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约成书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封神演义作者。

封神演义作者:《封神演义》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写的

《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失败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

封神演义作者:《封神演义》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写的

说封神演义的来历,不得不提另一部更为出色的中国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作者吴承恩,大约成书于明朝嘉靖年间。

封神演义作者:《封神演义》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写的

此两部神话小说都对明代后的中国影响巨大,至今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茶余饭后。但有三个怪现象,封神演义成书在后,写的历史肯景却在西游记之前,此是一怪。两本书的人物重叠度非常之高,以至于封神演义普遍被认为是西游记的前传。但两部书的立场却是截然相反,封神演义扬道抑佛,而西游记扬佛抑道,此是二怪。西游记在明代是禁书,但大家都知道作者是吴承恩,封神演义历代都不禁,但其作者却一直有争议,此是三怪。为什么会这样?本人现在根据一些线索推测下并提出一个假说供大家参考。

西游记成书于嘉靖年间,嘉靖皇帝笃信道教,整天弄一群道士在皇宫里炼丹,38年不上朝,吴承恩应该是对这一现象深恶痛绝,故写的西游记中多处有贬低嘉靖帝的嫌疑,当然他也顺便讽刺了道教,造成扬佛抑道。虽然西游记没有明着批评明政府,但明政府应该是闻出其中味道,所以当时将西游记列为禁书。同时为了反驳西游记(政府虽禁,但民间已流传开了),明政府组织了一群文人针对性地写了另一本巨作封神演义,我个人认为许仲琳只是这一群文人中的一个而已,所以大家一直有争议。正因为封神演义很可能是一群人应付政治任务而写的,所以写的没有西游记好。西游记是作者由感而发,所以感觉写得更用心。这类似一幕,当代也出现过,当年毛主席在重庆谈判前发表了以个人宏大气魄写就的《沁园春雪》,蒋介石也组织了一大堆当时最有才华的文人想写篇盖过毛主席的文章而不得。

如果真相正如我的假说,那么三个怪现象就能够解释得通,求历史学的高人指点证明!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的相同或相近人物有哪些不同点

从故事发生的时间上看,《封神演义》要早于《西游记》,加上两部书中一些相同或者相近人物,所以很多不明就里的朋友将两书当作上下部来相互解读。

封神演义作者:《封神演义》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写的

实际上,这两部书是两个不同作者的独立作品,而且《封神演义》成书要晚于《西游记》,所以更多的是《封神》借鉴了《西游》中的故事与情节,再将一些内容扩充或者改编。

封神演义作者:《封神演义》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写的

用现在的说法,《封神演义》可以算作《西游记》的同人作品。当然,如果把两部书当作两个真实世界,那么他们就是两个平行世界各自发生的故事。

封神演义作者:《封神演义》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写的

封神演义作者:《封神演义》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写的

李靖与哪吒《西游记》中的托塔天王李靖和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在《封神演义》中一个是没什么责任心的陈塘关总兵,一个是刚刚出生不久,灵珠子转世的“混世魔王”。他们父子间的恩怨情仇两部书大方向相同,但具体情节完全不同,包括师承和道统。

封神演义作者:《封神演义》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写的

由于李靖和哪吒不是《西游记》的主角,所以他们之间的故事只有一段话,我们直接来看一下。

封神演义作者:《封神演义》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写的

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怞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

我们来对比一下《封神》中的哪吒。

首先,《封神》中的哪吒是灵珠子转世,出生是个肉球,被李靖劈开,而他的名字是太乙真人所取,没有手掌有字的设定。而且封神中的哪吒从一出生就被李靖有些嫌弃,毕竟他出生太过诡异,李靖这个人又谨小慎微,生怕有祸事累及家门,但看孩子可爱,又不忍心伤其性命,所以有喜有忧。

第二,虽然都是闹海,但并不相同。《西游记》中的哪吒天生杀性重,无缘无故就踏倒了水晶宫,同时捉住的并不是东海龙王敖广(《封神演义》作敖光)。《封神》中哪吒属于混不吝加抗拒执法,所以连杀李艮、敖丙,又在敖光上天庭告状的路上伏击,揭了几片龙鳞下来。

第三,哪吒之死两本书完全不同。《西游》是因为哪吒天生爱闯祸,李靖怕有后患,所以要杀他。哪吒一时愤怒,自尽偿还给了父母,说白了有点像置气,你不是要杀我吗,不用你动手,我自己来,骨肉还给你们,以后没关系。

而《封神》中哪吒在东海闯完祸之后,又把骷髅山白骨洞石矶师徒三人给团灭了,惹得祸更多。同时他自尽是因为龙王威胁要水淹陈塘关,所以哪吒一人做事一人当,以命抵命。

第四,由于一个是被李靖逼死,一个是被龙王逼死,所以后来哪吒追杀李靖的原因也就不同。《西游记》是单纯的报仇,而《封神》原本殷氏夫人为哪吒修建了庙宇,受人间香火,期满后就可以复生,李靖不想哪吒活过来,于是连庙带神像砸了个稀巴烂,哪吒因此怀恨在心,复生后找李靖报仇。

第五,也是很多人最常见的认知性错误,就是师承和道统上两书是不同的。由于《封神演义》中哪吒的故事更丰富、生动、深入人心,所以很多朋友认准了哪吒是阐教弟子,太乙真人的徒弟,自然就属于道教。但是在《西游记》中并非如此,一般来说,我们遇到困难或者危险,肯定是找自己最亲近、信任的人帮忙,如果哪吒出身道教,他第一个找的应该是元始天尊或者太上老君,而他却去西方找如来,同时也是如来为他以莲花为载体复生。而李靖在被哪吒报复的时候,第一个去找的也是如来。再加上后面说父子二人曾奉如来之命捉拿金鼻白毛老鼠精,如果他们是道教弟子,奉的除了玉帝圣旨就应该像真武大帝那样是元始天尊符召,种种一切说明,李靖和哪吒父子并非道教弟子,而是佛教中人。

第六就是有关李靖最终得以震慑哪吒的玲珑宝塔。《西游》中是如来赐给李靖,而哪吒之所以被宝塔震慑并非是惧怕这法宝,而是宝塔层层有佛,而如来又让哪吒认佛为父,也就是见塔如见父,这样一来哪吒自然就不敢放肆了。

《封神》中是燃灯道人所赐,而且哪吒完全是因为惧怕宝塔,所以委曲求全,心里其实根本就不服。换言之,《西游》中父子二人是实打实的解了冤仇,《封神》纯属就是靠吓唬,让哪吒不敢了。

杨戬与二郎神很多人将两者同化,确实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细琢磨,两人的性格和人设一点都不一样。

首先是功法的不同。杨戬精通八九玄功,诚然《封神》中云霄以混元金斗捉杨戬时,赞诗中也曾称“任你七十二变”,但是八九玄功和《西游》中二郎神的七十二变还是有区别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孙悟空被捉拿后,刀砍斧剁全不管用,太上老君称是因为孙悟空吃了他的仙丹,用体内三昧真火炼化,所以塑造了近乎刀枪不入的身躯。也就是如果单纯是七十二变,并没有这样的功效,毕竟以老君的眼界,这点问题还不至于看错。而《封神》中的八九玄功却是实打实的“物理免疫”神功,连番天印打在脸上都只做不知。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孙悟空的“物理免疫”只是打不坏,但是能打倒,比如被金刚琢和二郎神的弹丸打翻,但杨戬的八九玄功无论什么打在身上连延误都做不到,更别说打倒了。

第二,杨戬和二郎神虽然都有狗,但杨戬的叫做哮天犬,是更接近于法宝的仙犬。二郎神的狗属于灵兽,平时就跟在二郎神左右,并且没有具体名字,只叫做细犬。也就是说哮天犬的叫法只在《封神》中存在,在《西游》从来没有出现过。

第三,《西游记》通篇没有交代过二郎神的名字,只有孙悟空说过,二郎神的父亲姓杨。而他的神位叫做“昭惠灵显王显圣二郎真君”。《封神演义》中杨戬出场时曾介绍,他后来尊号“清源妙道真君”,并没有所谓“二郎神”的说法。

第四,《西游记》中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人神混血。但是在《封神演义》中并没有这样的设定。在龙吉公主第一次与杨戬见面时,并没有他们是表亲的交代,只是很场面化的碰面。有人矫枉过正,称《封神》中没有玉帝这个称谓,这是看书不认真造成的,《封神》原著中昊天上帝曾有用玉帝做称呼的时候,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回去翻翻书。类似的还有老子,有人说《封神》中只有老子,没有太上老君,实际在三霄摆黄河阵,老子出场时,曾用太上老君作为称呼。

所以说杨戬和二郎神有相似甚至相同之处不假,但不同之处更多,这很明显就是许仲琳(《封神演义》争议作者)有意以二郎神为原型改编出杨戬这个角色。

除了李靖、哪吒和杨戬之外,书中还有很多同样情况的人物,比如燃灯道人和燃灯古佛、文殊广法天尊和文殊菩萨、普贤真人和普贤菩萨、慈航道人与观世音菩萨,甚至青狮、白象、金毛犼等等,都在两部作品中同时出现过。说到底,《封神演义》虽然名气不小,格局和场景比《西游记》更大,但是无论内容深度、文学性和严谨度都无法和《西游记》相提并论,所以与其硬说是上下部,不如说是同人作品,那么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