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顗(yǐ,音以)是一位典型的魏晋名士,他的举止狂放不羁,即使是位居师长高位,仍是一派名士作风伯仁是谁。
嗜酒如命周顗所受的诟病,自古以来,无外乎是“酒德”极差伯仁是谁。仅以《晋书·周顗传》所载,他就有两次因酒遭劾的“光辉事迹”。即使是宽待士族的晋元帝,也在诏书中明加戒谕:“屡以酒过,为有司所绳。”更加夸张的是,他任尚书仆射时,竟累日沉醉,不理公务,时人称之为“三日仆射”。
触怒晋元帝有一次,晋元帝大宴群臣,周顗亦参与其中。酒酣耳热之间,元帝说伯仁是谁:“如今名臣共集,与尧舜时代相比如何?”众人纵然不锦上添花,也不敢贸然泼元帝的冷水,谁想,醉酒的周顗却“不怕死”,抗声道:“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
此语一出,元帝大为羞恼,将其投入狱中,扬言要处死他伯仁是谁。此后数日,元帝气消,才将周顗放出。众人都赶去探望,周顗仍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说:“我前几天犯的罪,我本就知道不至于被处死。”
周顗所言伯仁是谁,虽然并没有深刻之理,但仍然让我想起了西晋卫瓘的抚座叹息。卫瓘认为太子司马衷(后为晋惠帝)不堪为人君,又不好劝阻,于是在一次宴会上借醉上前,摸着晋武帝的座位说:“此座可惜。”
如此看来,表面上放荡不羁的周顗,其实内心也并非全然无知。或许更多的,只是抱着一种消极避世的状态(这方面的极端者,有似阮籍、刘伶,但这二人相较来说更为复杂)。
宽待兄弟尽管周顗不屑俗务、放浪不羁,但在矫作之中,亦见得他的真情:
顗性宽裕而友爱过人,弟嵩尝因酒瞋目谓顗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所燃蜡烛投之。顗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弟弟周嵩用烧着的蜡烛攻击兄长,这即使放在如今的中国,也有些“不敬”。而周顗面对醉酒抱怨的弟弟,只有真心的关爱,所以他并不计较,只开着玩笑说:“阿奴你用火攻之计,这本就是一个下策。”
保全王导在我们最熟悉的“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典故之中,周顗扮演的是一个默然不言攻的真朋友,他虽极力保王氏一族,但却并不告诉好友王导,甚至还装作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就算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也并没有拿这件事来作为保住自己性命的筹码。直到王导在茫茫奏疏中发现了这篇章奏,才泪流满面。回到家里,面对诸子,愧恨泣道:“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南朝史学家范晔说:“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后汉书·卢植传论赞》)越是危急之时,越能洞察人心。
明初靖难之役,南京的文臣胡广在私宅里与同僚相约殉国,一片慷慨激昂之声,只有翰林修撰王艮沉默不语。待到北军攻破南京时,胡广等却早早迎降,最后饮鸩殉国的,正是当时不语的王艮。
同样的,在东晋元、明两朝的两次大乱中,亦能看出士人之心,周顗自知不免,能骂王敦而死,推情缘理,也实属不易了。《晋书》史臣赞其:“抗言无挠,甘赴鼎而全操,盖事君而尽节者欤!”堪为确论。
中国古代四大妖姬是夏之妺(mò)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晋之骊姬。她们都是古代君王的宠妃,个个美若天仙。
而君王沉迷她们的美色,不理朝政,甚至做出一些危害江山社稷的事。今天有书君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被称之为“红颜祸水”的四大妖姬。
一、妺(mò)喜。代表作:撕丝帛、建酒池,投敌灭国。
妺喜生活在夏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狐狸精”。她是有施国的公主,夏桀当时侵略施国,施国为了讨好夏,主动把公主妺喜献给桀。
妺喜有两个令人发指的喜好:一是喜欢听丝绸撕裂的声音;二是喜欢看人们在酒池里寻欢作乐。
夏桀为了博美人一笑,对妺喜有求必应,叫人从国库里搬出大量丝绸,命宫女撕给妺喜听。丝绸不够,桀就横征暴敛,增重百姓的苛捐杂税,用来满足爱妃的喜好。
因为妺喜喜欢在酒池里作乐,桀就下令在宫内挖了酒池,他与妺喜坐着龙船在酒池上游玩,同时命三千宫女在酒池旁翩翩起舞。妺喜还让桀找来三千大臣和仆人,让他们在酒池里放纵喝酒。
看着大臣和仆人醉酒以后丑态百出,甚至有人醉死在酒池边,妺喜这才莞尔一笑。
这两个爱好简直是暴殄天物,人神共愤!
后来,夏桀又得到了两个绝代美人,就冷落了妺喜。妺喜妒火焚心。
商汤的伊尹找到妺喜,达成灭夏的共识。妺喜把夏的军中情报透露给伊尹,还在国内大肆宣扬反动、迷信言论,动摇百姓的信念。商汤出兵攻打夏,夏很快灭亡。投敌的妺喜也落了个“兔死狗烹”的下场,被赐死。
二、妲己。代表作:发明“虿(chài)盆之刑”、炮烙之刑等刑罚,还变态地残害生灵。
妲己,商纣王的爱妃。 她蛇蝎心肠,没有一点人性。
商纣王听从妲己的主意,发明了一种“虿(chài)盆之刑”。就是在地上挖一个方圆数百步,深五丈的大坑,然后将蛇蝎蜂虿之类的毒虫丢进坑中,再残忍地把所谓“不听话”的宫女投入坑中。宫女们在坑中生不如死,发出揪心的悲号,妲己却高兴得手舞足蹈。
妲己还自创了“炮烙之刑”,也就是铸一个空心的铜柱,里面烧火,外涂油脂,让犯人裸体抱住柱子。这样的铜柱和铜斗有数十个,凡有罪的大臣都施以这种刑罚。
变态表现之一:妲己特别喜欢欣赏人被凌迟折磨的场景。纣王为了满足她,对那些犯了罪,但不足以凌迟的人,也判定执行凌迟之刑。
变态表现之二:妲己说自己可以辨识人的骨骼强壮与否,纣王就找来不同年龄的人,惨绝人寰地砍断他们的胫骨来验证。
变态表现之三:妲己说自己还会判断孕妇肚里胎儿的性别,纣王就毫无人性地立刻命令人捉了数十个孕妇,一一抛开孕妇的肚子,来验证妲己的判断,更是令人发指!
变态表现之四:妲己还建议纣王建了酒池、肉林,让各妃嫔裸体于酒池肉林中互相扑打,胜者浸死,败着投进虿盆内。宫女因此被折磨致死者不计其数。
变态表现之五:妲己为了灭掉忠贞的臣子比干,说用比干的心作药引子,可以治好纣王的心绞痛。纣王于是命人杀死叔父比干,并把他剖腹挖心做药。
后来,天下诸侯纷纷起兵反对纣王的暴虐,西岐的周武王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露台后不愿投降,自焚而死。妲己也被斩首示众。
三、褒姒。代表作:“烽火戏诸侯”致国家灭亡。
褒姒(bão sì),是周幽王的第二任王后。
褒姒进宫以后,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始终是个不会笑的“冷美人”。周幽王贴出皇榜,悬赏黄金千两征集让美人一笑的方法。缺德的大臣虢(guó)石父献了一个计策,那就是:烽火戏诸侯。
色令智昏的周幽王决定一试。他带着褒姒来到烽火台,命人点燃烽火。邻近诸侯看到浓烟滚滚,立即整合兵马,赶到都城镐京。
褒姒看到一派兵荒马乱的景象,终于笑了。周幽王看到美人这一笑,像一朵绽放的花朵,他腿都酥了。诸侯们知道被戏耍了,对周幽王十分不满,也非常失望。
后来,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不顾大臣的强烈反对,废了当朝的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伯服为太子。
废后的父亲申侯是申国的国君。他听说女儿与外孙被废,非常生气,于是联合周边的犬戎和郐(kuài)国,攻打镐京,为外孙争回应有的王位。
周幽王见大势不妙,忙命人点燃烽火求援。但是各诸侯国都不愿意再“上当”。没过多久,镐京被攻破。周幽王带着褒姒东躲西藏,在途中被犬戎抓获。周幽王被杀。犬戎开始在镐京城中掠夺。
申侯看到场面一度失控,只能向其他诸侯修书求援。犬戎一看大事不好,就放火烧了镐京,带着抢来的金银财宝绝尘而去。
这场动乱之后,周朝元气大伤,前太子宜臼如愿当上君王,他就是周平王。此时镐京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继位的第二年,他迁都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西周灭亡,东周建立,周王朝迅速没落。
四、骊姬。代表作:设毒计陷害太子,改写晋的历史。
骊姬,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妃。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部落,骊戎投降,向晋献公进献了两位美女,共中一个就是骊姬。
骊姬后来生下了儿子奚齐,她也当上了晋国夫人。骊姬不满足,她还想让儿子成为太子,将来当上国君。
但是晋国已经有了太子,是前任夫人所生的申生。而且忠厚的申生也曾为晋国立下过汗马功劳。骊姬只有扫除申生这个“障碍”,计划才会得以顺利实施。
骊姬于是向晋献公进谗言,让太子申生以及另两位公子重耳与夷吾,去到偏远荒凉的地方驻守。
骊姬把太子申生送来的肉和酒下了毒。骊姬当着晋献公装模作样说,为保万无一失,还是先试一试里面有没有毒。让狗吃下肉,狗被毒死了。后来让太监试,也被毒死了。
骊姬添油加醋说申生是想“弑君篡位”。晋献公非常生气,下决心要杀了申生。申生走投无路,最后选择了自杀。
骊姬还不想放过另两位公子,她对晋献公说,重耳与夷吾也是申生的同谋。晋献公于是派人去追杀他们。
重耳与夷吾无奈各自走上了逃亡的生涯。
后来,献公驾崩,有大臣杀了奚齐和骊姬,同时拥另一位公子卓子(晋献公与骊姬妹妹的儿子)为君王。两个月后,卓子又被杀害。
以此后的10年间,晋国一直处于混乱之中,夷吾回到晋国即位,史称晋惠公。
后晋怀公即位,被秦指使内应杀死。公元前636年,在外逃亡19年,已经42岁的重耳回到晋国,终于登上君主之位,他就是晋文公。这时才彻底结束了骊姬给晋国带来的15年的动乱。
可见,中国历史上四大妖姬,个个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怎奈她们恃宠而骄,或者暴殄天物,奢侈腐化;或者视国家人民利益为儿戏;或者心狠手辣,祸国殃民。
她们的确是“红颜祸水”,而那些迷恋红颜而胡作非为的君王们,难道不更是罪孽的“罪魁祸首”吗?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