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银河补习班,电影《银河补习班》是导演对自己求学生涯的一次回顾性总结,也是一种对过往几十年的习惯性追忆,更是对自己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与困惑的一次反省与思考,它就像一个成年人,站在时间的拐点,看着自己怀抱中的孩子,想起即将要接受教育的孩子,想到自己,重新回望自己年少的岁月与时光,并由此写下的一部回忆录,并把它改编成一个故事,形成一个记录,最终生成一部电影。在这个电影里面,能够看到导演对于教育的思考,名利的淡泊,心灵的重塑,人生的感叹。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从三个方面解释下:1.对于人生的思考。

银河补习班:对于《银河补习班》这部影片有什么评价

银河补习班:对于《银河补习班》这部影片有什么评价

银河补习班:对于《银河补习班》这部影片有什么评价

人生是什么银河补习班?或许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答案。或许一千个导演,就有一千种表达方式,叙述方式。在电影《银河补习班》里面,导演对于人生这个哲学命题的处理,显得特别的深刻。

银河补习班:对于《银河补习班》这部影片有什么评价

首先银河补习班,采用一种幽默式的解答,在开头,是儿子问爸爸,“你的魔术太精彩了,能不能再给我变一下啊?”在结尾,是爸爸问儿子,“你的魔术实在是太精彩了,能不能再给我变一下啊?”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对,就像一种魔幻主义的手法,把人生的起起伏伏,变幻莫测的跌宕人生,采用一种幽默,诙谐的处理方式,来加以巧妙地化解,最终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银河补习班:对于《银河补习班》这部影片有什么评价

银河补习班:对于《银河补习班》这部影片有什么评价

其次银河补习班,将导演对于人生的思考,借助宇宙,银河系,天地人的高度,来俯瞰地球,思考人生的意义。正是由于这种时空变换,才达到了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时空感,穿越感,以及历史的沧桑感。对于一个即将登陆太空的飞行员来说,他最希望的是什么?最想对家人说的话是什么?内心深处最惦记的是什么?或许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有写不完的答案,回答不尽的话题,但是,在那么一刻,只能选择一个的时候,脑海中只有一个概念的时候,那片刻之间,就是真正的人生,就是人生留给你最深刻的感悟。

2.对于教育的思考银河补习班。

教育是什么?究竟为了什么而教育?如何才能教育好人?让他不至于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一走上社会,有的成为了高分低能,缺少生活自理,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有的道德出现了问题,凭借自己的高智商,从而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电影《银河补习班》看来,教育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交给你知识。一是一,二是二,这都是有固定答案的。只要你认真,细心,勤奋,都能够掌握。套入正确的公式,加上认真的推理,辅之以严谨的思维,就能够得出正确的,唯一的,可以获得满分的答案。

第二个层次,就是交给你智慧。正如大家所知,知识一方面来源于书本,来源于公式,两一方面,它又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探索,来源于挫折,失败,痛苦。因此,马皓文带着马飞去看草地,去仰望星空,去看航展,就是希望告诉他这么一个简单而又浅显的道理,知识不仅是书本上学来的,而且是根据实践慢慢悟出来的。

只有悟出来了,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最终,真正代表你的水平的,不是固定的知识,公式,而是灵活运用,现学现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正所谓,剑客的最高境界,就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马飞最终能够在洪峰到来之前,做出一个木筏子,逃离危险区,就是最好的验证。

第三个层次,就是交给你为人准则,做事方法,以及做人的底线。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很聪明,智商情商都很高,那么,他很有可能会有一番大的作为,但是,也有可能会变成社会一个大的威胁。这里面的差别,就在于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此,马皓文最后和马飞说的那句话,一下子提升了这部电影,以及这个教育水平的档次。“原来,我一直以为,我对你的教育是成功的,现在看来,我对你的教育,是多么的失败。”

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肯定会对这个镜头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教育的第三个层次,也是电影留给我们的思考与财富。

3.对于亲情的思考。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里面,对于父子亲情,电影采用了浓墨重彩的精心描绘,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无论对于荧屏外的父亲还是孩子,都有一定的启迪与教育意义。

首先,家长对于孩子,要有高质量的陪伴。这种陪伴,不一定是给他买很多玩具,买很多书籍,还包括带他一起去看外面的世界,家长要积极参与进来,不做旁观者,不做看客,而是成为一体,一起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之前,看过一个儿童绘本,印象非常深刻,名字叫《爸爸,我要月亮》。小女孩茉莉每天看到星空中的月亮,非常喜欢,一直想让爸爸带给他。于是,在绘本里,爸爸搬来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梯子,爬到了天空,把月亮摘了下来,交给了小茉莉。小茉莉拿着月亮,在那里开心地玩耍,跳舞,最终月亮慢慢变小,变小,消失。小茉莉也开心地睡着了。

这个绘本带给我的震撼或者影响,也一直伴随着我。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不要给他们贴标签,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想法,要做好积极引导,而不是轻易扼杀。我想,这是电影《银河补习班》对于亲情的一个非常深刻的思考。

其次,家长对于孩子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至关重要,“看我的”胜过“我是为了你好”。在图书馆里,自然博物馆里,经常能够看到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动物标本,一起探讨各种科学和自然现象,以及历史人物,家长的亲身示范,表明家长对于这个事物,观点的认同,在给孩子讲解的时候,孩子就会明白这件事情背后蕴藏的原理,哲理,深奥的含义。

因此,一句“看我的”胜过“我是为了你好”。只有家长做出了榜样,孩子才会跟着去做。必须得让他明白这个道理,而不是简单地给他讲大道理,告诉他必须这样做,我都是为了你好。那么,他为什么要按照这个去做呢?因此,给他讲清道理,让他走进去,沉浸其中,才能发自内心地去做。

如果他都没有看到过大自然,没有看到树上爬的毛毛虫,看到过小溪,流水,森林,他怎么会写出发自内心,感动自己,感动别人的文字呢?这也是电影《银河补习班》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认知,留给我们的一些思考。

我在上学的时候,听到过一个故事。我一个同学给一个孩子补课,他问他,非洲最高的山是什么山?他说,是乞力马扎罗山,那里有森林,有冰雪,还有很多可爱的生物,等等,能够看到他的眼睛里,放着光芒,异常兴奋。“你为什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因为我去过那里!”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全部分析。若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意见建议,一起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