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绣球奇案】   孙中艺 饰董歌   衣 珊 饰桂珠   龙 隆 饰桂万军   阿 财 饰刀疤   洪军杰 饰方块   刘 苏 饰住持   刘思梦 饰依萍   许振宾 饰官大鹏   王 明 饰刘可   刘广厚 饰卓三泰   田海鹏饰何师爷   丁小龙 饰杨刚   童晓梅 饰张王氏   成红军 饰仵作    【第二部分鬼新娘】   王紫璇 饰何凤仪   郑亦桐 饰秋桂   方晓莉 饰刘夫人   杨 晨 饰刘怀安   王民 饰洪顺生(洪大人)   玉 尚 饰张远   方 野 饰冯涛   杨子炫 饰吴媒婆   宋邦春 饰赵一虎   韩依静 饰小香   曹 伟 饰曹福   任学海 饰韩贤光   【第三部分真假国主】   郭彤彤 饰欧阳明珠   邓立明 饰破布   戚一明 饰得宝   田海鹏 饰张师爷   韩木墩 饰冬瓜   周 猛 饰斗鸡眼   郭 军 饰鲁一忠   马静 饰何芸   张国锋 饰杨县令   王孟志 饰杨捕头   陈斌斌 饰黑豹   肖 虎 饰竹竿   【第四部分糊涂县令妙钦差】   王 瑜 饰哈喜儿   杜军泽 饰乌向阳   郑佳欣 饰乌夫人   唐 臻 饰乌心莲   沈保平 饰乌员外   金有明 饰乌管家   杨世星 饰文师爷   毛建强 饰无相大师   侯江龙 饰刑问天   柴伟 饰刑龙   郭彤彤 饰刑凤   应洁雅 饰 小雅 主要演员    主角   王灿/王孔达 ?饰 司马玉龙/司马浩天   沈世朋 ??? 饰 赵羽/赵毅   方子萱 ??? 饰 白珊珊   周明增 ??? 饰 丁五味   其他   齐千郡 ??? 饰 王后贺镪 ???? 饰 叶洪   王家辉 ??? 饰 玉龙(童年)   马启慧 ??? 饰 赵羽(童年)   陈涛 ???? 饰 五味(童年)   第一部分 子不教谁之过   李肖宁 ???饰 何耀祖   乌日根 ???饰 蔡文星   关悦 ????饰 周芸儿   刘广厚 ???饰 周父   孟月英 ???饰 周母   李铁军 ???饰 何正杰   袁曼芬 ???饰 何母   第二部分 棺中产子   张瑞珈 ???饰 吕母   郭军 ????饰 魏庆林/萧天赞   张如君 ???饰 洪秀兰   张静东 ???饰 吕家棋   杨子炫 ???饰 段英红   王瑜 ????饰 长贵/刘管事   张家俊 ???饰 洪父   张婷婷 ???饰 小香   第三部分 寿止公堂   姚卓君 ???饰 郭展鹏   阴博 ????饰 方玉洁   刘苏 ????饰 江秋萍   无少曾 ???饰 郭舒羽   刘奕宏 ???饰 秀桃   文忠 ????饰 辜孝诚   于子宽 ???饰 辜慎   董可飞 ???饰 朱有福   第四部分_当归   姚卓君 ???饰 汪恩伦   米杨 ????饰 汤瑶   宋芮宁??? 饰 余秋琴   张波 ????饰 丁五行   王小红 ???饰 汤夫人   赵芙丽 ???饰 汪母   毕翰文 ???饰 阿隆   戚一鸣 ???饰 汪志邦

“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是描述明清时代的临清齐千郡。临清位于卫河和大运河的交汇处,现在是山东的一个普通县级市,人口82万,城镇人口45万。

齐千郡:电视剧《龙行天下》演员表

在明清时代齐千郡,临清可是个大城市,人口早超过百万了,可以排名进新一线城市。临清的富裕,在山东(齐鲁大地)首屈一指,远超青岛(当然是在清朝末年青岛开埠之前)。临清的繁华简直要压北京和南京一头,虽然有点夸张,但离事实不远。

齐千郡:电视剧《龙行天下》演员表

临清也是一个丧失交通枢纽地位而衰落的城市齐千郡。临清,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

齐千郡:电视剧《龙行天下》演员表

齐千郡:电视剧《龙行天下》演员表

曹操第一次看到临清临清当时只是魏郡的一个小县齐千郡。

齐千郡:电视剧《龙行天下》演员表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后齐千郡,为了彻底消灭袁绍残部,他建设了白沟等水利工程,向北方运粮草。

齐千郡:电视剧《龙行天下》演员表

黄河向南改道后,黄河故道附近出现了一条河,当时叫白沟。白沟的水是从太行山东麓留下来的,是清水,所以白沟又叫作清水。

齐千郡:电视剧《龙行天下》演员表

临清就在白沟的边上。但白沟的水量小,不适合船运。

齐千郡:电视剧《龙行天下》演员表

曹操就派人在淇水口打桩设坝,拦截淇水流入白沟增加水量,可以让白沟通船。

齐千郡:电视剧《龙行天下》演员表

等曹操灭了袁绍的儿子们之后,封了魏王,魏王府就在临漳。曹操把漳河和白沟打通,把白沟挖深挖宽整理成一条运河,可以向北延伸到幽州境内,为以后消灭东北的乌桓,打下了后勤基础。

此时的临清,只是白沟运河的一个小站而已。

隋炀帝看到的临清隋朝时,临清属贝州清河郡。

隋炀帝为了讨伐高句丽,调集百万民夫,开凿隋朝大运河北段,称为永济渠。永济渠经过白沟的这一段,基本上采用了曹操原来的河道。

这时的永济渠正好经过清河。隋唐时期这里有过一段时间的繁荣。

《新唐书》:“国家平日聚江淮河南钱帛于彼以赡北军,谓之天下北库。”

忽必烈看到的临清忽必烈开凿了会通河,将临清和东平用直线连接起来。相对于隋朝大运河,从山东改道,把线拉直,节约了上千里的运河航线。

会通河有个水利技术难题,就是这个地方是整个京杭大运河的制高点。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如果不做技术处理,会通河有一段是没有水的。元朝在这里采用了大量的闸门来蓄水。

忽必烈在1290年,罢海道运粮万户府,改为运河漕运,设置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负责漕运,为枢密院直属机构。临清万户府其实是一个省级单位,类似现在的长江水利委员会。

1344年(元至正四年)5月,黄河决口,淤塞了元朝大运河中段的河道。临清因此而衰落。元朝在治理黄河时,又引爆了元末大起义,“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明朝北伐时,徐达与常遇春在临清集合各路大军,水陆并进,扑向大都,元顺帝北逃。临清也见证了这段血雨腥风的时光。

明朝时期的临清朱元璋北伐时,命令徐达、常玉春在临清建立了三座粮仓。建城之前,已经建立了临清三仓,用于支持北伐。临清仓在城内,占临清城面积四分之一。

朱棣为了防止建文帝复辟,禁绝了海上漕运。从此明朝的漕运全都是运河漕运。明朝已经完全解决了会通河制高点的难题,通过把大汶河的水引到东平湖蓄水,再加上大量的闸门,使运河的水一直保持到清朝末年。

从明朝开始,临清进入了繁荣时代。

宣德年间,临清仓能盛放300万石漕粮,而当时漕粮年运输总额为400万石。

临清运河钞关设在京杭大运河岸边,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处古代运河税收机构古迹。

到明朝万历年间,临清钞关已经位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万历六年(1478年),临清钞关征税83200两。这是明朝收商税最多的地方。

明代中期,临清城墙周长近50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人口号称百万,商贾繁荣,是市井色情小说《金瓶梅》的原型地。西门庆虽然是宋朝人,但描述的时期其实是明朝。宋朝并没有临清钞关。

到了临清,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马头去处,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凑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

《金瓶梅》描写过临清钞关,西门庆的伙计来旺去杭州织造购买衣物,给蔡太师过生日,经过临清时要纳税。西门庆还多次从杭州贩卖货物:

问他货船在那里,胡秀递上书帐,说道:“韩大叔在杭州置了一万两银子缎绢货物,见今直抵临清钞关,缺少税钞银两,未曾装载进城。”西门庆看了书帐,心内大喜,吩咐棋童看饭与胡秀吃了,教他往乔亲家爹那里见见去。就进来对吴月娘说:“韩伙计货船到了临清,使后生胡秀送书帐上来,如今少不的把对门房子打扫,卸到那里,寻伙计收拾,开铺子发卖。

明朝李东阳《过鳌头矶》描述临清

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折岸惊流此地回,涛声日夜响春雷。城中烟火千家集,江上帆樯万斛来。

明末《总监各路太监高起潜题本》中说临清: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货财,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

鳌头矶

临清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相交汇处有一探出来的石坝,其形状如鳌头,被称为鳌头矶”,是古代临清16景之一,是城内最繁华的地方。康熙亲题的“鳌头矶”石碑仍然杵在那里。

临清舍利塔

在临清西北城郊的运河岸边,有一座九层宝塔。这座宝塔与通州燃灯塔、杭州六和塔、镇江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九年,高六十一米。

清朝时期的临清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大运河,更加繁华。特别是乾隆皇帝时期,漕帮掌管了运河的水手,管理更加有序。乾隆六下江南,很多路程都是在京杭大运河上。在乾隆时代,临清达到了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

《临清县志》记载:康熙曾三次经过临清,乾隆四次经过临清。

道光四年(1824年)冬,黄河决堤,河道淤积,使京杭大运河阻塞。1825年,清朝开始海运漕粮。河运、海运并存70年后,完全被海运替代。

这时的临清,进入了衰落期。

民国时期的临清雪上加霜,大铁路时代的来临,将临清赶出了五线城市之外,成了一个县级市。津浦铁路和京汉铁路建成通车,津浦铁路沿线经过济南和德州,绕过了临清。京杭大运河的功能被严重削弱。

1930年,京杭运河上的最后一个钞关--临清钞关最终关闭。

临清进入了美人迟暮的状态。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