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借尸还魂事件,我来回答。
并不是如此。
实际上,星球大战计划最终只建设了一小部分,花费约千亿美元。
所谓“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和“反卫星计划”两部分,不要说80年代,就算今天也没有完全实现。
今天,美国也没有成功防御洲际导弹的能力,范围性技术也不成熟。
当时提出的由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摧毁穿出大气层的弹头;由电磁动能武器或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攻击在再入大气层前阶段飞行的核弹头;用动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摧毁重返大气层后的“漏网之鱼”。
显然,这些技术在今天都是很夸张的。
苏联不是笨蛋,不可能不知道这点。
实际上,苏联在80年代的导弹技术,即便今天美国也没有很大的把握拦截足够多的核导弹。
所以,星球大战确实让苏联投入不少资金,研发更强的导弹。
但退一步说,就算没有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同样会不断提高导弹水平,这是该国最大的杀手锏。
苏联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崩溃。
苏联不合理的计划经济体制,无法维持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
再次基础上,苏联又要维持军队的强大,维持人民对生活的基本要求,最终导致经济崩溃,无法维持。
而苏联经济远远不如美国,却又不能在武力上太多落后于美国。无奈之下,苏联只能保持和美国差不多的军费投入。
从1963年到1974年,苏联花费了6700亿美元的军费,其中1973年为860亿美元
美国军费70年代为8989亿美元,比苏联高得多。
但因苏联经济比较差,实际上苏联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
而美军在越战期间,军费也提高到9.5%,但到了1977就讲到5.4%。
苏联认为,自己在国防总的研究和发展工作方面开支比美国多20%;在一般部队方面多20%;在采购数量方面多25%;在进攻性战略核力量方面多60%。
显然,这样持续下去,苏联经济的相当一部分财富,都用于制造武器。
人民生活长期不能提高,苏联民众非常不满。而80年代,苏联经济已经严重停滞,军费又不能大幅度缩减,就必须进一步积压民众消费。
于是,民众感觉到本来就很烂的物资供应,更为困难,越来越愤怒。
这边,由于体制的约束,神仙也无法改变苏联计划经济的根本性问题,经济困境无法扭转。
这样持续下去,苏联经济必然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很多优质的企业不直接上市,而是要借壳上市
近年来,借壳上市使得一些本来无法上市,或很难上市的企业圆了上市的梦。特别是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基本都采用的是借壳上市。比如分众传媒借壳七喜控股、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360借壳江南嘉捷,重组成功之后,这样概念的股票都一飞冲天,借壳者获利颇丰,三年解禁后就可减持了。
有网友提出问题,为啥很多公司都不直接上市,非要借壳上市呢?一般的中小企业要想通过直接上市的途径是非常不容易的。当年,阿里巴巴的马云因缺钱,找到了软银孙正义,而孙正义只用了2000万美元就投资了阿里,如今其所持股份总市值达4000多亿人民币,如果当时阿里能直接上市,也不会让软银占了阿里这么多股份。
那么在A股市场直接上市究竟有啥艰难之处呢?首先,直接上市要有很高的门槛。股本总额少于3000万人民币的企业不准上市。成立不满三年,不许上市。不能实现持续三年盈利,不能上市。有关持续盈利的业务内容出现变化的不能上市。
此外,还有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足 5000 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不足3亿元,不能上市。有不良记录的企业不能上市。未获得审批的企业不能上市。不是一股一权的不能上市。
而阿里集团等互联网企业不能在A股直接上市的主要原因是,不是一股一权就不能上市,因为阿里巴巴是合伙人制度,同股不同权。也就是说,即使你拥有了阿里集团再多的股份,你在阿里集团也未必就有话语权。而在阿里集团的话语权主要是阿里的管理层说了算。像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企业都是属于A、B股,同股不同权,所以这些企业除非借壳上市,否则就不能在A股直接IPO。
再者,要经过审核关卡。直接上市的过程实在是过于漫长,目前需要排队等候很久,可能还是好几年,而且承销费用还不低,弄不好要是通不过审核还上不了市,前功尽弃,时间成本较高。而一些急于融资的公司会选择借壳上市。不过,现在借壳上市的标准也等同于IPO,因此借壳也不是那么容易。
最后,即使通过了发审委的审核也要排队等待上市,遇到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可能排队时间还短一些,如果遇到股市走的是长期熊市,新股发行速度放缓,甚至暂停发行,那又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上市。有的上市公司虽然通过了审核,一看前面排着队的还有几百家,心就凉了半截,至少中短期内是没戏了。
说了半天新股上市有多艰难,那么借壳上市的好处又集中在哪些地方呢?第一,可以绕过监管部门审查,快速上市。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等于走了一条捷径。第二,借壳上市后,无需向社会公开公司盈利的水平、资金数量等各项指标,增强隐蔽性。第三,自己可以控制上市时定价,不用市场来决定。当然,借壳上市时也要遇到较大的重组成本以及股权稀释和摊薄。
借壳上市可以变通的解决“一股一权”的限制,可以迅速解决冗长的“审批和排队”的无奈,因此很多企业愿意上市。所以,市场上的垃圾公司的壳资源也有最后的价值。不过,借壳上市仅是曲线上市,通过这样的方法是无法融到资金的,还需要在上市后通过“再融资”的途径,达到融资目的。不过,随着注册制的推进,以后附合条件的公司都可以上市融资,借壳上市终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