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要对欧亨利式的小说做一番批判,他深深毒害了我国的微型小说创作林威利。

林威利:什么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说白了就是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如果是一篇两篇这样林威利,也还有点新意;如果篇篇都是这样,就成为一种新的套路。

林威利:什么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林威利:什么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比如林威利,在《麦琪的礼物》中,一对夫妇,吉姆有祖传的一块金表,德拉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圣诞节前,双方为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漂亮的梳子;德拉卖掉了秀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双方都为对方放弃了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礼物却毫无作用了。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因为寒冬想去监狱熬过,所以他故意犯罪,去饭店吃霸王餐、扰乱治安、偷他人的伞、调戏妇女等,却都没有如愿进监狱林威利;最后,当他在教堂里被赞美诗所感动,想重新开始时时,警察却把他送进了监狱。

《爱的牺牲》中,有绘画天赋的乔和有音乐天赋的德丽雅带着家里给的一笔钱到大城市深造,两人一见钟情并结婚。婚后两人甜蜜而浪漫,但很快两人的钱就用完了。德丽雅说自己去教钢琴挣钱来供乔继续深造,乔则去公园卖画。实际上,德丽雅并没有找到学生,只是在洗衣房工作林威利;乔也没有卖掉任何一张画,只是在烧锅炉。

欧亨利的小说初看很有新意,但是多了就让人感觉陷入了一种模式。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盛行微型小说,要想在很短的篇幅内制造出戏剧效果,很多作者就学会了欧亨利的结尾方式,觉得这样很讨巧。有很多作者不惜生搬硬造,制造各种不合理的戏剧冲突和效果,给人翻转的效果。

我所喜欢的汪曾祺的小说,它的结构都是浑然天成,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却通过对人情、对人物的细微描写,让人如身临其境。有些即使有戏剧冲突,也很合理,比如《陈小手》,团长最后打死陈小手,顺应情节,并没有故意制造悬念。现在小说界鼓励描写日常生活,能在看似平常的里写得引人入胜,这才是功夫,比如金宇澄的《繁花》,满篇都是细碎的对话和故事,却让人感觉到浓浓的生活味,丝毫不觉得厌倦。

所以,我对这种欧亨利故意制造戏剧冲突的写法不很欣赏,这只是落后的写法而已。

《绿光森林》是一部经典的偶像剧,承载着无数少男少女的童年、少年、青年回忆。剧中标准的玛丽苏标配,优雅高贵的王子、古灵精怪的傻公主、忠诚勇敢的骑士以及一心和女主作对的恶毒女二,虽然情节很“中规中矩”:王子因为和傻公主小时有一段偶遇而对她念念不忘,长大后两人因缘际会再次相遇,却因为女二的搅和以及男二的出现闹得不可开交,但是在命运驱使下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林威利:什么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然而在十多年前的时候,偶像剧、娱乐节目、真人秀等不像现在这么多,直到现在很多人回想起《绿光森林》,想起那个自带男主光环,举手投足都像王子一样尊贵儒雅的威廉王子;想起里面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幼稚绕口令“山前有个脸圆圆,山后有个圆圆脸,两人山前来比脸,不知是山前脸圆圆的脸圆,还是山后的圆圆脸脸圆!”等等经典片段,依然觉得那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林威利:什么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林威利:什么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但是如果翻拍,恐怕没有哪个演员可以胜任立威廉的角色。

因为立威廉在观众心里的印象太深,深到其他演员无法替代。因为这部剧的感情已经不符合十多年以后的人们的审美观。因为立威廉是德、英、中、美四国混血,他在豪门环境下成长,风度翩翩,谈吐优雅,贵族气质展现无遗,简直就是王子本子,这种气质,恐怕没有哪个演员可以替代。

 

 因此,我觉得没有哪个演员可以胜任立威廉的角色,也希望不要翻拍,让那份美好的记忆一直留在观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