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派鼻祖,其中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足见温韦作品在唐宋词发展道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温庭筠是花间正宗集大成作者,而韦庄比温庭筠稍晚,却是花间词的叛逆者,走出了浓丽稠密的艳丽的桎梏,开五代疏朗质朴的词坛新风。
下面,我们结合温韦他们的代表作,对这两位晚唐五代极具代表性作家温庭筠、韦庄的词风,进行了一番分析。
相同点 :
温韦同处花间时代, 故其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必有相同之处。 内容重闺情儿女情长,风格香艳缠绵。
不同点:
一、两人独特的人生际遇不同。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多才多艺,才思敏捷,有温八叉之称,但累试不第,放荡流连于歌楼伎馆,花月诗酒消耗才华。西蜀诗人韦庄,一生颠沛流离,饱受离乱,了解民生疾苦,更关注现实。
二师承不同。温词受南朝宫体影响,又受李贺的影响,追求词藻华丽,幽微的意境。韦庄受白居易诗风影响,讲求朴素平直、浅切自然。
三,风格各异。以如他的《菩萨蛮》为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词的上阕,描摹床前屏风的布局以及妇人弄妆梳洗时的娇贵慵懒姿态;下阕写妆成后的与花交映的妩媚动人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妇人的孤寂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以鹧鸪成双,反衬出妇女的形单影只;以容貌服饰的华丽描写,反衬出妇女内心的无聊空虚。由此看出温词的香软柔美、含蓄蕴藉的风格,意象稠密,造境富丽堂皇,视为花间词之正宗。韦庄处于花间词发展后朝,把创作引向抒情之路,韦词的疏朗秀美、淡雅浅显,重在抒情写意,别于浓丽的花间词风,意象疏朗,比如《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该词正面抒写了一名女子,在婚姻生活上,主张自由,选择自己心仪的对象,情感真挚而强烈。韦庄用不加雕饰的白描手法,以清新明朗质朴的笔法,勾勒出了一位天真烂漫、冒着被休弃的危险,义无反顾,大胆而热烈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这首词语言质朴多情韵,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无密集的意象堆砌现象,直抒胸臆,平直自然,有质朴清新的民歌风味,是最不像花间词的词,别居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历史上有哪些公认的成就很高、人品不行的诗、词人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诗人词人,他们大多一般诗如其人,词如其人。具有着高尚的品格,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品格。但也有少数人品很差的诗人,他们的诗我们也是耳熟能详,对于此,我们来说上几位。
1. 崔颢,唐朝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黄鹤楼》,流传千古,李白曾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而除了几首好诗,崔颢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好名声。崔颢好酒赌博,喜欢美色,娶老婆极其苛刻,只找漂亮的,不找爱的,稍有不如意,即刻休妻,前后换了好几任。这样薄行寡德,实在令人唾弃。
2.李绅
李绅最为我们熟悉的就是他的悯农诗,至今脍炙人口,能写出这样诗的人按理说应该是忧国忧民,做官也是清廉如水的人,可是却并非如此。
李绅做了官之后就变了,后来官宰相之后更是穷奢极欲了,他爱吃鸡舌头,每吃一次鸡舌就要杀几百只鸡,这个时候,他忘了悯农了。
李绅原先没发达的时候,住在李元将家中,喊李元将叔叔。等李绅发达了,再见到李元将,李元将自称弟弟,李绅脸色很难看,李元将又降低一个辈分,喊李绅叔叔,李绅还是不高兴。
最终,李元将喊李绅爷爷,李绅才勉强容得下他。他以前的朋友来拜访他,夜深了想住在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结果因为朋友的仆人和人打架被抓,碰到了李绅,李绅下令将二人杀死。又问朋友:“你既然是来找我,为什么不来见我?”朋友说都晚上了想第二天再去,李绅就很生气,命人绑了朋友,打了二十杖。
所以对于他,我们也是叹息。
3.宋之问
在世人眼中,宋之问无疑相当成功。他的才学完全不逊色初唐四杰,而在父亲的影响下,其五言诗的造诣,更是无人能出其右。除此之外,宋之问长相儒雅,容貌过人,更兼马屁功夫天下无敌。也正因此,在种种光环的加持下,当他主动靠近武则天后,便被其直接收入奉宸院(武则天后宫)。但这却并不能让他得到满足,他所向往的是更进一步,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之首,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
为了达成自己目的,宋之问抛弃尊严,主动与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接触。为讨二人欢心,他还曾为二人端过夜壶。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得到了与武则天见面的机会。为此,他更是准备了一首意境悠远的艳诗。
名家名作果然不同于凡品,连艳诗都得到了升华。武则天看后非常满意,遂召他进宫,而二人相见后,武则天更对他儒雅的样貌无比满意。在种种因素之下,幸福生活似乎在向其招手。但悲剧的是,当武则天准备宠幸他,邀他入宫时。他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明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何却以这种结局结尾?这是咋回事?
据《本事诗》记载,此事之后,宋之问写诗道:“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而武则天看后却只是皱眉向司理少卿崔融说道:“这个宋之问,的确是难遇之才,但他口气熏人,让朕无法忍受。”
谁也没想到,宋之问用尽全身解数,却在口臭上栽了跟头。还有一件是最被人唾弃的。
宋《唐语林》载: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即宋之问也,苦爱此两句,(刘)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囊压杀之。宋剽窃得手了,但没逃过后人的审视:《全唐诗》中他的《有所思》,跟他外甥的《代悲白头翁》几乎一模一样!令人不齿。
这三个是品格败坏的有代表的诗人。但还有许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