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花开花落自有时。赏析这首《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之前,我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此诗的故事背景,南宋中期,营妓严蕊因与台州太守唐仲友交好, 被唐仲友赎身。由于朱熹与唐仲友政见不合,朱熹以其与严蕊有苟且之事上书弹劾,严蕊因此下狱,为保清白,严蕊受尽酷刑,拒不招认。后惊动宋孝宗,宋孝宗认为此事为“秀才争闲气”,调任了朱熹,并由岳飞孙子岳霖释放严蕊,问严蕊去处时,严蕊有感而发,做此诗予以回应。此事出自明末小说《二刻拍案惊奇》,故事真伪有待考证,但诗文情真意切,很符合严蕊的身世、遭遇,此诗影响极为深远,现代有以此故事形成的戏曲和书籍,大家可以网上查看,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花开花落自有时:风尘女子严蕊的宋词《卜算子·不是爱风尘》怎样赏析

不是爱风尘花开花落自有时,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大意“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即所谓宿命)所致,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春之神东君(暗指主管的官吏)来作主。”

花开花落自有时:风尘女子严蕊的宋词《卜算子·不是爱风尘》怎样赏析

扩展花开花落自有时:古代女子地位卑微,若是生在富贵人家,即使衣食无忧,但终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也许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和一个不相爱的人结婚生子,草草的结束余生,何况是穷苦出身弱女子,稍有不慎,就会流落风尘,变成男人掌中的玩偶,哎!既然不能掌握命运,那就只能认命吧。但花开花落,即使我出身风尘,但总会有年老色衰的一天,我现在只能祈求司春之神东君来为我做主了。

花开花落自有时:风尘女子严蕊的宋词《卜算子·不是爱风尘》怎样赏析

去也终须去花开花落自有时,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大意“该离终须要离开,离开这里又如何能待下去。若能将山花插满头,不需要问我归向何处。”

扩展花开花落自有时:我再也不想回到原来的地方了,即使我回到原来的地方,也会像一只囚禁的鸟儿一样,无法获得自由,我现在只想回归淳朴,享受普通人的生活,纵使粗茶淡饭,也在所不惜,你也不用问我将要去哪里了,流水落花,后会无期。

此诗含蓄婉转,但是不卑不亢,讲述了自己悲惨的命运,但是仍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乃宋词之佳作,一句“莫问奴归处”,令人怅然若失,一声长叹!

意思是男女男女婚姻初时美好,最终离异,就如同花一样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谢,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

兰因絮果,花开花落自有时……男女姻缘,初时美好,最终离散,凡尘俗世中的男男女女,同享富贵、共啖风雨,却难在喧嚣尘世中始终保持那颗最亮的眼、最柔的心、最真的情,走着走着,就丢了自己,也丢了那支曾经紧握的手。

这本是佛家用语。“兰因”经常被用来比喻像兰花一样美好的前因“兰因”是佛教用语,讲究因果,讲究参禅,讲究了悟,这个词的意思可以说是参透因果。与兰因相对的是絮果。佛教认为找到了兰因人就找到了永恒的欢乐

扩展资料

解释

【词目】 兰因絮果

【发音】 lán yīn xù guǒ

【释义】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春秋时郑文公侍妾燕姞梦见天女赠给她一朵清幽的兰花,不久她就与郑文公结成了夫妻的。所以“兰因”经常被用来比喻像兰花一样美好的前因“兰因”是佛教用语,讲究因果,讲究参禅,讲究了悟,这个词的意思可以说是参透因果。与兰因相对的是絮果。

佛教认为找到了兰因人就找到了永恒的欢乐。这里大概意思是说看透世事,忘怀烦忧,找到真正的快乐。 比喻男女婚姻初时美好,最终离异。亦作絮果兰因。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

“花开花落终有时,相逢相聚本无意”意思 :花开和花落都有固定的日期,而人的相逢和聚会则是偶然和不定的,是缘分和天意。

花开花落自有时:风尘女子严蕊的宋词《卜算子·不是爱风尘》怎样赏析

花开花落,最早的出处是:《菜根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空云卷云舒“,作者洪应明。

出处:

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小窗幽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

所以,最早的出处是:《菜根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空云卷云舒。

缘,亦如花,花开花谢终有时,缘聚缘散本平常。相逢相聚本无意,勿使离情扰心扉。缘在,并肩赏花开,缘尽,各自携香归去,唯将一抹浅笑印心间,从此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