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题主朋友金民国,首先来了解一下民国二十一年铜质样币的来历,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党政府聘请美国制币专家甘末尔及其他十二位财政经济专家来中国,组成中国财政设计委员会研究设计中国币制,一年以后该会提出中国逐渐采用金本位币制法草案,国民党政府采用这项草案并向美国费城造币厂定制金本位铸模(民国二十年),第二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铸模运至中国后上海造币厂开始铸造金本位试样,有一元,半元,贰毫,壹毫,半亳,两仙,除半毫,两仙为镍质,其余为银质,另外一元有正面采用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银币铸模的红铜质样币,边道铸有中华民国中央造币厂款志,看图片上是金本位五元,当时造币厂没有铸过此纪值样币,只铸过一元红铜样币数量不多,收藏价值价格都很高,回答不一定正确有误望题主朋友见谅谢谢。

金民国:请问一下:这枚民国二十一年金本位币伍元铜样币是真的吗

金民国:请问一下:这枚民国二十一年金本位币伍元铜样币是真的吗

首先图上的币肯定不对金民国,粗糙不看是一枚低仿非银质假币。此金本位币学名叫“孙像民国21年壹圆金本位下三鸟”,实际留存只有各种面值的工艺精湛之样币,以及一些造币厂戏铸币。

金民国:请问一下:这枚民国二十一年金本位币伍元铜样币是真的吗

此币类似常规“船洋”或“三鸟船洋”形式,只是“上三鸟”变为“下三鸟”,日出还有,增加上边一排钱文“金本位币壹圆”六字金民国。说到“金本位”这些样币就要说说什么是金本位了,清朝末年乃至民国年间,我国一直为实现金本位制而努力,但都未成功。金本位制顾名思义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种纸币,货币价值等同于一定的黄金含金量,过去美元也是同黄金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也不在挂钩黄金),这种制度在百余年前世界发达国家很同行,金价比较固定,方便外汇核算,有黄金保值,也减少通货膨胀。清末铸造的“大清金币”也是清末币制改革,想要使用金本位制度的留存产物。到了民国21年(1932年),国民政府货币新政,于是下令当时在上海的中央造币厂(1949年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今日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仍在上海,一部分为台湾省中央造币厂现在台北)少量试铸这套币,原拟定1元、半元、2角、1角,半毫和2仙六种面值;其中元角为银币,毫仙为镍币。其中设计与雕模等均由外籍技术人员参与。

金本位制在上世纪30年代并未适合我国国情,于是制度胎死腹中,仅留存民国金本位制尝试的样币于世金民国。此币并非流通币,银质样币极罕见,上海博物馆有藏,常见者多为1元面值之红同样比,价值同样较高,毫仙二币,均留有单面空白或标示“CMC SAMPLE”字样黄铜样币者,数量稍多,则相比1元红铜样币,价值较低。

附图为诚轩2016秋拍的“孙像三鸟民国21年壹圆金本位下三鸟铜样(PCGS评级MS64分)” 图片来自拍卖

民国时的小黄鱼一般是指1两重的金条。在中国古代,金银并非是钱币形式,而是用重量计价,通常是按照“两”来计算。正因为用重量计价,而且中国古代金银除了官方铸造的大锭之外,也允许民间自行铸造,所以对于形状没什么要求,金银锭有元宝形金民国、条形、钱币形、如意形等等各种外形。甚至在实际使用时,还会将金银锭上切下所需重量的一块,这就成了我们在书上常看到的碎金、碎银。

金民国:请问一下:这枚民国二十一年金本位币伍元铜样币是真的吗

而条形的金锭,我们一般就俗称为金条,大的也会叫金砖。金条一般由银行、钱庄、银楼铸造,其大小不一,一般取两的整数,常见的有10两、5两、2两、1两等几种,还有比较少见的100两的大型金条(金砖)。此外银楼也可以根据客户需要,铸造他们指定重量的金条,这个就没有一定定例了,几钱的都有。

金民国:请问一下:这枚民国二十一年金本位币伍元铜样币是真的吗

在这众多的金条中,一般把1两重的金条称为小黄鱼,而10两重的称为大黄鱼。不过虽然小黄鱼都是1两重,但是实际上民国时期各地的金衡“两”其实并不完全一样,所以同样一两重的小黄鱼,实际重量会有所区别。

金民国:请问一下:这枚民国二十一年金本位币伍元铜样币是真的吗

比如说常用的金衡有康熙标准库平,1两是35.292克,但是在北京也有使用北京库平的,1两是37.24克,这当中1两就有差不多2克的来去。另外金条的成色也有区别,康熙标准库平的成色是93.5374%,而上海标准金条的成色则是97.8%。

金民国:请问一下:这枚民国二十一年金本位币伍元铜样币是真的吗

所以小黄鱼虽然都是1两重,但是其实际重量和含金量还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