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乔家大院剧情、整个四十五集电视剧从头到尾都没有阐述一代晋商首领乔致庸怎么勤勉经商和为人之道,除了电视剧中勉强的作做之外,还有那可笑的主角陈建斌的几声傻笑,试问一个这样的傻冒怎么可能驾驭晋商为商之道?以前对晋商的了解,主要是因为在过去我国称北有晋商,南有徽商,而安庆就是徽商的聚集区,从徽州发家之后,很多徽商在安庆建造大宅,至今市区还保留着很多徽商传统民宅的代表,如整个安庆西门的大观亭街、东门倒爬狮街就是过去徽商聚集的金融中心繁荣的票号、银楼、典当铺林立其中,安庆也拉开了金融中心的美誉,奠定了安庆在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以安庆徽商胡玉美为代表的一大批徽商精心努力创建胡玉美、麦陇香等一大批著名食品老字号成为家喻户晓的灵魂人物。而反观《乔家大院》编剧却很少提到乔致庸如何去探索过去没有人涉足的票号业,如何精心打造乔氏商家信誉,这是其中最大败笔之一。
二、整个剧本成为乔致庸得了老丈人和老婆还有一个情人的大力资助的可笑逻辑中,一方面乔致庸无能靠老丈人几十万两银子起家,后就无完无了的靠老婆的一个什么玉白菜当来当去,三是被个情人花重金从大牢放出来,整个剧本的构思可笑之极,幼稚极点乔家大院剧情。我想如果被原来那个时代的山西商人乔致庸知道,非得把这个无知的编剧痛打一顿。剧本没有抓住核心的晋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富甲天下之后的经商之道、为人之道,更没有展示晋商成功的根本在于“诚信”二字!整个剧本从一开始就汇通天下、货通天下,但直到最后还是草草收尾,对汇通天下根本没有展开来描述。这是败笔其二。
三乔家大院剧情、剧情荒诞、简单、幼稚。晋商与徽商都有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晋商和徽商”的美誉,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尤其是晋商把生意做到俄罗斯等地,涉及半个地球,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了数百年,他们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茶叶,下至白银、黄金,他们创立最早的票号成为现代银行钱庄的鼻祖,执我国金融界之牛耳。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乔家大院》,却被编辑瞎编成一部儿童剧,就算咱们徽商后人也笑掉大牙。这部剧没有围绕晋商的团结做文章,反而浓墨重彩的提到晋商之间的勾心斗角,名利追逐,没有晋商之间的团结和互助,试问如果没有晋商之间的团结光靠一个乔致庸能够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吗?不能!能把生意做到全国市场乃至欧洲市场实属不易,同时也没有展示以乔家为首的晋商之衰落,这又是败笔之三。
四乔家大院剧情、剧本小家子气太浓,没有宏大的理想和抱负,在小细节方面做得太过。剧本对当前国家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创新为主题还是动了一番,但在剧本里还是显得太苍白、无力。 看到乔致庸和包头分号的伙计马洵在草原谈心,请他当大掌柜的情节,突生些许感慨,也许这是导演特定安排的,央视放这部片子可能也是考虑到当今的主题,处心积虑的在做宣传吧!我们现在已涌现出许多的富人阶层,如温州的炒房团所向披靡,大肆炒作,如今的浙商不就是过去的晋商和徽商吗?央视如何让这部分商人看到怎样自我发展、壮大企业,怎样合法经营,发扬为商之道?然而《乔家大院》在这方面显然没有做足文章。四十五集的电视剧,情感成份太浓,义、仁、信、利都谈得很浅,可笑的是最后一集乔致庸对银子大吐口水,简直太幼稚!
乔家大院里二人本是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乔家大院剧情,感情甚笃,可是世事难料。后来乔致庸只为一个钱字,一个孝字,无奈地娶回了有钱人家的陆玉菡,而雪瑛也只有听从父母之命遵从媒灼之言嫁入了何家。
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时事变迁,此时乔家后代乔映霁已投身革命党,朝廷准备派兵抄没乔家堡。
而江雪瑛毕竟是乔致庸的表妹,都几十年了她二人的恩怨早已是过眼云烟,不可能见死不救。
当年江雪瑛一度怨恨着乔致庸与他分手,还娶了陆家小姐背叛他们的爱情,多年来一直不惜一切代价与乔致庸在商场上暗中较量着。当时太平军没有杀进北京,但是把加入太平军的一个名叫刘黑七的人给斩首示众了,刘黑七对乔致庸有恩情,所以他偷偷将其尸体弄出来埋葬了。但是被江雪瑛知道了,她跑去告发朝廷,乔致庸被打入大牢。
事后看见乔致庸满身伤痕之后又于心不忍,又与孙茂才和陆大可商量怎么把乔致庸给救出来。陆玉菡到处筹借银两,经过以前认识的一个胡大帅的担保,最终朝廷同意拿钱来将乔致庸释放出来。其后陆大可变卖家产来帮助乔致庸,可是那么大一笔钱,始终还是不容易凑齐。最后,江雪瑛帮助乔致庸交齐了这笔救命钱。而乔家拿全部家产当抵押。
此时她赶去乔家拿出当年救乔致庸而买下全部乔家产业的文契,赶走全部的乔家后人。
官兵到了乔家堡,江雪瑛下令开门迎客,乔氏族人四散哄逃,有人告诉县太爷,就在此前不久,何家江雪瑛收回了乔家所有财产,现在的乔家堡,家产都归何家所有了 ,县太爷听罢,也不抓人,也不封门,收兵打道回府。
所以她这样做也是为了救乔家人,而且事后也将全部财产还给了乔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