用阉人即太监,归顺元朝后贡男女宫役,男者即阉,故朴不花与奇洛属童男童女同送元宫。几年后,奇洛得喜爱他的元太子接位驾崩的元文宗称顺帝后将她立为二皇后,即将同乡伙伴朴不花召入宫,这才正式由宫役升为太监。二,中国历史也不止朴不花一个外藉太监。有深度研究太监史的赵兴元教授,在其"历代太监出身考略"及"太监评价浅议"中和历史学者陈学霖所写"海寿一永乐朝一位朝鲜藉太监"中,描述明朝洪武年间,朝鲜就向明朝贡送宫妃,宫女,阉人。其叫海寿的太监为明皇朱元璋信任,曾代明皇家出使朝鲜选妃与宫女,达六次之多,而明成祖的爱妃就是他去选的。以上说明外藉太监在中国历史不止一个,此外,属国进贡,或由中原向属国索要进贡,是当时中原王朝的与属国加强联系和表示的方式和手段。不足为奇。
历史上真的有为情所困“遁入空门”的人吗
历史上“为情所困”出家的大都是女人,女人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是男权制度下的玩物,比如武媚娘曾被发配感业寺,那并非她自愿的,如果不出家就要殉葬,这样说还是出家好些。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宠爱一对姐妹花,冯润和冯清,后来冯润得了肺结核出宫养病,太后以为她必死无疑,就让她出宫等死。
此时冯清得到皇帝宠爱,立为皇后。没想到冯润大难不死,回宫后封为昭仪,逐渐夺回宠爱。她嫉妒妹妹当了皇后,就在皇帝面前进谗言,搞得冯清被猜忌,然而失宠,就被发配到瑶光寺出家。
在历代宫斗中,因情所困出家的女人不少,但更多的是被皇权所害,或者被其他嫔妃所害,无奈之举。
自愿出家的也有,但并非为情所困。
沈婺华是陈叔宝的皇后,性情恬淡寡欲,聪明机灵,她博闻强记也擅长写作,陈叔宝很宠爱她,然而她对男女之事一直很淡。
沈婺华父亲去世后,她不再跟陈叔宝同房,说是要守孝,然而她的守孝期大大超过规定时间,陈叔宝很生气,待她渐薄。
贵妃张丽华得宠,后宫之事全部由她管理,沈婺华从未有过嫉妒怨恨之情。
陈叔宝去世后,她亲自写悼词,十分哀切,后在天净寺出家为尼,人称她为“沈观音”。
沈婺华严格来讲也不是为情所困而出家,她根本无情。无情而有爱,叫慈悲。
真正为情所困出家的倒是有一个男皇帝,就是顺治。
在顺治二十几岁的人生中,过得很凄惨,他童年很不幸福,母亲和多尔衮关系不清不楚,备受议论,而他又如同傀儡,认贼作父。
后来他遇到了董鄂妃,算是遇到真正的红颜知己,董鄂妃暖了他的心,让他找回从母亲身上不曾找回的温情。
其实顺治帝一生娶了十九个妻妾,差不多每年一个,但他只喜欢董鄂妃,算是个“情圣”。
董鄂氏身体不好,生了一个儿子后,顺治帝说:“朕的第一子出生了”,大家都知道皇帝是想立董鄂氏的儿子为太子,结果这孩子莫名其妙就死了。
董鄂氏本身身子骨就不强健,悲痛之下抑郁而死。
顺治帝悲痛欲绝,只觉得心魂俱碎,都跟着董鄂氏去了,所以他在宫里让法师为董鄂氏超脱,五天不理朝政。
五天之后,他给礼部下圣旨,给董鄂妃加了长长的封号:
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然后他就剃发出家,后来在五台山修行,据说康熙还去看过他。
康熙在五台山上找到了内廷器物,这似乎又是一个顺治出家的证据。
皇家嫌这事丢人,孝庄太后不让声张,说是皇帝得天花死了。所以现在关于顺治帝是怎么死的,也是个谜团。
后来的皇太极也是痴情皇帝,海兰珠死后他吐血,哭了几天,后来身子骨不中用也死了,虽然没出家,但也是非情所困,断了求生的念头。
清朝皇帝有“情执”的很多,爱新觉罗家出“情种”,大家可以翻翻史书看看,也挺有意思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