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柯尔特左轮!
清末北洋海军时期,手枪成为了军官的随身武器,而且型号上相对统一,所以要判断邓世昌所用的手枪并不难。
(和“致远”同批在欧洲购买的北洋海军“来远”舰的航海日志,其中武器一栏就开列了威布烈手枪)
根据档案显示,清末北洋海军曾多次在订造军舰的同时,从欧洲购买过手枪,称为“梅花手枪”,即转轮手枪,因为其子弹巢的平面样子类似梅花形状而得名。具体的型号,则是非常著名的英国Webley手枪,北洋海军音译为威布烈手枪,现代习惯翻译作韦伯烈手枪,是一种可以装填6发子弹的转轮手枪,邓世昌应该也配用了这种手枪。
(韦伯烈左轮手枪)
2013至2014年,在“致远”舰水下考古中,的确在军官舱区域内发现过这种手枪的枪弹。
除了韦伯烈左轮手枪之外,根据考古发现的实证,邓世昌极有可能还有一把私人手枪。即,一种口径、大小都小于韦伯烈的袖珍手枪,射程和威力都相当有限,主要是作为私人的防身武器。在“致远”舰水下考古时,也曾发现了这类袖珍手枪的枪弹,或许邓世昌在官方配发的制式手枪之外,曾经购买过一把自用的袖珍枪。
(“致远”舰考古中发现的韦伯烈手枪枪弹,以及更为袖珍的袖珍防卫枪的枪弹)
为什么普通士兵大多不配发手枪
中国军队野战军的普通士兵,一直是不配发手枪的。手枪只配发到连排级以上的军官,我军甚至为团级以上军官单独研制小型手枪,例如著名的64式手枪,最初研制目的就是为部队中高级指挥员及公安干警配备的,后来的92式5.8毫米手枪也一样。
为什么普通士兵不配发手枪呢,很简单,只有步枪才最适合士兵使用。步枪的有效杀伤距离往往在400米以上,也就是说当敌人接近到400米的距离时,就已经可以使用步枪进行射杀了。而敌人在400米靠近的过程中,依然可以用步枪进行射击,即使敌人突到面前,也可以使用步枪自带的枪刺进行近距离作战,如果需要进行逐屋扫荡,步枪依然是最好的武器。因此步枪是一种远近距离都可以使用的通用性武器。
为何不用手枪呢?
手枪有四个缺陷:威力低、效率差、不够准确、出枪速度慢。手枪看似简单便携,其实技巧远复杂于步枪。手枪射击有一个伸出动作来保证射击稳定,在步枪上是不需要这个动作的。若是以躯干为轴心进行运动,为了提高命中率,其射击半径(不是射程)大于步枪。运动射击和实战射击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完全不用考虑自身安全问题的。在高强度快节奏的战场对抗中,火力中断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在所有类型的枪械中,步枪的平衡性和全能性无出其右。
还有重量问题,别看手枪看上去比较小巧,但全套的手枪重量并不轻。以国产92式手枪为例,其空弹匣时的枪重0.76公斤,差不多有一斤半。满载子弹时的枪重0.943公斤,差不多有二斤。等一等,光有手枪还是不能上战场的,全套的手枪应该包括手枪、枪套、2-3个弹匣,一根通条。这些重量加一起要达到近2公斤,这对于全部负重20多公斤的士兵来说是有较大影响的。老话说得好,千里不稍针,在进行10公里急行军时,对体能的透支不是只加了三四斤,是加了30斤的感觉。
久经沙场的老兵们,往往会把手枪的位置腾出来,多带一两个步枪弹匣。就连负责蹲点的狙击小组也不会带上花样繁多的各种枪械,冲锋枪或霰弹枪等等,他们需要的是各种观瞄和通讯设备。
普通士兵通常以班组为单位集体行动,近距离交火的机会非常少,近距离狭窄区域交火的机会更少,在执行战斗任务时用到手枪的机会极罕见。相对而言,特种部队官兵由于任务的特殊性,手枪是必配的。现在的美军士兵,如果级别不够,也不配发手枪,有些士兵会自掏腰包买一把防身。中国军队武器管制很严,普通士兵一般是没有手枪可用的。所以,并不是说手枪没有用,只是在大规模野战中一名普通的步枪手,没有必要配发手枪。在战场上,多带几颗手榴弹,也要比一支十几米外就打不准的手枪有用得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