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最近由于山东冠县陈春秀16年前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情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高考事件,仅仅山东一个省后来又陆续查出200多个冒名顶替者,这些事件让人触目惊心,扼腕惊叹。

高考事件:怎样看待高考录取被人顶替的问题

我对高考录取被人顶替这件事的看法如下:

高考事件:怎样看待高考录取被人顶替的问题

1、这件事有其时代以及社会现实因素

高考事件:怎样看待高考录取被人顶替的问题

十几年前,当时社会信息不像现在发达,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最容易被人顶替。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平时学习不努力,高考成绩不理想,所以就想到要不劳而获,对其他来自农村地区的考生的录取通知书通过非法手段进行截留,冒名顶替,因为当时要做手脚太简单了,只要将相关人员疏通一下就行。

2、冒名顶替者数量惊人

我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像陈春秀这样被冒名顶替者的数量会很惊人,现在已经曝光发现的只是少数。直到现在,没有针对性的完善的追责、补偿一整套流程、制度与法规,各个地方的处理方式都不尽相同,导致冒名者的违法成本太低,让人有机可乘,铤而走险。

3、应加大违法处理力度

应该把高考违规违法事件相关法律加以完善,对相关人员加大处罚。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底层人民更希望向上层流动。每一个人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而不应该依靠不正当手段来获得不属于自己的权利。

4、冒名顶替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

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考上大学特别不容易,背后付出了无数的艰辛,最后却被他人冒名顶替,从此他的人生以及命运就会被改写,明明可以在学校安心学习,提升自己,见识更多东西,毕业后有个好工作,有个好前途,结果却因为被顶替,只能出去洗盘子,打扫卫生,做最底层的工作,这是何等的不公平以及何等的残酷无情。

5、斩断贩卖个人信息不法链条

我觉得还存在一个贩卖个人信息的灰色链条,有些人专门从事贩卖高考生的联系方式,个人信息,分数,录取通知书等,以获取非法利益。应该加强对这些不法勾当的打击力度,从而逐步减少甚至杜绝被冒名顶替的悲剧的发生。

6、冒名顶替事件都有着共同的特征

这些冒名顶替事件都有着共同的特征,即被冒名顶替的受害者均来自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金钱,没有地位,没有背景。正因如此,他/她们的权利受到侵害之后,往往自身没有能力去调查、去核实、去申诉,最终只能将信将疑地“认命”。

我相信,随着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健全,高考录取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同时加大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这类顶替事件会越来越少甚至完全杜绝。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看到最近几个高考顶替事件的处理结果,各位看官有什么想说的吗

首先,我们应该为山东的处理态度和速度由衷地点个赞。

山东通报两起冒名顶替上大学问题处理情况,顶替者和顶替者的父亲都被采取了强制措施,未来可能会面临牢狱之灾。

曾记得,十年前湖南的罗彩霞被顶替事件,顶替者的父亲被判刑四年,顶替者因为没有在体制内,没有受到开除公职处罚。

山东高考顶替事件,未来大概的处理路径应该是这样子的:顶替者的父亲吃牢饭,顶替者吊销学历,如果有公职,开除公职,如果有其他犯罪行为,吃牢饭。

如此,对于那些在体制内工作的顶替者无疑是个巨大的心理威慑。做过恶的,是继续留在体制内,还是辞职离开,是不是左右为难啊。

另外,顶替事件中,还有一种受害者,就是那些嫁给顶替者或者娶了顶替者的,原本以为找了个美丽少女和翩翩少年来相伴一生,到头来却发现找的却是犯罪嫌疑人,有点亏大了吧?

正在处理中的苟晶疑被顶替事件中,那个邱老师,还能是优秀教育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吗?我们静待官宣吧!

上大学被顶替事件揭开后,你认为高考制度会改革吗

上大学被顶替后事件揭开后,我认为高考制度不一定会改革。被顶替是高考后发生的事件,和高考制度没有太大关系,是招生环节出了问题,是那些冒名顶替之人太可恶,他们想不劳而获。纵使你有千百条制度,也总会有挖空心思钻空子之人,如果不制定一条严格的惩罚制度,无论你怎么改革,也都不敢确保不被篡改,必须严惩不怠。

高考事件:怎样看待高考录取被人顶替的问题

过去的高考都是先报志愿,后考试,没有形成电脑联网,档案都是纸质存档,可能会给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的机会。牵一处而动全身,如果真的进行了冒名顶替,那就会同时牵动到几个部门,这些人都是帮凶,都要一并治罪,而且要严惩,留给那些辛辛苦苦付出的同学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高考事件:怎样看待高考录取被人顶替的问题

现在高考是先出成绩后报考,而且都是电脑联网,高考成绩和录取院校都是在网上就可以查询的。若是被录取了未接到通知书,你一定要到录取院校去打听一下,看看自己的通知书是被邮寄的时候丢失了,还是邮到别人家里被人顶替了,要在有效的时间里,找回自己的权益,这样就避免了此类悲惨事情的发生,不至于让自己的辛勤的汗水付之流水。

高考事件:怎样看待高考录取被人顶替的问题

惩治犯罪者,即使受害者的青春无法弥补,命运无法改变,不能还回一个公平合理的人生,但是做错事者一定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为自己的过错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受到应有的惩罚和处罚,对今后也是一种警示,避免在发生此类同样的事情。

——文/芷若幽平

照片/网络,如有侵权请说明

20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