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如果地球的氧气增加一倍,昆虫和节肢动物会朝着大体型方向进化;一亿年,人类就骑着皮皮虾出行吧巨脉蜻蜓!

巨脉蜻蜓:如果地球的氧气含量突然增加一倍,会发生什么

巨脉蜻蜓:如果地球的氧气含量突然增加一倍,会发生什么

目前地球表面的平均含氧量为21%,这个指的是氧气的体积百分比,不是质量百分比;如果含氧量增加到42%,实际上氧气的总量差不多要翻3倍;氧气总量翻一倍后,实际含氧量约为34%。

巨脉蜻蜓:如果地球的氧气含量突然增加一倍,会发生什么

对于34%的含氧量,几乎正好是3亿年前石炭纪至三叠纪时期的含氧量(35%),那时候又被称作“巨虫时代”,有长达1米多的蜻蜓,3米多的马陆(俗称千脚虫),半米高的蜘蛛,都和含氧量有着密切关系。

含氧量对人体的影响大致如下:

(1)低于10%,几乎困难,意识丧失,几分钟就能致命;

(2)10%~15%,呼吸急促,嘴唇发紫;

(3)15%~19%,头晕发困,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4)19%~24%,正常范围;

(5)24%~30%,富氧浓度,人体生存最佳氧气浓度,精神表现旺盛;

(6)30%~50%,高氧浓度,人体可以慢慢适应,但是难以预测是否会导致其他病变;

(7)50%~90%,短时间内人体不适,长时间可致命;

(8)大于90%,几分钟可致命,只有特殊场合才用如此高的浓度给人呼吸,比如抢救重伤病人;

在3.55亿年前到2.5亿年前之间,属于石炭纪和三叠纪时期,因为前一段泥盆纪时期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崛起,那时候陆地生物还太少,使得接下来的石炭纪氧含量剧增,达到了地球历史的最高值——平均35%。

高浓度的含氧量,对部分生物来说是致命的,但是对于某些生物却非常有利,尤其是昆虫,因为昆虫不用肺呼吸,在含氧量低时只能缩小体型来保证氧气供应。

一旦含氧量增高,昆虫的呼吸系统就可以支持更大的体型,或许皮皮虾也能长到两米长;而且昆虫的外骨骼结构,在对抗哺乳动物时有着天生的优势,最终昆虫的体型会越来越大,直到超过哺乳动物。

而且高浓度的氧气,能大大加快人的新陈代谢功能,总体上会趋向于降低人类的平均寿命,所以,氧气浓度还是保持在适当的水平比较好。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这里,喜欢我们答案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没有驯服飞行动物为坐骑

泻药。

没有什么飞行动物能背得起人类的。

拥有飞行能力的鸟类,其翼展跟体重在数值上大约是1:2的关系,也就是说,体重2公斤的话,翼展就得有1米,不然就飞行能力上有削弱,以及起飞困难。

飞行能力最强的军舰鸟,翼展2米左右,体重1公斤左右。

白头鹰就比较标准了,翼展2米多,体重4公斤。

翼展和体重比最大的飞行动物应该是大鸨,翼展1.5米,体重最大8公斤。这是一种很笨重的鸟类,经常需要助跑、多次尝试才能飞得起来,而且飞得较低,变向困难,这导致它们经常不小心撞到电线杆上。

这货再胖一些就会跟鸭子和鸡一样的下场,翅膀基本成为装饰……

而人类的平均体重大约60公斤左右。

即使按1:5的翼展体重比,忽略鸟自身的体重,忽略衣服和骑具的重量,也不携带任何装甲武器,要实现一个普通人类的飞行梦,需要有一只12米翼展的鸟类。

然而现代翼展最大的鸟,漂泊信天翁,翼展也就3.5米。

那么有没有更大的鸟呢?

有的,历史上最大的飞行鸟类是现在已经灭绝的阿根廷巨鹰。翼展7米,体重达到惊人的70公斤,有足足1:10的翼展体重比,不过专家考证这货是不能像正常鸟类一样起飞的,只能靠两只脚爬到高处再滑翔下来……要不然就只有祈祷老天爷赏赐一股强大的上升气流了……

自己飞都这么困难,就更别说载人了。

那还有没有更大的飞行动物呢?

可能很多小伙伴会瞬间想到天空的霸主翼龙,这货可是翅膀展开有10米以上的天空强者啊!而且还长得一副头重脚轻的样子,感觉在它背后坐个人,整体就会更平衡协调一些呢,简直完美!

但是很遗憾,翼龙中最大的“风神翼龙”,翼展确实有11-16米,翼展及格,但是它自身体重就达到惊人的250公斤,很多画侏罗纪的图画都把它画成是高高在天空飞翔的放大版海鸥,然而近代骨骼解剖学研究显示,这货的脚和脖子并不适合海面上捕鱼,所以其实是在陆地生活的物种,翅膀也只能用来滑翔的……以及同样的,需要有上升气流助阵……

而驯服一头只会滑翔的飞行坐骑显然满足不了人类的飞行欲望的。

毕竟,仅仅只是滑翔的话,我们人类自己就可以完成了,你需要的只是一套“翼装飞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