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为你解答清朝干尸失踪。题主所说的一定是发生在北京石景山的“龙袍干尸”未解之谜。

清朝干尸失踪:清朝古尸的墓主身穿王爷官服,为何却留着明代的发髻

在06年5月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的一个施工现场意外的挖到了一具清代的干尸。伴随着的他的出土,带来了一系列的未解之谜,轰动一时,吸引着各方面的人进行研究和探讨。

清朝干尸失踪:清朝古尸的墓主身穿王爷官服,为何却留着明代的发髻

清朝干尸失踪:清朝古尸的墓主身穿王爷官服,为何却留着明代的发髻

清朝干尸失踪:清朝古尸的墓主身穿王爷官服,为何却留着明代的发髻

清朝干尸失踪:清朝古尸的墓主身穿王爷官服,为何却留着明代的发髻

虽然北京作为历朝古都,拥有数量众多的古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但这个墓地里出土了北京地区唯一一具干尸,而且尸身1.73米,左脚竟然有六个脚趾。

此人下葬棺椁的棺头上所载为: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但是专家查遍了所有的文史资料,都没有找打任何关于黄拙吾的记载(下面都以黄拙吾称呼)。陪葬物有康熙通宝,所以来说黄拙吾最早也就是康熙年间下葬的。但留着的是明朝的发髻,显然违背了清朝留发不留人的举措,何况他还是一个四品官员。黄拙吾共穿了三件衣服,外边的补服上绣的却是一品武官才有的麒麟的图案,但是清朝宪大夫却是四品文官。更奇怪的是里边还穿着只有亲王以上才有资格享用的“四爪蟒袍”和“五爪龙袍”两件龙袍。“五爪龙袍”是皇帝上朝时才会穿的礼服。多尔衮被鞭尸的一条罪状就是生前私藏御用龙袍等欲置于棺椁之中随葬,何况一个小小的四品官员。他手里还握着只有皇室才配拥有的朝珠。

以上只是对出土的黄拙吾所带来的疑问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说明,有的人推测是明朝皇室后裔,有的人推测是顺治帝,也有的人推测“黄拙吾”为“吾黜皇”的意思,也就是说黄拙吾为太子胤礽。历史不容戏说,至于黄拙吾是谁,目前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是没法下结论的,也就成了“龙袍干尸”未解之谜。

僵尸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影视中僵尸都穿着清朝的官服

僵尸真的存在吗?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清朝干尸失踪:清朝古尸的墓主身穿王爷官服,为何却留着明代的发髻

在前几年风靡的僵尸系列电影中给我们全方位地展示了僵尸这一种“特殊生物”,电影中强烈的压迫感让我们感到一丝后怕,不止如此,除了东方的僵尸还有西方的丧尸,全世界范围内都描写到了这种类似的生物,所以时常给我们一种僵尸真的存在的错觉,那么僵尸在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

清朝干尸失踪:清朝古尸的墓主身穿王爷官服,为何却留着明代的发髻

僵尸为何物?相信很多热爱神话故事的人,一听到僵尸就会联想到《诗·大雅》中的旱魃,这个旱魃后续还出现在了《子不语》和《续子不语》中,时常被人认为是僵尸始祖,那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旱魃到底是不是僵尸,旱魃最早出现于黄帝大战蚩尤的时期的逐鹿战场上,在战场上立下奇功,但也身受重伤,无法返回天界;到了先秦时期,旱魃的形象没有变化,还是一位天女,当时的人视为是旱神,驱逐旱神能够达到驱旱求雨的目的,到了明初旱魃的形象就开始变化了。

清朝干尸失踪:清朝古尸的墓主身穿王爷官服,为何却留着明代的发髻

在《续子不语》中记载:“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意思就是尸体首先变成旱魃,然后在变为犼,在《子不语》中记载:“猱形披发,一足行。”从这个“一足行”就不难看出,这就是僵尸电影中的原型,那么《山海经》时期的旱魃和清朝《子不语》中的旱魃是不是同一物呢?显然不是,《山海经》时期的旱魃是指的一个人物,而且在其中有具体的描写,到了清朝的《子不语》中,旱魃变成了一种生物,这种生物类似于僵尸,那么《子不语》中的说法从何而来呢?难道历史上真的出现过吗?

实际上并没有,历史上对于僵尸的详细描写,分别出现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中,一个是写于乾隆五十三年,一个是写于乾隆五十四年,都是一个时期的人,而且在当时被称为“南袁北纪”,这下大家知道为什么在僵尸电影中的僵尸都是清朝的了吧?因为只有清朝时期的文章和书本才有关于僵尸的记载,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写这么一种生物呢?难道出现过?然而并没有,其实作者也都说了,这根本就是小说,这两本书也都是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