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才貌双全的女子很多,比如说卓文君,比如说王昭君,比如说蔡文姬,比如说李清照花间派鼻祖。笔者这里着重来说一个唐代的上官婉儿。

历史上有哪些才貌双全的美女

首先,来看上官婉儿的“貌”。

历史上有哪些才貌双全的美女

上官婉儿尽管从小遭遇到了家庭变故,上官全家都被武则天屠杀了。但幸存者上官婉儿因受牵连而籍没入宫。在宫中渐渐长大的上官婉儿像一朵花儿一样盛开着,洋溢着少女独有的青春气息,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当真是美不可言。

历史上有哪些才貌双全的美女

关于上官婉儿的貌美,有事例为证:武则天有两个男宠叫张氏兄弟,因为长的太帅,情窦初开的上官婉儿和“莲花哥”张昌宗对上了眼。

历史上有哪些才貌双全的美女

一次,武则天让几个走的最近的人吃“家宴”时,上官婉儿当着武则天的面给张昌宗送了个大大的“秋波”,而张昌宗也扬眉吐气地回了个“媚眼”,弄得当“电灯泡”的武则天颜面扫地,一怒之下将上官婉儿打入牢狱之中。

历史上有哪些才貌双全的美女

并处以黥刑。结果行刑宦官在给上官婉儿行刑后,又刺以青色刺青,上官婉儿的额中央居然被绣出了一朵红色梅花,配上她原本就秀丽白皙的脸,更显妩媚娇艳,比以前更显风情万种,柔美万状。

其次,来看上官婉儿的“才”。

上官婉儿天资聪慧,天生好学,过目成诵,从小就会作诗吟赋,文采过人,下笔千言,每每出口成章,精通经书、史书,精通琴棋书画,同时,她还肯于研究,善于观察,小小年龄,熟识宫中一切大小之事,被公认为才女。也正因为这样,14岁的才女上官婉儿很快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通过一番考察,上官婉儿因得一首《彩书怨》得到了武后的赏识,武后赞叹道:“此女绝非凡骨”。嗣圣元年,武则天破天荒地把上官婉儿纳为自己的秘书(侍从)。后来又拔封她为婕妤,协助她拟敕制诏。再后来,她一直是武则天的心腹笔杆,私人秘书,长期伺奉武则天。

上官婉儿逐渐被武则天的聪明才智和超人的精力所折服,两人很快相逢一笑泯恩仇。嗣圣元年二月,当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自立为皇帝后。扬州司马徐敬业打着“清君测”的牌子,率10万大军反叛武则天,徐敬业手下有一个才子写了一封《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吸引了更多人加入了反叛之列。上官婉儿看了对其文章后对其文采大为赞赏,于是向武则天推荐了他。后来,徐敬业兵败被杀,才子也被生擒。上官婉儿又请求武则天放才子一条生路,给其改过的机会。武则天也是爱惜人才之人,于是听从上官婉儿之言,特别赦免了才子。而这位才子便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再后来,在上官婉儿的倡议下,武则天应重科举,兴诗社,鼓励文人志士写作,很快涌出了从量人才和优秀作品,后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便是其中的产物。

总之才貌双全的上官婉儿儿以一介女流,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实为罕见。

“诗言志,词传情”,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大家好,我是零点拾韵,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

花间派鼻祖:历史上有哪些才貌双全的美女

“诗言志,词传情”的正确理解这句话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通过诗来表达志,通过词来抒发感情。首先“志”属于“情”,“情”包含“志”,两者之间不存在相互对立的关系。在唐诗宋词里,往往是情在志中,志寓于情,当然,也有不少作品单纯抒情或单纯言志。

花间派鼻祖:历史上有哪些才貌双全的美女

实际上,这句话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何为互文,简单说就是上文的词语与下文的词语相互补充含义,先来看两个例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里边,“物”与“己”互文,“喜”与“悲”互文,整句话的正确理解是:不因为外部环境和个人遭遇产生情绪变化。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同理,“千里”与“万里”互文,“冰封”与“雪飘”互文,整句话的正确理解是:放眼望去,雪花飘飘,广阔大地被冰雪覆盖。

再来看“诗言志,词传情”,“诗”与“词”互文,“志”与“情”互文,那么整句话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通过诗词来表达志向和抒发感情。

表达爱情的唐诗举例解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元稹为悼念亡妻而作,显然是抒发思念之情。

简单解析一下:还记得以前我们一起去看大海吗?而今你已不在,我不想到任何地方看海了。还记得我们一起去看过巫山的云彩吗?而今你已不在,我不想到任何地方看云了。每次我走过花丛(比喻美女)中我都懒得去看了,一方面是我本身的修为,另一方是因为心中放不下曾经的你。全诗满满的思念,满满的一往情深。

表达志向的宋词举例解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言志。面对旧日山河,南宋朝天无所作为,而辛弃疾作为曾经的武将却不得重用,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一片爱国之情无以释放。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渴望再披战袍,收复河山的远大志向。

结语诗与词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不存在所谓“诗言志,词传情”的局限性。诗可言志,词亦可;词可传情,诗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