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封为金身罗汉,白马封为八部天龙,各归佛位,超脱凡尘唐僧被如来佛封为。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名祎(音译)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金蝉子投胎——旃檀功德佛】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塘虱精),后观音菩萨收服,命沙和尚拜唐僧为师,保他去西天取经。因他最后拜唐僧为师,一路上任劳任怨,负责挑担。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书中又将沙和尚称为“沙僧”。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卷帘大将(蟠桃会上打碎琉璃盏)——塘虱精——金身罗汉】【降妖宝杖】
白龙马:任劳任怨。【龙王三太子(纵火烧了殿上玉帝的明珠,被贬蛇盘山)——八部天龙】
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历经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难,与各路妖魔鬼怪进行搏斗,最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其中最经典的故事有孙悟空大闹天宫、高老庄收八戒、八戒大战流沙河(借机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参果、盘丝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与妖魔鬼怪进行斗争中刻画了师徒四人鲜明的个性,故事十分生动。
西游记里白龙马被封为什么称号
西游记里的白龙马取经归来,被如来佛祖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小白龙原来是西海龙王敖闰殿下的三太子,西海龙王龙王三太子纵火烧了殿上玉帝赐的明珠,触犯天条,犯下死罪,幸亏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幸免于难,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经,无奈他不识唐僧和悟空,误食唐僧坐骑白马,后来被观世音菩萨点化,锯角退鳞,变化成白龙马。
《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 ”,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封佛之后,孙悟空去干啥了
在《西游记》原著的最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终于保着唐僧抵达灵山,见到了如来佛祖,取到了真经。在第一百回,如来佛祖论功行赏,取经团队里,只有唐僧和孙悟空,受封成了“佛”。唐僧的前世是如来座下弟子,所以封他为“旃檀功德佛”可以说是内定的结果;但同时成“佛”的孙悟空却并没有“业内背景”,所以他是凭这一路降妖除魔的真本事才得到“斗战胜佛”的果位的。既然封了佛,就等于是有了官方的职务,孙悟空以后的日子,再也不必像取经时那般辛苦。按照《西游记》体系的构架,“斗战胜佛”约等于灵山的“保安大队长”。这个职务也符合孙悟空这角色的人物特征:下手狠,能打架。孙悟空在保唐僧取经的路上没少棒杀妖魔和歹人,但那时是没有受封的“非常时期”。现如今,唐僧师徒们已经顺利抵达灵山、圆满完成了取经任务。孙悟空成了“斗战胜佛”,自然是不会再轻易杀生了。而且在灵山这个表面上风平浪静的地界,似乎也没人会真刀真枪的干仗。所以孙悟空这个“斗战胜佛”,对于灵山的作用主要是“震慑”——如果真有人想找灵山的麻烦,在行事之前,先得考虑一下孙悟空手里的棒子。可“斗战胜佛”也是佛,日常的规矩还是要守的。虽然不用经常打架,但传经、念经却是必须的。所以孙悟空得和其他信众一样,封佛之后,得做日课;有必要的话,还得跟着领导下基层,比如去人间露个面,显个灵,圈个粉。毕竟他端的是灵山的饭碗,所以少不了得为灵山做推广宣传;如果得闲,他还可以回去花果山,和小猴子们谈经论道,讲讲西游路上的见闻。所有的“佛”都有自己的信众,孙悟空这个“斗战胜佛”也不能例外。而花果山是孙悟空的大本营,从花果山里挑几个聪明伶俐的小猴子培养成信众骨干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孙悟空曾在《西游记》里说过,“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想必他做了“斗战胜佛”以后,也是会“当一天佛就做好佛的日常”吧?
(斗战胜佛还是以前的齐天大圣吗)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最后为什么封孙悟空为佛,却没有奖赏观音菩萨
用了十四年时间(准确来说是5048天),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带着三个徒弟,终于到达西天,完成了西天取经的任务。对此,如来兑现承诺,不仅把经书传给唐僧,还对师徒四人包括白龙马都进行了封赏。
唐僧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则封为金身罗汉,而白龙马则封为八部天龙马。
要注意的是,虽然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封的不是菩萨,但是他们实际上也是菩萨,或者说享受菩萨待遇。因为最后大众所念,就是“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马菩萨”。
总之,皆大欢喜,西游记全书到此也就结束了。
可是,看到这里,作者是不是忘了什么呢?
没错,有些读者想到了,那就是观音菩萨,如来没有奖励观音菩萨。
取经大业固然是唐僧牵头,悟空、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驾护航,但是这事儿能成功,也离不开观音菩萨的帮忙。
比如,取经人是菩萨找到的,三个徒弟是观音菩萨收的,连白龙马都是菩萨点化的。取经路上菩萨也多次帮忙,收服黑熊精、红孩儿、鲤鱼精,给孙悟空通风报信,调和唐僧、悟空师徒间关系等等。
可以说,观音菩萨出了不少力。没有她的话,也就没有后来的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唐僧取经任务也完不成。
既然如此,如来佛祖为什么没有奖励观音菩萨呢?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回答。
一方面,取经对于观音菩萨来说,只是完成佛祖任务,不算立功
取经之事,总体上来说是佛祖想要传经。当时李世民因为泾河龙王之事,在地狱中被不少冤魂野鬼所纠缠、恐吓,他听说西方有经书可以超脱这些鬼魂,所以复活后就让唐僧去取经。
说起来,取经人已经定下来是唐僧了,毕竟他也是金蝉子转世。观音菩萨前去,不过是确定取经人选,另外再送两件装备——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仅此而已。
至于取经人的三个徒弟,如来应该也早已定下来。
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就把他压在五行山下,还说以后会有人来救悟空。
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可以说,如来已经算出了(或者说提前安排好)悟空保护唐僧取经之事。所以,观音菩萨后来的行动,不过是照着如来的想法做事而已。
不信你看,如来给了菩萨三个箍儿,观音菩萨刚好就替唐僧收了三个徒弟。虽然最后菩萨只把紧箍给悟空用,但是徒弟数量还是和如来的意思一样。
可以说,菩萨全程只是照如来的心意做事,辛苦是有的,功劳也是有的,但是并不算大事。所以,如来没有奖励他。
换个角度来说,菩萨其实也得到了奖励,只是并非如来直接奖励她而已。
如来给菩萨三个箍儿,其中两个都被菩萨自己用了,她用来收服了黑熊精和红孩儿,即后来的落伽山守山大神和善财童子。
另外,菩萨下界做事,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这也算是一种奖励吧。
简而言之,对于佛祖和菩萨来说,取经这事儿不算多大功劳,所以佛祖没有奖励菩萨,菩萨也没要求奖励。
另一方面,可能只是作者没写
换个角度来说,其实也不是佛祖没奖励菩萨,而是作者不再写了。因为西游记故事,在唐僧取经完成后,就全面结束了。
如果佛祖要对菩萨奖励,那么还要多很多人奖励,因为帮助唐僧师徒的人太多了,光是佛家的就有不少。
像东来佛祖,替孙悟空收服了黄眉大王;灵吉菩萨,帮助孙悟空收服了黄风怪,还给了孙悟空定风丹,使他不会被芭蕉扇扇走;毗蓝婆菩萨,收服了蜈蚣精;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收服了青狮子和白象等等。
这些人都一一奖励的话,作者可能还要再写很多。
而且如何封赏也是个麻烦事,让菩萨升级为佛吗?不合逻辑,毕竟世俗信仰的观音就是菩萨。给菩萨金银财宝?那太俗气了。
哪怕一句“昔日对圣僧有帮助之菩萨、罗汉,俱有封赏”就能解决的事,作者也不再写了,因为完全没有必要了。
发布评论