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人和金人是同族不同部金民国,梳辫子是在清朝初流行起来的。

金民国:满服:旗袍与剃发留辫为什么不在辽、金盛行而是在清朝、民国

清朝的奠基人是,而金朝是完颜,其大致的关系就如唐朝时李唐王朝,宋朝是赵宋王朝金民国。都是汉族。

梳辫子只是清朝独特的发式金民国,之前的金朝发型与这可不一样。金人不完全等同满人,满人只是金人的一个分支。

剃发指中国明末清初时期清政府以“不从者斩”为手段金民国,强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主要是汉族、蒙古族及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等,改剃满族发型的政策。

“剃发令”或以“薙发令”代称金民国。由于这项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认同,原因之一是为了消弱汉族的反抗意识,巩固清朝统治者的至高地位,引起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与抵抗,结果导致清政府的血腥镇压。

另外,金时期,汉臣很少被重用,所以金朝存在时间是比较短的。

清朝学精了,后来的以夷制夷其实就是以汉制汉的翻版。清帝大量启用汉臣,其中有一个叫孙之獬的明宦官党。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就下令剃头。五月初一日,多尔衮率领清军过,知州迎降,“谕令”。初二进北京,次日多尔衮给兵部和原明朝官民分别发出命令,命兵部派人到各地招抚,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这是清朝进入北京后正式下达剃发和易衣冠的法令。

孙之獬为得满清欢心,有心“标异而示亲”。一日上朝时他变得“焕然一新”,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当时,朝臣分满汉两班,上朝的时候,满班大臣说他是汉人,不许他入班;汉班大臣说他是满人打扮,也不要他。徘徊于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于是孙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提议让朝廷之前颁布的剃发令加快执行。疏言:“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多尔衮采纳了这一提议,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间,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限十日,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于是本来不是正式的剃发令,只是想找些汉奸出来,因为孙之獬的上书,汉民不得不改成猪尾巴。

谢邀

金民国:满服:旗袍与剃发留辫为什么不在辽、金盛行而是在清朝、民国

清朝皇帝的后裔要么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无法考证要么就是已经断了,“后裔”一说更是无从谈起,像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乾隆等皇帝,他们本身子嗣就多,除了继任者之外,其余子嗣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其后代都分布在哪儿确实难以统计。

金民国:满服:旗袍与剃发留辫为什么不在辽、金盛行而是在清朝、民国

而离我们年代较近的晚清皇帝如咸丰,同治,光绪,溥仪四帝,咸丰两个孩子一个早夭,另一个同治皇帝也是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咸丰一脉的香火便断了,而光绪和溥仪也都没有生育,所以清朝皇帝正统算是完全断绝。

金民国:满服:旗袍与剃发留辫为什么不在辽、金盛行而是在清朝、民国

金民国:满服:旗袍与剃发留辫为什么不在辽、金盛行而是在清朝、民国

金民国:满服:旗袍与剃发留辫为什么不在辽、金盛行而是在清朝、民国

而且清朝灭亡后,很多皇室宗族都纷纷改姓,所以很多皇室宗族的后裔更是无从查找,如今看来也只有光绪的兄弟姐妹和溥仪的兄弟姐妹因为皇族关系比较近,还尚可查证一番。我们先梳理一下光绪和溥仪的关系,溥仪的父亲载沣和光绪是兄弟俩,所以按照辈分,光绪是溥仪的亲伯父,那么光绪的兄弟姐妹,溥仪的兄弟姐妹都是醇亲王奕譞一脉,所以接下来本文便重点便放在醇亲王这一支。

醇亲王奕譞生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三个女儿因为早殇已无从考证,七个儿子中,光绪是第二子,溥仪的父亲载沣是第五子,而长子,三子,四子早殇也没有留下子嗣。

六子载洵,载洵生子溥侊,溥侊因与民国京剧演员雪艳琴结婚而与家族决裂,后生子黄世骧(随母姓),而黄世骧继承母亲衣钵,成为著名京剧老生,多次登上春晚等央视大型舞台现场,如今依旧活跃在京剧舞台之上。

七子载涛则过继给钟郡王奕诒,所生子女中有三人活到了新中国成立,次子溥佳任新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参事,1979年去世,生有儿子毓岑。五子溥僖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北京市运输公司的一名司机。六子溥仕,现名金从政,曾是北京市一名教师,后退休至今。而载涛本人也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病逝于1970年。

二子光绪皇帝没有留下子嗣。

五子载沣生有四个儿子,七个女儿,其中溥仪是长子,除了三子早殇,长女英年早逝外,其余子女均活到了新中国成立,有的还活到了2000年以后。下面介绍一下载沣的这几个儿女:

二子溥杰,著名书法家,生前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生有两个女儿,长女慧生在1957年为情所困选择自杀,次女嫮生嫁给日本人,现居日本,育有五名子女。而溥杰本人于1994年去世。

四子溥任,后改名金友之。他于1947年创办北京竞业小学,并于1968年退休,曾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一生致力于对清史的研究,育有三子二女。长子金毓嶂曾就读北京地质大学,毕业后先是在青海地质队,后调回北京担任政协委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二子金毓峑是环保方面的专家,长期从事大气污染等相关方面的治理,研究工作,现为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主席。三子金毓岚新中国成立后在大环境影响下作为知青去河南农村插队,后回北京当了语文教师,现已退休,曾任朝阳区政协委员,生有一女金钊,仍是语文老师。

二女韫和,被溥仪许配给了时任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广元,新中国成立后,韫和成为一名幼师,而郑广元则成为北京邮局基建处的一名工程师,二人平淡的生活,韫和于2001年去世,享年91岁。

三女韫颖,嫁给了婉容的弟弟润麒,日本投降后伪满洲国顿时溃散,润麒下落不明,新中国成立后韫颖定居在北京,带着三个孩子过着贫苦生活,后收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帮助,生活逐渐好转,并担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1992年去世,享年79岁。

四女韫娴,因为战争与丈夫走散,新中国成立后也睡觉受到周恩来的关照,得到一份稳定工作,后丈夫从台湾回来,夫妻二人重聚,也算是一大幸事,2003年去世,享年89岁

五女韫馨,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一家饭店担任出纳,直至退休,于1998年去世,享年81岁。

六女韫娱,与丈夫王爱兰都是画家,曾多次举办过个人画展,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于1982年去世,享年63岁。

七女韫欢,后改名金志坚,在众多姐妹中她是唯一一个自由恋爱且与汉族平民结婚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从事教育工作,后从北京第228中学副教导主任岗位上退休,2004年去世,享年83岁。

以上可见,醇亲王奕譞一脉基本上都生活在北京,毕竟这也是他们祖辈生活过的地方,遥远的东北老家确实太过陌生,只有熟悉的北京才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所,而褪掉“皇族”的外衣,在新中国的影响下,他们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肩负起了各自的使命,重新过上了平凡的生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